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重点: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征难点:理解两个不同阶级的关系;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一、农业的起源和地位:(“神农”的传说)1、起源:——神农的传说;(七八千年前)“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五谷,曰神农也。”“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制耒耜,教民耕作农业的起源农业包括:作物栽培:采集--培植牲畜养殖:狩猎--驯化早期的农业格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黍稷豆麦稻五谷丰登猪马牛羊鸡狗六畜兴旺黄河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一万年前的栽培稻壳1)农业是经济的主导地位;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2、地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讨论自然因素:地理、气候条件;人为因素:工具、技术;土地制度、赋役制度;水利建设;社会政局;政府政策;劳动者素质……TB1、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地理与气候促成历法与农学发达(如“节气”)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节气歌(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联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因素2、古代农耕的方式演变:(生产工具与技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器牛耕)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汉代时期: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青铜农具少量使用。铁器农具使用、牛耕的采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唐代时期:曲辕犁(东汉时期):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二、古代耕作方式的演进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铁器进步:(1)制造工具的材料铁制农具3石、骨到铁铁器农具始于春秋骨器2石器1石锄、石斧(刀耕火种时期)(石器锄耕时期)木耒骨耜青铜铲商周时期铁器时代铁犁春秋开始使用战国得到推广汉朝逐渐普及(铁犁牛耕时期)进步:(2)耕作技术二牛一人A.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到牛耕动力:人力到畜力一牛一人春秋:牛耕开始出现B.铁犁牛耕二牛三人231二牛二人石刀或石斧砍伐林木草木晒干后用火烧用石刀挖坑下种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刀耕火种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使用畜力耦犁法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一牛一人二牛一人西汉东汉进步:(3)犁的改进唐曲辕犁汉直辕犁直犁到曲辕犁犁评犁槃犁壁直辕犁曲辕犁在唐代,曲辕犁是标志性的农具。而且不仅在唐代。可以说在中国农具发展史上都是标志性的农具。——周昕《中国农具发展史》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汉代直辕犁唐代曲辕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耦犁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东汉)曲柄锄(便于耕种)大镰(便于收获)铁铧犁(人力牵引)牛耕铁农具进步:(4)工具的多样化耧车秧马进步:(5)灌溉动力唐朝筒车人力到水力三国翻车槔桔秋春戽斗,这是一种原始社会晚期就出现了的灌溉工具,是用竹片编成的状如半封闭的撮箕,两侧各系一对绳子,两人站在水沟边,手握绳索,手臂张弛,将戽斗放进水沟装满水又拉上来倒掉。灌溉工具使用人力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使用人力唐朝时期发明了筒车的灌溉工具利用水力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117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中国历史通论》农业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6)劳动组织形式:集体协作到分散个体生产(总结)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1)工具材料:石、骨器青铜器具铁器耒耜犁2)耕作技术:刀耕火种铁犁牛耕3)生产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4)组织形式:集体协作分散个体5)工具类型:因地制宜,形式多样6)生产经验:总结与推广7)农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与引进外来新品种与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粮食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水利工程修建改善.【问题探究】古代中国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评价)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影响:(积极性)①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②使农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拓展: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局限性)——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封建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变:集体简单协作到个体家庭农耕2、自耕农(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①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3、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特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精耕细作)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请思考:我们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呢?评价: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中国繁荣的农耕文明。局限性:1、分工简单,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具有脆弱性(天灾),人地矛盾突出,造成生存环境恶化3、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3、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三(土地与赋税)1)、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2)、泰半之赋:(赋税)3)、沉重的力役:(徭役)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氏族集体所有制土地公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开始)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自耕农所有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富者田连阡陌(地主土地所有制)贫者无立锥之地甲骨文中的田字探究1:关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②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③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甲骨文中的“田”字战国——井田制被废除如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前350),废除了井田制商鞅探究2: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1、形成原因生产力发展,春秋时期,铁器牛耕使用,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2、形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贫者无立锥之地中国传统社会(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实质是私有制),小农私有制也占一定比例。3、特点(内容、类型):①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③封建政府和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封建国有制(实质是私有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②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a.导致无数小农破产,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b.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往往激起民众暴动。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由此理解: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为什么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①现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你如何解读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秦代收“泰半之赋”,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悯农诗唐·李绅是什么导致了农民的生活困苦?繁重的赋役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自然经济。②、危害、解决措施:土地兼并(地主官僚)小农丧地破产流亡阶级矛盾赋税减少改革抑制兼并农民起义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沉重的赋税秦朝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贫困悯农诗(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沉重的力役1)概念: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分类:(按用途划分)一是修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二是兵役;3)影响:过度征发的徭役,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生活。激化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4)影响:阿房宫积极影响:农耕者的艰辛劳动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消极影响:①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②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赋役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2)封建土地私有的影响:(1)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最基本的阶级。(2)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3)土地兼并成为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4)地权与劳动者的分离破坏了农耕的生产秩序。(5)无数小生产者破产,社会动荡不安;改革失败。(6)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