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懒惰哲学趣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懒惰哲学趣话伯尔1.精读文本,掌握全文的写作手法。2.领会作品蕴涵的深刻寓意和作者的思想倾向。3.能就课文展开探究,思考生命的意义所在。4.反思现代文明的利与弊。作品名为《懒惰哲学趣话》,它实际上是两种人生观、两种价值取向的对话和碰撞,但又丝毫没有僵硬的哲学概念和空泛的议论。作者只是平实而充满趣味地描写了这么一个场景:两个陌生的人邂逅,闲聊,谈话的主题涉及渔夫的生存状态。伯尔(1917—1985),当代德国小说家。1937年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不久被征入伍,先后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同年应邀参加文学社团“四七社”活动。1951年夏开始成为专业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50年代便引起世界文坛注目。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70至1974年先后任西德笔会和国际笔会主席。伯尔的小说创作,从1947至1951年,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等。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描写被迫充当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1963年以后,伯尔的作品表现了西德社会在“自由”“民主”的幌子下对“小人物”的迫害,他一改前期作品中的低沉、压抑的情调,对社会的罪恶表示强烈的愤懑。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小丑的看法》(1963)、《一次出差的结局》(1966)。1971年出版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达到了他创作的高峰,被誉为伯尔“小说创作的皇冠”。伯尔一贯主张作家应关注现实,干预生活。他的作品大多针砭时弊、暴露黑暗和批判现状。在艺术技巧上,他言简意赅,善于用直观的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往往在冷静、朴实的白描中注入强烈的夸张,借以渲染气氛并进行讽刺,还吸取了蒙太奇、内心独白、闪回、联想、象征、纪实等现代表现手段,形成独特的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难。伯尔亲身经历过二战,对二战的残酷和破坏性深有体会,这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创作。或许在他看来,人类浩劫的发生原因,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失。少数战争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吗?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于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却是十分有害的。《懒惰哲学趣话》一文就是针对这一现实状况而写的一篇抒情哲理性散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泊着()寒伧()打盹()湛蓝()殷勤()黝黑()尴尬()吃呛()眺览()chenbózhànyīndǔnyǒugàqiāngtiào打盹馄饨混沌粮囤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惋惜豌豆宛如婉转3.辨析下面的近义词。(1)耽误•耽搁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耽搁:停留;拖延;耽误。前者比后者造成的后果要严重。辨析:①事情再忙也不要治病。②快走吧,别了看电影。耽搁耽误(2)干预•干涉干预:过问(别人的事)。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关涉,关联。前者为中性词;后者指不该管而硬管,多为贬义词。辨析:①为向公众提供便利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服务,卫生部已在山西、天津等13个省、区的17个城市卫生厅局建立了心理援助热线。②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9月22日就美国政府宣布对台军售计划表明中方严正立场。他指出,中国军队对美方这种严重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国家安全利益的行径,表示极大愤慨,给予强烈谴责!干预干涉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殷勤:(2)困窘:(3)莫名其妙:(4)不假思索:(5)忧心忡忡:(6)浮想联翩:(7)烟消云散:热情而周到。为难;穷困。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比喻事物消失净尽。1.阅读课文,列举你提出的问题。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请简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旅游者和渔夫就“渔夫要不要出海捕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旅游者认为渔夫应该趁着好天气多出海捕几次鱼,为以后的富足生活打基础;而渔夫则不以为然,他觉得应趁着好天气晒晒太阳,看看风景,打打盹儿。(2)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位旅游者和一位渔夫在海边展开了关于人生态度和人生奋斗目标的对话。(3)请分别概括两个人物的不同追求。旅游者: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游客把工作当作一种压力,一种手段。渔夫:捕够一两天生活的鱼,然后在明媚的日子里,晒晒太阳,打打盹儿,享受生活。1.作者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旅游者,一个是渔夫。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赏析。文章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贫困与富有一目了然。旅游者是富有的,渔夫是贫穷的。旅游者身着时髦的衣服,手拿相机,来到渔夫所在的海边寻找田园景观,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品读出他无所不在的优越感。与此相对,渔夫的衣着是寒伧的,家境显然也并不宽裕。正是这种贫富的对比,衬托了两者之间的另一种不平衡;渔夫的精神生活质量比旅游者更高。第二,在人生态度方面差别明显。旅行者是积极的,雄心勃勃的,显然在旅行的过程中也没有遗忘他在社会生活中孜孜以求的东西。与其相对的是渔夫,他的生活是缓慢的、悠闲的、自给自足的,他的人生态度是乐天知命的。第三,两个人物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面对同一种生活的心态是不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绪上。比如旅游者在听到渔夫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时,他表现出了极度的不理解,甚至在讲述个人的人生计划时十分激动。而渔夫却出人意料的从容,在旅游者因激动而语塞时,如对待吃噎了的孩子般拍打他的后背。2.渔夫所奉行的“懒惰哲学”有什么寓意?渔夫所奉行的“懒惰哲学”不符合一般现代西方人所奉行的生存法则。但如果仔细品味文中渔夫的人生追求,就会发现这是对现代流行的生活理念的反思,也是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反思。