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耶利米哀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耶利米哀歌耶利米哀歌是(הכיאʾēḫā(h),Eikha)《圣经》旧约圣经诗歌智慧书的第六卷。也是圣经全书第25本。在希伯来原文里,书名取自书中的第一个字艾卡!(’Eh-khah′)意思是“何竟!”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译者把书名称为特雷诺(Thre′noi),意即“挽歌;哀歌”。巴比伦塔木德采用季诺夫(Qi·nohth′)一词,意思是“挽歌;哀歌”。哲罗姆把它译成拉丁文拉曼塔森尼斯(Lamentationes),此书的英文名字便源自这个字。作品名称:耶利米哀歌外文名称:Lamentations创作年代:旧约耶利米时代作品出处:《圣经》文学体裁:诗歌一、简介这本小书的名称,恰当地道出了本书的内容。这五章圣经,记录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主前五八六年)之后所作的哀歌。王下二十五及耶五十二提供了历史事实:哀歌的五首诗则捕捉了当时的感伤。七十士及武加大译本都有类似的题目:「哀哭之歌」或「挽歌」(希腊文Threnoi,拉丁文Threni)。武加大译本的副题是IdestLamentationesJeremiaeProphetae,成为英文(及中文)译本的题目(耶利米哀歌)。希伯来文的名称eka来自哀歌一个特有字眼——哀哉!(在希伯来文圣经,这是第一、二及第四章开首的第一个字。)在希伯来圣经,哀歌是「五卷」中的第三卷:五卷是在犹太人每年的节期及禁食中使用的经卷。传统上,犹太人会在埃波月九日(七月中)为圣殿被毁哀哭(悼念尼布甲尼撒摧毁所罗门的圣殿及主后七十年罗马将军提多摧毁的「第二圣殿」)。在这个日子诵读耶利米哀歌的习俗,相信始于被掳早期(那时哀歌所描写的悲剧刚刚结束)。耶利米曾记录有八十个来自示剑、示罗、及撒玛利亚的人,在五八五年前到访圣殿遗址(耶四十一4、5)。而且,撒迦利亚(五一八)提到第五月(埃波月)及第七月(提斯利月)的禁食礼,是一个有七年历史的习俗(七1—7)。二、纲要(一)一度骄傲的耶路撒冷的悲惨状况哀1:1-221、城内的惨境哀1:1-112、该城哀诉自己的状况哀1:12-173、该城的认罪和祈祷哀1:18-22(二)上帝对罪恶的耶路撒冷的惩罚哀2:1-221、战争、围攻和毁灭哀2:1-132、被虏和痛苦哀2:14-22(三)痛苦中的希望哀3:1-661、百姓因痛苦而绝望哀3:1-202、百姓转而对上帝存盼望哀3:21-413、进一步描述上帝的惩罚哀3:42-544、承认上帝恩慈的祈祷哀3:55-635、祈求上帝惩罚他子民的仇敌哀3:64-66(四)因犯罪而临到犹大人民的惩罚4:1-221、即将临到百姓的灾难哀4:1-122、先知和祭司的罪恶哀4:13-163、犹大王国的灭亡哀4:17-204、预言降于以东的惩罚哀4:21-22(五)祈求重得上帝的悦纳哀5:1-221、耶路撒冷陷落后百姓的苦境哀5:1-1822、承认只有上帝能恢复哀5:19-22三、主要内容耶利米哀歌的结构令圣经学者颇感兴趣。全书共有五章,亦即五首抒情诗,头四首是离合体,每句起头均依次以希伯来文22个字母开始。另一方面,第三章则共有66节,因此每段连续3节都以相同的字母开始,然后才以另一个字母开始,依次顺序下去。第五首诗歌虽然也有22节,体裁却并非离合体。第1首诗歌“先前满有人民的城,何竟独坐!”这是第一首诗歌的首句。锡安的女儿虽曾贵为公主,她的爱人竟把她抛弃,她的百姓则流亡异域。她的城门荒废。耶和华因她罪孽深重而刑罚她,使她威荣尽失。敌人因她倾倒而嗤笑她。她的败落叫人惊讶,无人安慰她,余下的居民食不果腹。她(人格化的耶路撒冷)问道:“有像这临到我的痛苦没有?”她举起双手说:“耶和华是公义的!他这样待我,是因我违背他的命令。”她恳求耶和华降祸与那些趾高气扬的仇敌,正如上帝待她一般。第2首诗歌“主(耶和华)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耶利米哀歌2:1)第二首诗歌表明是耶和华亲自将以色列的华美扔在地上的。他使节期和安息日被人遗忘,他丢弃自己的祭坛和圣所。耶路撒冷的惨况令人不忍卒睹。