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贵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习目标•1、了解张秉贵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质。•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严密的结构安排。•3、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燕京第九景•检查预习(介绍张秉贵)•张秉贵同志1918年出生于北京,17岁到杂货店当学徒。1955年,张秉贵在北京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当营业员。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1987年9月,张秉贵因病逝世,享年69岁。补充(介绍张秉贵)•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录取。••问题: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找原句)•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总结选材特点•选材典型探究:怎会如此打动人?•丰富、多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温暖众人心的“一团火”精神。•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一个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一系列的细心行为,比如让他先把糖给孩子吃,一会儿一块儿算账,又拿出几块儿,用小纸袋包装好,塞到孩子兜儿里,留着孩子路上吃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还有一位不讲理的、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并没有因为顾客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一如既往地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考虑、服务,最后终于感动了顾客,使其和张秉贵说明了自己生气的缘由。通过这个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这样一种耐心,细心的态度,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了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心。•问题:“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题的好处。感动中国人物推选理由(写作交流)•要求:1、说明推选的理由。•2、注意语言表达句式要工整。外界评价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四十八)|“燕京第九景”——一名普通售货员——张秉贵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有一身过硬的本领,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升。张秉贵同志是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标兵,是深受广大顾客尊敬和爱戴的优秀售货员。三十多年来,他用自己胸中的“一团火”,温暖了广大顾客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张秉贵多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还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四十八)|“燕京第九景”——一名普通售货员——张秉贵•“新时代一团火精神”•一团火,爱心之火,燃烧自己,温暖他人;•一团火,匠心之火,专注品质,铸就经典;•一团火,忠心之火,牢记使命,恪尽职守;•一团火,星星之火,始于京华,光耀神州。新闻报道,和散文和小说在写人记事上有何不同?•新闻报道相比于散文和小说,在于新闻稿是真实呈现的,没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在里面,都是客观事实的呈现,是否功过由读者来评断,这是一个新闻撰稿人的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除此之外,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简明直白,相比于小说的虚构,新闻的真实性是底线。••总结新闻报道:••这篇新闻报道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既真实呈现,又抓住典型事件,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人物的精神,作者将其观点很好地融入到具体的描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