一般来说,人要得到幸福感至少需要:第一,一定水准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第二,人的自我实现。渔夫的生活在表面上是贫困的,但因为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多,所以他对自身的生活很满意,因此感到自我的需求得到了实现,幸福感由此产生。旅游者对自身生活的要求未必是不合理的,问题是这种需求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感。甚至当他替渔夫设想生活前景时,度假的兴趣也荡然无存。从旅游者的设想来看,他遵从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他讲述的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神话:从一条渔船的生产组织渔轮作业,再到开设海产品加工厂形成集团经营……最终一个渔夫变成了可以在海边遥控指挥庞大企业的领导者了。旅游者认为这种成功会给渔夫带来幸福感。渔夫则并不愿意为了这种无法把握的幸福感而放弃眼前现实的幸福感。在渔夫的“懒惰哲学”面前,旅游者编制的神话如同肥皂泡一样破灭了。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神话的破灭。3.《懒惰哲学趣话》讲的是人生的哲理,但它并不直接说理,而是善于将深刻的道理隐含在有趣的故事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这样写避免了直接说理的枯燥性,可以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而且说理形象生动,同时可以增加许多细节,使我们能直接窥见两种生活态度的人内心的状况,比如从平淡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者是急切的,丰富的语言背后是一颗焦灼的心灵;而渔夫的寡言少语正同前者相反。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营造出淡淡的喜剧效果,诉诸读者的感性思维,会引导他们更深入思考文章的言外之意。这样一种说理的方式,会比直接说理更容易让人接受。4.旅游者为渔夫设计的人生之路是什么?作者写旅游者的设计有什么深意?旅游者为渔夫设计的人生之路其实就是旅游者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当渔夫巧妙地回答“我现在就这样做了”时,旅游者此时的忧虑使度假的乐趣也荡然无存,说明他的这种人生追求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感。5.《奴性》与《懒惰哲学趣话》都是哲理性散文,但在结构、人物视角、文章风格上都有所不同,请结合两文进行分析比较。(1)结构上,《奴性》放眼历史,胸怀世界,严厉解剖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劣根性,说理分析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整个文章结构严谨而紧凑。与《奴性》相比,《懒惰哲学趣话》在结构上更为紧凑。《懒惰哲学趣话》并没有直抒胸臆的排比段落,仅仅是以对话来带动故事,启发读者自己品味从故事中流露出的哲理。(2)人物视角上,《奴性》的叙述人是“我”,通篇的内容都是由“我”的讲述引出的,“我”基本上代表着一个纯粹的视角,并没有参与所叙述的人们的行动。《懒惰哲学趣话》则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文中描述了二者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在故事的讲述中,阐明了“懒惰哲学”的寓意,引领人们去反思现代流行的生活理念与西方现代的文化理念。(3)文章风格上,《奴性》淡雅隽永,包含着哲理和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和透视。《懒惰哲学趣话》则庄谐互现。6.请分析这篇文章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庄谐互现。本文中最重要的手法是庄谐互现。从看似平淡的对话中,读者可以品味到作家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纪伯伦似的锋芒毕露的智慧,而是大智若愚式的。旅行者和渔夫的对比是强烈的,其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两者的语言。两者在对比中营造出淡淡的喜剧效果,而这种喜剧性又服务于文章思想的严肃性。7.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两种人生追求,你倾向于哪种人生追求,为什么?请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追求的看法。观点一:我倾向于渔夫的人生追求。(1)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等到想要享受生活的时候可能已经没有那份心情甚至能力了。(2)人一旦成了物欲的奴隶,工作便成了谋生的手段,从而忽略了身边的日常幸福,得不偿失。(3)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生活当作享受,不执著于过分的物欲,是一种更积极更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有一种劳动,最终目的并不是人的进步,而是使人饱食,那么这种劳动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只能导致精神的贫困。为什么而劳动?劳动之后如何?如果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来把握劳动的精神,就会很自然地发现,人的劳动并不提供一种“一劳永逸”的前景。观点二:我倾向于旅游者的人生追求。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看,很明显,旅游者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他的社会价值在一般意义上而言也比渔夫大得多。人生本来就是一趟旅行,没有终点的好坏,只有过程的不同。你是喜欢原地踏步呢,还是喜欢勇往直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泊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寒伧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赶忙往相机里装上彩色胶卷,以便拍下这幅田园式的画面:湛蓝的天,碧绿的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黝黑的船,红色的渔夫帽。“咔嚓”再来一张:“咔嚓”好事成三嘛,当然,那就来个第三张。这清脆的、几乎怀着敌意的声音把正在打盹儿的渔夫弄醒了,他慢吞吞地支支腰,慢吞吞地伸手去摸香烟盒;烟还没有摸着,这位热情的游客就已将一包香烟递到了他的面前,虽说没有把烟塞进他嘴里,但却放在了他的手里,随着第四次“咔嚓”声,打火机打着了,真是客气之至,殷勤之极。这一连串过分殷勤客气的举动,真有点儿莫名其妙,使人颇感困窘,不知如何是好。好在这位游客精通该国语言,于是便试着通过谈话来克服这尴尬的场面。1.画线语句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描绘出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为后文写渔夫的懒惰人生哲学作伏笔。2.文中渔夫“慢吞吞地支支腰,慢吞吞地伸手去摸香烟盒”,作者两次写到“慢吞吞”的动作用意何在?意在表现渔夫的悠然自得,作为渔夫,他应该在海里打鱼而不是在这个时间打盹。3.文章的开头一句为什么着重写渔夫“衣衫寒伧”和“打盹”?“衣衫寒伧”说明渔夫的物质贫困,并不富裕。“打盹”说明渔夫懒惰,安于现状,为后文写“旅游者”和“渔夫”的对话张本。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