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德育-日本德育的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幕府时期幕府时期的日本教育具有“封建性”的主体特征、“近代性”的新生因素和“武家”传统,这三个特征共同构成日本近代教育的基础。第一PPT模板网:儒家主导西方文化武士道精神•幕府早期•1605年,德川家康邀请藤原惺窝的弟子林罗山作为幕府顾问,在幕府开讲《论语集注》朱子学逐渐成为日本的官方意识形态在社会上广泛传播•1615年,幕府将军颁布的《武家诸法度》和《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应励文武忠孝,正礼仪”、“应修文武两道,明人伦,正风俗”•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尤其重视儒学,他不仅有深厚的儒学造诣,还亲自在幕府教授经书儒学主导儒学主导第一PPT模板网:•幕府中期•18世纪末期的“宽政改革”,同样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实行“宽政异学之禁”。就幕府而言,以期达到“正学”“正风气”的目的。“正学”是正朱子学的名,并将朱子学说以外的一切学问称为“异学”。此政策一出,教育机构只能教授朱子学说,也只有熟读朱子学的士人能够为师、为仕。•幕府晚期•1841德川幕府进行了其统治中的第三次重大改革——天保改革。幕府出于“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目的,坚持“东洋道德,西洋技艺”的办学思想,“和魂洋才”的办学原则。武士道精神第一PPT模板网:•武士道内涵•武士道是指在封建社会的日本,武士阶层的伦理道德规范。•它最初是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被提出,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江户时代的幕府政权•吸收儒学,佛学,神道学武士道精神第一PPT模板网:•发展阶段•(1)江户时代之前:重视家族名誉和个人威信•(2)江户时代:“义、勇、仁、礼、诚、名、忠、克。”内涵只有二个,一是忠诚,二是要视死如归。•3)明治时期之后: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武士道精神重新被提起,并且被利用到了军国主义的歧路上去,由原来效忠君主,变成了对天皇的彻底服从,勇敢为天皇而战。武士道精神第一PPT模板网:•影响:积极:“忠君爱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消极:暴力、自杀等负面影响日本德育——明治维新到二战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进行近代资本主义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明治维新传统儒学教育的被排斥,神道成为主要内容1871-1879年1879——融合了国家主义的新儒学成为德育的主流1.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德育===《教育敕语》===⑴1871-1879维新初期1871-1878年,植根于传文化的神道成为了新国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日本神道形成于五六世纪,其信仰的核心原则是尊皇、忠君。神道取代传统儒学始于倒幕时期,成为倒幕派的主导思想,明治维新初期,巩固天皇新政权的需要,一度神道成为国民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神道自身缺陷自由民权运动的负面影响⑵1879——01021871-1878年,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在日本得以广泛传播,使一部分日本国民摆脱了封建道德思想的束缚,然而,1874年,日本兴起了自由民权运动,该运动宣扬超越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民权主义思想,该思想的过于激进性一方面让掌权的明治政权感到了极大压力和威胁,另一方面却也给了一直主张并待机复兴儒学的元田永孚提供了契机。儒学复兴的原因元田永孚(MotodaNagazane,もとだながざね,1818-1891)日本江户末期、明治前期教育家。字子中,号东野、东皋、猿岳樵翁。元田永孚在1879年撰写《教学大旨》,并有明治天皇颁布实施,书中首先明确批判自由民权运动在道德教育层面轻视甚至否定传统儒学仁义忠孝思想最后总会导致人的道德沦丧,提出“应根据祖宗之训典,着眼于阐述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1880年,在各级学校开设儒学教育课程,就此儒学教育得以复兴。1885年留学欧洲、力主国家主义的森有礼被任命为明治政府的文部大臣,其上任后就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行国家主义教育,如颁布并实施《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中学校令》和《小学校令》等。1890年,儒学学者元田永孚和信奉国家主义的井上毅合作完成了《教育敕语》,并以天皇名义加以颁布。它充分地将儒学道德规范、国家主义原则有机的融为一体,并借日本本土的神国、皇国观念加以强化,最终确立了近代日本国民道德教育的统一方针,《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传统儒学与西方国家主义原则和日本本土神国、皇国观念相结合的新儒学教育成为了国民道德教育的主导。《教育敕语》:第一部分提纲携领地阐明了日本国体之精华乃忠孝二字,国家道德之本就是教育之本,也即教育以培养忠臣孝子为出发点;第二部分列举了十大德行,即孝、友、和、信、恭俭、博爱、学习、成德、公益世务、重宪遵法,构成了所谓德育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叙述了德育教育的结果仍归于造就义勇奉公的忠良臣民,以扶翼天皇,其实暗含着做盲目听从的工具之意,体现了军国主义扩张的需要;第四部分就是第二段,说明上自天皇自己、下至黎民百姓,均要一体遵守。天皇遵守意味着政府不改变教育宗旨,百姓遵守是要奉行。不过,天皇与臣民俱拳拳服膺,表明这份文件具有教育约法的性质,与我国绝对专制君主制下皇帝自外于自己命令的情况有别。《教育敕语》明确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是教育国民忠君爱国,可以说明治维新后天皇制、国家主义的事实及之后日本二战军国主义理念的形成与新儒学教育的开展有密切联系。2.