耶利米呼喊道:“我眼中流泪,以致失明;我的心肠扰乱,肝胆涂地,都因我众民遭毁灭。”(耶利米哀歌2:11)他将耶路撒冷的女儿比作什么,他怎样安慰锡安的女儿,她的预言者都一筹莫展,凡过路的都嗤笑说:“难道人所称为全美的,称为全地所喜悦的,就是这城吗?”(耶利米哀歌2:15)她的仇敌都向她大大张口,又嗤笑,又切齿,说:‘这真是我们所盼望的,吞灭她的日子临到了。’她的孩童饿得发昏,妇人吃自己所生的孩子。街上满了死尸。“耶和华发怒的日子,无人逃脱,无人存留。”(耶利米哀歌2:16,22)第3首诗歌第三首诗歌共有66节,强调锡安要仰望上帝的怜悯。耶利米以许多比喻指出是耶和华定意使他们被掳和遭受荒凉的。执笔者在困苦的境况下哀求耶和华记念他的苦情,并表示对耶和华的慈爱和怜悯满怀信心。其中连续有三节经文均以“这原是好的”为开始,并表明应当等候耶和华的救恩。耶和华虽使人忧愁,却仍会施怜悯。但即使他们承认犯罪悖逆,耶和华仍不赦免;他挡住百姓的祷告,使之成为“污秽和渣滓”。(耶利米哀歌3:45)预言者眼泪成河,并说他的仇敌追逼他像追雀鸟一样。然而,耶和华在深牢中临近他说:“不要惧怕!”他求耶和华向仇敌的辱骂施行报应,说:“你要发怒追赶他们,从耶和华的天下除灭他们。”(耶利米哀歌3:57,66)第4首诗歌“黄金何其失光!纯金何其变色!”(耶利米哀歌4:1)第四首诗歌哀叹耶和华的圣殿何竟荣耀尽失,其上的石头竟倒散在街上。锡安宝贵的众子已变得毫无价值,就像泥造的瓦瓶一样。城中无水无饼,素来鲜衣美食的人如今却要“躺卧粪堆”。(耶利米哀歌4:5)所受的惩罚比所多玛的罪所受的还大。锡安的贵胄素来“比雪纯净,比奶更白”,却“比煤炭更黑”,干瘪如同槁木。(耶利米哀歌4:7,8)饿死的不如被刀杀的,当时的妇人竟亲手烹煮自己的儿女作食物。耶和华倾倒他的烈怒。难以置信的事终于发生了——敌人竟闯进了耶路撒冷的城门,“这都因她先知的罪恶和祭司的罪孽”,他们流了义人的血。(耶利米哀歌4:13)耶和华的脸并非朝着他们。然而,锡安的女儿的罪愆止息了,她不再被掳到异地去了。该轮到以东的女儿遭殃了,她要喝下耶和华的苦杯。第5首诗歌第五首诗歌一开始便恳求耶和华记念他那有如孤儿般的子民。耶利米描述耶路撒冷的居民如此说,他们的列祖犯了罪,如今他们却要担当列祖的罪孽。奴仆辖制他们,他们饥肠辘辘。他们心中的快乐止息,跳舞变为悲哀。他们心里发昏。他们遂谦卑地向耶和华承认:“耶和华啊,你存到永远;你的宝座存到万代。”他们呼求说:“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我们便得回转。求你复新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你竟全然弃绝我们,向我们大发烈怒?”四、日期作者创作日期哀歌是犹太人饱经悲惨失败和痛苦放逐生涯而有的作品。它的内容决定了年期的范围.——五八六至3五三○年。一至四章那些生动的描写,令人相信这些哀痛的篇章是在城陷不久就写成。第五章的内容显示,剧烈的亡国之痛已经淡化了,但却变成被掳那种延续的苦楚;所以第五章可能是被掳时期的作品。有关作者哀歌既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虽然传统的观点不能予以证实,但它也有一点好处,它指出那位受感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⑴作者细致地描述惨剧的经过,相信是一个目击证人⑵作者不单捕捉了犹大痛苦的景况,也看见了可怕的审判背后,有更深的信仰根源,因此他可能是一个渊博的神学家:⑶他是一个出色的诗人;⑷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为国家灭亡而悲哀,但也深知唯有经历死亡,才能有新生的希望。五、诗歌风格字母诗头四章有不同风格的字母诗:第一至二章各有二十二节,每节三行,每节的每一个字母,都按希伯来文的字母次序排列:第四章也是这样,但每节只有二行:第三章的字母诗是结构最严密的一首,共六十六节,分成二十二组,每组头一节的头一个字母,依字母次序排列:第五章没有字母次序,但显然也受字母诗的格式影响:共有二十二节,每节一行。为什么用字母诗?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字母次序是为了方便记忆:记得字母的次序,能帮助我们记起每节的内容。