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贵州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完成《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任务目标,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效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能。“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部分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十三五”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全社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39.83%上升至2015年的45.42%,增加了5.5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10年的853.94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2820.82亿元,年均增速为27.85%;专利授权41577件,年均增长35.5%,有效发明专利5428件,年均增长27.4%;全省技术交易额从2010年的21.90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77.21亿元,年均增速为52.0%。——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着力探索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在公益类科研院所服务科技园区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出台了《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八条措施》;新增科研事业编制2000名,用于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新成立贵州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贵州射电天文台、贵州省核桃研究所、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完成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与贵州医科大学的整合工作;将原有近30个科技计划调整为基础研究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建设五大计划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绩效评估;加大科技创新后补助力度,省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约40%用于科技创新后补助,在全国率先实施普惠式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政策。——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健全。全省现有3个省级高新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5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8个,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9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31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2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3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9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院士工作站59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6家;“特种化学电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国家科技园”、“贵州师范大学国家科技园”先后获批建设,实现了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的再次突破;“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通过科技部批复,成为全国第三个国家级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贵阳火炬软件园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2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上升为国家级;省遥感中心成为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中科院普定喀斯特岩溶观测站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合作领域深入拓展。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开展与大院名校合作。与科技部开展了3次省部会商会议,积极争取科技部出台支持我省科技发展的政策;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签订省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搭建了一批创新平台,聚集培育了一批人才,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形成创新合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从无到有,开创了贵州高位承接东部、发达省市高技术园区产业战略转移的新模式;先后同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美国极特先进科技有限公司、英国巴茨医学院入驻贵州,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实施;各市州对口城市帮扶活动为贵州引进、聚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省部、省院、省地、省校及国际科技合作的大开放格局正在形成。——科技支撑企业创新发展。遴选培育了22家创新型领军企业、230家科技型种子企业及大学生创业企业、272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382家高新技术企业、166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扶持1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搭建了科技资源服务平台,聚集了省内外金融、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等创新服务机构,激活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注册科技型企业5400家,入驻服务机构258家。——人才队伍建设结构优化。先后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截止2015年,全省拥有院士5名,科技活动人员数7.52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1.89万人;R&D人员为4.05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1.71万人;1.2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全省588个乡镇。——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日益优化。修订了《贵州省“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及其实施意见、《贵州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贵州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鼓励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制定下发了《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后补助管理暂行规定》、《贵州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贵州省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等24项管理办法和政策文件,为加快贵州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标名称2010年“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实现情况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37.3747.3738.56未完成科技进步贡献率(%)39.834545.42完成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1.5433.56完成科技活动投入指数(%)29.3235.3235.66完成R&D经费投入强度(%)0.651.20.59未完成专利申请量(项)44141610018295完成专利授权量(项)30861390014115完成登记科技成果数(项)125250115未完成科技活动人员(万人)5.6377.52完成R&D人员(万人)2.3434.05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853.9424002820.82完成高新技术企业数(家)49350382完成(二)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更加活跃,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创新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将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做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加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大有作为、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是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但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没有变,“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战略目标没有变,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驱动作为我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新路径和主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路径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建设创新型省份。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相比,我省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不高,区域之间的科技进步水平差异较大;“十二五”期间R&D投入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全省具有科研活动的单位仅477家,总体科技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动力不足,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4482家,其中有R&D活动的企业仅为285家,占比为6.4%;科技创新人才基础薄弱,特别是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全省仅有两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2人;创新链各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部门之间对接和协作渠道不顺畅;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专利的运用、经营、布局、资本化和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工作仍待加强。二、发展目标与总体部署(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及省委第十一届六次会议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贵州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和两大战略行动,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创新自信,着力超前布局,累积先发优势,坚持聚焦同步小康、聚焦重大需求、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实现科技体制改革率先推进、关键技术率先突破、创新创业平台率先建成,实施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区域科技创新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为我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强发展理念的突破,使创新成为支撑和引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模式由“投资拉动”、“资源依赖”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遵循改革需求,寓改革于发展中,在改革中探索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模式。——坚持市场导向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探索技术创新组织、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结合、创新资源整合的新机制,构筑开放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民生科技和科技自身发展全局中的体制、机制、人才、环境和平台建设等重点问题,推动经济增长的重心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坚持聚集需求推动发展。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科技资源的现状、特点,主动谋划科技发展与产业振兴的结合,谋求产业发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突破,以科技创新抢占制高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化、高新化转变。——坚持政策支撑协同创新。在科研布局、资源配置、科研组织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实现整体协同与多元协同政策的有机统一。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支持,降低享受政策的门槛和成本,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坚持人才为本优化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行动,着力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各类创新平台的人才资源聚集功能,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新高地。(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驱动力转换初步实现,创新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融合、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支撑有力、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具体指标:——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更加健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充满活力、高效协同,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