二战时期的日本德育“皇国民”二战期间的日本,军队是皇军,人民是皇民,不管军队还是人民,统统隶属天皇一人。皇国民性格成为一项重大教育决策以“文士”涵养皇国民的文化性德以“勤王”陶冶皇国民的意志品质以“奉公”磨练皇国民的灭私行为以“殉国”激励皇国民的“为国捐躯”以“尽忠”确立皇国民的国家信仰二战时期日本道德教育养成皇国民性格是在日本化过程中走向极端民族主义的一种产物,塑造皇国民性格将全体国民变成天皇发动侵略战争的工具。这是日本近代德育的严重历史教训。“二战”后日本的德育背景二战结束时,日本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1967年,日本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日本人用短短二十几年实现经济腾飞的奇迹。Part1.既立足本国传统又对外吸收借鉴Part2.既重课堂教学,又重家庭和社会配合Part3.既有全方位的课程,又重素质和实践能力Part4.既高度政治化,又高度组织化Part5.既面临现实挑战,又存在天然缺陷特点(五个“既……又……)Part1既立足本国传统又对外吸收借鉴,具有东西合璧的显著特色民族特性重视德育的历史传统立足国情个性原则三位一体家庭(配合)政府(重视)学校(核心)建立家长教师协会等组织开展关于家庭教育的学习讨论和咨询活动,举办家庭教育班、座谈会、学习交流会等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电影、书籍等媒介宣传官方的政治道德,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Part2.既重课堂教学,又重家庭和社会配合中小学校不仅专门设置了德育课,还设课堂之外的“隐蔽课程”多层次全方位政治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国际化教育人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Part3.既设立全方位的德育课程,又注重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960年1977~1978年1989年二战后的课程改革1953年8月“要明确社会对道德教育应负的责任”,要求在初中重点讲授地理、历史(特别是日本史)高中的社会科进一步分化为“伦理”、“社会”等科目;确立了道德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颁布了《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和《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从法规上确立了道德教育和特别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加强道德教育、个性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以及尊重文化传统态度的培养,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123高度政治性高度的组织化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观念,宣扬天皇的精神权威,灌输国民的国际意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公有制特设道德教育体制;特设道德教育体制;教育学生具有纯正的爱国心,即忠诚于国家,致力于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价值的提高Part4.既高度政治化,又高度组织化日本的校园暴力、人们缺乏精神追求等问题自己的文化尚未成熟,遇上外来的文化的压制,使之在精神方面始终处于侏儒状态。Part5.既面临现实的严峻挑战,又存在天然的缺陷比较借鉴日本道德教育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中国则不太重视实践性,方法陈旧,缺乏创意,多于说教。因此,我们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讲究方式,注重无形的教育;同时还应注重德育环境建设,使得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发挥出环境的育人功能。惟有如此,才能加强德育的渗透力度,推动道德教育途径的多元整合,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谢谢观看Thanksforwatching面向21世纪的日本德育Part1.当代德育的主要特点Part2.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Part3.实施途径与方法Part4.对日本德育简单评价Part5.对我国德育发展借鉴参考意义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德育内容科学化、序列化注重个人见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注重思想交流注重所教授内容的实践性目标与内容(不同年级不同科目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总体目标:如何处理自我,他人与社会关系及应有态度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循序渐进认识个体及外部世界分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低年级正直开朗积极的生活体谅关心别人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珍爱自由有节制的生活学会互相帮助珍爱尊重生命主要内容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对人友善亲近大自然实践性渗透性途径道德两难法角色扮演法实践体验法方法问题解决法一吸收外来文化与保持民俗特色相结合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四直接方式与间接方式有机结合五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简要评价二具有较强衔接性和层次性重视政治功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与实践紧密结合方式较为单一化→多种方式灵活结合对我国借鉴参考意义谢谢观看Thanksforwatching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