但哀歌一至四章相信不是为了方便记意而用字母诗:这些次序会帮助也会混乱我们的记忆。有谁会记得那一节是G起头,那一节是D起头,那一节属于第一章,那一节属于第三章:所以,相信作者是出于对诗歌艺术的热诚而运用了这些字母诗的形式。不过,哀歌中的字母诗似乎最少还有以下两种功用:⑴所讨论的题目,由aleph至tau(希伯来字母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用尽了,代表全面的挫败与完全的悔悟:⑵它在哀歌中设置了文艺性的屏障,令读者节制哀恸的情绪,不致无法控制地嚎啕大哭。挽歌哀歌用了感叹语「哀哉」(希伯来文'ega)及一些简短感人的平行句(尤其在第一,二,四章),令哀歌变成一些大悲剧所用的挽歌。挽歌(qina)通常是在深爱的人的葬礼中使用(撒下一19—27),但这不是唯一的用途:它能用于任何悲剧性的场合,尤其是在一些无法扭转的灾祸,挽歌能加强悲伤的情绪。耶利米哀歌中的挽歌,实在有太多变化,难以概括地称它们为葬礼用的诗歌。耶路撒冷城不是被形容为一个尸体,而是一个孤单的寡妇(一1)。更重要的是,耶路撒冷本身也加入哀哭的行列(如,一12—16、18—22)。在另一些时候,诗人直接向耶路撒冷说话:耶路撒冷的民哪我可用什么向你证明呢我可用什么与你相比呢(二13)希伯来挽歌一个有力的技巧,是戏剧性的对比,描写死前或衰败之前的荣美情境(参撒下一19、23),令的悲剧更加使人心伤:先前满有人民的城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成为进贡的(哀一1)个人与群体的怨歌与挽歌相近的另一种形式是诗篇及耶利米书的怨歌。哀歌有时运用个人怨诗(第三章),以一个人(可能是诗人本身)代表全体说话,或用群体怨诗(第五章),使整体会众一起在耶和华面前申诉他们的苦难。第三章的个人怨诗开始时便描写他们的苦难,没有直接向神申诉的说话,只描述神所施行的审判,而且是用第三身来代表神(1一18节)。到了诗的结束,诗人才以第二人称对神祷告(55一66节)。但其中仍然有很多怨诗的标准成份:⑴对苦难极之图像化的描写:黑暗、疾病、枷锁、野兽的攻击、弓箭的侵袭(三1—18):⑵祈求救助(19节);⑶表示信任(21—36节):⑷确信已蒙垂听(55—63节);⑸祈求神惩罚那引致犹大受苦的敌人(64—66节)。4第五章的群体怨诗,几乎全集中描写苦难的情况(五2—18),开始和结束都是祈求复兴(1、20一22节),并反映了一线微弱的希望和信心(19节)。诗人运用怨诗的形式,不仅是为了增加多一种表达方法:怨诗的效用远远超越了挽歌:挽歌的对象通常是葬礼的参与者,但怨诗则容许诗人或会众直接求告神;挽歌只能描述引起灾难的罪恶,但怨诗却能让诗人和会众作个人的忏悔(比较三40一42及一18),表示对神的信任以及确信神必垂听他们的祷告。耶利米哀歌精巧细密地结合了各种形式及内容。字母诗、挽歌。怨诗、对苦难生动的描写等,完全组合起来,唱出了以色列民那永远难忘的痛苦和希望:他们必经审判,审判之后,也必蒙怜悯。六、神学贡献耶利米所预言耶利米所预言的,在哀歌的悲痛景象中应验了——耶路撒冷被毁、人民伤亡无数。但除了肉身受苦之外,更令犹大民惊惶的,就是灵性上的煎熬:他们苦苦追问:“为什么?”那些走过耶路撒冷废墟的人,不会觉得神的审判是错误的。诗人也相信审判正确无误(一18),因为犹大背叛神(一5、8、9、18。22,二14,三40—42,四13、22,五7),所以神在审判中倾倒他的烈怒(一12及下文,二1—9、20—22,三1—18,四4、11)。信心的危机但最后的破坏令犹大人民产生了信心的危机,哀歌那灭亡与盼望的神学,就是要处理这个问题。约西亚王施行改革,不足数年,神无情地客让这位公义的王倒在战场之上(六○九),改革便被置于一旁;圣城又在五八六年被蹂躇然后摧毁了一切,这都令犹太人民大惑不解。申命记的教训是王国时代一直持守的信念,相信统治者的义行,必带来神的祝福:但为什么神在历史中的作为,竟然与这原则背道而驰?信仰的危机犹大这次信仰危机的另一个层面,是犹大人民坚决相信锡安不会被摧毁,但事实与信念却竟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纵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