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姓名:汪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指导教师:喻意志20060501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作者:汪莎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郝晓虹浅谈北派古筝的艺术风格及特点-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我国的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古筝的音色优美、弹奏姿态优雅,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古筝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它们都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对各流派的风格进行研究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筝演奏技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古筝演奏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期刊论文陈宁岚重视演奏技巧,学会欣赏,展现古筝艺术魅力-考试周刊2008,(22)在古筝演奏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肩、臂、腕、指这几个主要部位的有效配合以及如何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问题十分关键.要提高演奏水平,学会对曲目的欣赏很重要.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乐曲源流、音诗意趣的理解和领悟,是将诗歌要素和音乐要素融合一体的基本前提.3.学位论文郁茜茜从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成功谈筝乐发展2002《临安遗恨》是一首由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它的旋律优美动听、饱含情感,令听众深深为之感染.古筝从五十年代至今的半个世纪中,无论是乐曲还是演奏技巧都有了飞快发展,使得古筝艺术迈进崭新的时代.这期间,筝乐创作队伍由小到大,创作水平由低到高,创作形式由单一到多元,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些筝乐作品也好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所处时代的印记.当代筝曲是由传统筝曲和创作筝曲两部分组成的,多元化是当前筝乐发展的定势.我们一方面要发扬传统,对传统筝曲着力整顿和继承;另一方面要锐意创新,大力创编新的筝曲.二者是繁荣发展古筝艺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它又充满着生命力,因为筝在创作、演技、器制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具备着永恒发展的潜在力量.我们应该共同关心这株奇葩的健康成长,使古筝能得到更多人的热爱和参与,愿这门艺术能有更加美好而光辉的未来.4.期刊论文杨琳筝团的建立与实践-中国音乐2008,(3)本文通过回顾古筝艺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演奏技巧,作品和理论总结三方面的发展,指出了口传心授、灌输讲解,示范模仿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和问题,提出了进行集体课教学和在学校中建立筝团的必要性,并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5.期刊论文兰庆炜古筝艺术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大众文艺2010,(4)古筝艺术近些年在国内外空前繁荣,学习人数呈几何式递增,对古筝艺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近十年来.有关古筝艺术研究的硕士论文以及核心期刊的代表性文章进行搜集和整理,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流派的风格特点、具体的筝曲分析、演奏技巧与审美、传承与发展等方面.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梳理.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思考,提出一些新的视角.6.期刊论文卢向晨浅谈古筝形制与结构的发展-乐器2004,(4)古筝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历来以清越高洁的优美音色、古朴典雅的东方神韵而源远流长,广泛传播.而它的形制构造,也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步满足丰富的演奏技巧和不同类型作品的需要,使古筝艺术日益焕发新的活力.7.学位论文陈静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2007气与韵,是我国民族传统美学中的一对范畴,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中国音乐非常讲究“气韵”。“气”是音乐美的内在动力,“韵”是音乐美的外部显现。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是指生命与艺术之“气”;“韵”是指“传神之韵”。在古筝演奏艺术中,他们不仅发挥着各自的特征,同时又表里相承,合而一体,作品因气而活,由韵而美。有关中国民族器乐演奏艺术的研究,多从演奏技巧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而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和论述的为数不多,尤其在古筝研究领域,甚为罕见。古筝艺术的文化脉向和久远的中国文化艺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当西方交响乐团里厚重的音块在耳边响起,人们感受到的是震撼,是动;而聆听古筝音乐,通过左手的揉、滑、颤所产生的韵味,却使人感受到一种充盈的恬静。它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我们得到的是与聆听西方音乐时迥不相同的审美感受。在古筝音乐中,简单的一个单音,演奏者将其颤动,或吟或揉,就使人感到了生命的气息。中国古筝音乐的音并不是奏出之后任其作直线的消失,而常常将余音作弯曲性处理,这是中国单音式旋律音乐的演奏处理的一个特点。尤其是古筝演奏中的按、揉、吟、颤等手法对余音的处理,使其单音成曲线式的运动而产生的“韵”,使人感到有一种生命的律动,形成了古筝音乐“声韵兼备”的风格特色。本文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出发,对“气”与“韵”分别进行阐述,并分析“气韵”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运用,进而论述了气韵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对于我们古筝演奏者来说,将古筝艺术与文化接轨,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观点来理解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对我们更准确地领悟这种乐器独特的美有着深刻的意义。8.期刊论文古军生焦金海古筝曲创新研究-云梦学刊2002,23(1)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筝乐作曲家,筝乐理论研究学者--厦门大学焦金海教授,多少年来在筝艺上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发展、新的创作、新的理论和新的演奏技巧.在紧跟时代脉搏,深刻表达音乐思想内容和主题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我国筝乐界所关注与探讨的重大课题--古筝艺术如何在新的世纪适应新的要求,创造新的音响等方面作出了表率和典范作用.9.期刊论文龙妮谈古筝教学中快速指序练习-艺海2009,(7)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大家喜爱.古筝最初的演奏方法是用右手弹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在雁柱左侧,用按、滑、揉、吟来控制弦音变化,以美化音色,装饰旋律,表现风格.到了20世纪以后,很多老一辈的古筝艺术表演家、教育家创作了一系列的古筝新曲,解放了左手,在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近些年以来快速技巧又成为了一个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其中赵曼琴老师总结了传统技法的原理,并把它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独特的快速指序训练方法,从而解决了古筝旋律进行当中快速技巧的演奏难题.10.学位论文阴明娟古筝流派成因初探2006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积淀着两千多年华夏文化审美的精华。古筝又是一件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乐器,它进入千家万户聚集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声,充分体现了华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神韵,它是中华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古筝艺术在两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与各地的风土、自然、语言、习俗及其它民间音乐艺术相融合的过程中,地域性文化特色悄然而生并日渐浓郁,最终形成中华筝乐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相互争奇斗艳的局面。目前我国对于古筝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形态学分析、演奏技巧的创新及筝艺流派的概括性介绍,几乎无人系统深入地对古筝流派的成因作进一步的探索。对古筝流派成因的探索具有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音乐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每个筝派都与各地的风土、自然、语言、习惯及其它民间音乐艺术相互融合,表现出独有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对其成因作详细深入地剖析,可以清晰的梳理出民间器乐流派的形成与其它音乐种类以及风俗和方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这将指导和促进古筝流派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能够与新时期音乐发展同步。本文通过对古筝流派形成原因的民俗学、语言学音乐地理学等多学科学理的探索研究,梳理出了古筝流派形成与其它音乐种类、地方风俗、方言及地理地貌的关系,较清晰地勾画出古筝流派形成发展的脉络。古筝流派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筝在某一地区其它民间剧、曲种中的运用为筝乐日臻完善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其次,在有筝参与民俗活动的地区,筝乐发展需要的群众基础才能具备;再次,受这些地区方言的影响,筝曲的旋法音调也烙上了方言的“印子”,具有了地方特色;最后,受山河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影响,在我国北方形成了三个地理位置相连的筝派,南方同样形成了连成一片的三个筝派。古筝作为中国民族器乐大家族中的一员,在当代的传播、发展状况也具有民族独奏器乐的整体特征。近代以来的民族独奏器乐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反映出中国民族独奏音乐由民间逐渐走向正规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对现行的音乐教育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树立“文化相对论”观念,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d0d5f1a-00bf-447d-bff1-9dde013ab5ac下载时间:2010年8月26日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