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隐逸思想之继承与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陶渊明隐逸思想之继承与创新作者:吴怀东,WUHuaidong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刊名: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NINGXIATEACHERSUNIVERSITY年,卷(期):2007,28(2)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6条)1.《程氏遗书》卷二上2.杨合林陶渊明三论20023.孙静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田地19974.廖仲安陶渊明19635.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1998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外一种)200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胡大雷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辨——兼述陶渊明诗接受史上的一个问题-许昌学院学报2006,25(4)萧统认定陶渊明的隐士身份,亦认定其作品的隐逸内容;但其编撰文选却不把陶渊明诗作入招隐类、反招隐类,艺文类聚亦是如此.原因在于传统上隐逸诗作的品格是写山林,而陶渊明诗作则写自己在农村田园的生活,南北朝唐宋人编撰总集入陶渊明诗作于田家、田园类.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未被人们认可.2.期刊论文王贺英.WANGHe-ying试论中日隐逸文学的异同——以陶渊明与西行法师为中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中国与日本古代文学史上都出现过隐逸文学,陶渊明与西行法师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西行法师被称为日本隐逸文学的第一人.陶渊明与西行法师都在隐逸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他们所处的时代特点、隐逸动机、所创作的诗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生活于乱世,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从隐逸动机上来看,陶渊明及中国的隐逸者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西行法师及日本的隐逸者则更多是出于宗教上的理由.3.学位论文曹慧琳陶渊明隐逸研究2006陶渊明生活在中国的晋宋年间,他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诗文风格独特,是隐逸诗人之宗,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经历了五次出仕入仕,并最终选择归隐;陶渊明受到儒、佛、道三教的影响,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形成了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格范型,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跟他鲜明的人格魅力有关,而他的这种人格魅力则来自于其独特的宦场经历和他所选择的归隐方式,陶渊明因此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本文从陶渊明的思想入手,以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各家年谱为坐标,对陶渊明受家世的影响、各个思想流派的影响以及他出世入世的生活经历进行论述;随后本文又对陶渊明选择独特归隐道路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厘清了陶渊明的思想发展脉络,力图能够无限真实地逼近历史。本文又对日本学者冈村繁先生的《陶渊明新论》一书进行了批驳,订正了中国学界历来对陶渊明隐逸的提纯,也反对了海外汉学对陶渊明的妖魔化,结合陶渊明在历代的接受情况,探求更贴近陶渊明内心的真实世界。陶渊明不是完人,他既不是历来认为的被供在圣坛上,天生飘逸的世外隐逸高人;也不是与这种既成认识截然相反的,利用出世入世等手段留名于世的卑俗小人。陶渊明有矛盾,恰是这些矛盾才引发后人兴趣,这些矛盾正是成就其历史地位的鲜活的生命力。4.期刊论文张泉论陶渊明的隐逸及隐逸生活-理论学刊2002(3)陶渊明的归隐是儒、道两家隐逸思想促发的结果,其中道家对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隐居之后,儒家的隐逸思想支撑着他的人生观,但在生活方式上陶渊明对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都作了改造.5.期刊论文李莉陶渊明隐逸诗与王孟隐逸诗之比较-时代文学2008(7)臆逸诗是一种特殊的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回归自然的独得之乐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陶渊明、孟浩然和王维均是臆选诗作家中的典型代表,但三者有异有同,陶渊明堪称隐逸诗人之宗.6.期刊论文刘卫莉.LiuWeili归隐之路与不隐之心——浅析陶渊明的隐逸心态-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1)陶渊明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在隐逸身形的背后,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的隐逸是其从政到从文的转志.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隐逸特征及诗文内容,来探讨其隐逸心态的实质.7.学位论文边利丰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2007本论文以陶渊明的经典化为研究对象,基本研究方法是释名——通过考察中国文学史(从六朝至宋)对陶渊明的命名来探讨其经典化问题。六朝是陶渊明经典性的奠基期,分为四个问题进行论述。首先是陶渊明诗文创作中的自我形象问题,本文从其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人物入手勾勒出了陶渊明所期望的自我形象;其次探讨“陶彭泽体”的原创性——这是经典化的内部要素;钟嵘《诗品》对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首次命名和《文选》对陶渊明诗文作品的选录及阐释使其经典性得以初步显现。唐是陶渊明经典性的形成期。山水田园派的创作成果扩大、强化了陶诗蕴含的田园情趣,并使孤单的“陶渊明体演变成了蔚为大观的山水田园诗派;唐诗创作沿袭了众多“陶渊明意象,其中“桃花源”、“陶令菊”、“陶家柳”三个重要意象经过唐人的“运用”已经成为中国诗歌传统的经典意象;最后,本章通过唐诗对陶渊明的描述勾勒出诗人在唐代的形象特征:隐士——饮士——诗人。宋是陶渊明经典地位的确立期。陶渊明“耻事二姓”的政治气节、“安贫乐道”的“孔颜乐处”受到了广泛的推崇;陶诗表现出的理性精神得到了全面、深入的阐释,陶渊明的“哲人”形象得以确立;陶诗“自然”、“平淡”的格调也得到了全面、深入的阐释。陶渊明已经成为“诗人之冠冕”。8.期刊论文王迎春自我放逐者的旷达之歌--试论中古时代隐逸文化及比较阮籍与陶渊明之隐逸人格特征-池州师专学报2004,18(4)中古魏晋时代政治动荡,具有典型的乱世特征,因而士子隐逸成风,遂形成了这一时代重要时代特征之一的隐逸文化.在这些隐士中,阮籍与陶渊明是其中最有成就而且具有相似之处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的创作与精神风优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阮籍的思想理念.本文试通过分析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特征及阮籍、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形态及作品创作来阐释二人共同的隐逸人格特征.9.期刊论文叶丹菲孔子·隐逸·陶渊明-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3(11)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隐逸思想与其仁的思想同样浸润和影响着后世作家文人.本文从论语中所反映出的隐逸思想分析说明后世作家文人的隐逸情怀其源于此,以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为例.10.期刊论文隐逸之宗,精神家园——陶渊明诗文解读-青年文学家2009(20)在中国古代隐逸思想的发展史上,陶渊明算得上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了.他的隐逸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儒道互补;二、崇尚自然;三、寄酒为迹.他的隐逸行为主要是政治性的退避,在归耕田园中寻求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后世的士大夫建构了一个精神栖息的家园.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