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列宁斯大林)单位:寿县二中授课教师:杨尚金契卡夫大叔的生活自白(1918-1937)那年(1918年)我47岁,常年种地干农活,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的大儿子斯洛夫在村头开了煤矿厂,小儿子维可夫在城里经营棉布店。最近报纸上说了,革命虽胜利了,但还得打。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契卡夫大叔的生活自白思考:这段话反映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哪些具体内容?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马上会派征粮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留点吃的和种子粮,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小儿子的店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地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材料一列宁参加义务劳动材料二: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使新政权得到巩固。材料三: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价格为: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评价:积极影响:集中了人力和物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影响: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到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途径”。素材呈现:列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有什么深层次原因?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马克思设想下的社会主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素材呈现:结论: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契卡夫大叔的生活自白好不容易挨到1921年,我们的红军部队终于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大旱灾可饿死了不少人。听说邻村都起来反了,水兵也闹起来了。二、新经济政策这段话反映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义的哪些具体内容?契卡夫大叔的生活自白政府终于管我们的死活了,说是让我们交粮食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了。老大的厂子恢复营业了,老二的店重新开张了,国家还把一些大项目交给外国人开发,美国来了个叫什么哈默的年轻人来开棉厂,听说工人有更多的生产积极性.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推行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物分配制固定的粮食税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按劳分配恢复自由贸易阅读书本总结: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学习探究: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9446(万公顷)6620(万公顷)7860(万公顷)8730(万公顷)粮食作物产量39.79(亿普特)22.13(亿普特)34.55(亿普特)44.24(亿普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思考探索新经济政策成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契卡夫大叔的生活自白•1924年莫斯科的雪花飞舞着,伟大领袖列宁同志离开了我们,我和儿子们都很伤心,由像钢一样姓的斯大林同志继任,看来国家政策又有大动作了。国家政策又有什么大动作?三、“斯大林模式”问题情境: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它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特定的历史条件”是指什么历史环境?材料一: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张伯伦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材料二: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从上述材料中概括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1)帝国主义包围威胁,(2)苏俄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小农经济占优势);(3)斯大林个人因素。(追求形式——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速度)契卡夫大叔的生活自白唉,政府要求我们必须加入集体农庄,大儿子的厂和二儿子的店都被没收了,工厂里的东西的价格翻了几番,本来还算宽裕的生活开始陷入了困境。这段话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哪些具体内容?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明斯克拖拉机厂(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苏联第聂伯水电站快速实现工业化19281937工业生产总值52机器制造业421928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地位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神奇的计划经济结论: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020406080100120140160180191319281940钢煤炭二战胜利的基石【两种独特的发展方式】结论: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时间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肉类人均产量(公斤)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25结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二】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结论: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三】在列宁格勒生产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就是计划经济结论:企业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持续发展,体制日益僵化,导致苏联解体;快速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计划指令性,体制长期僵化,制约苏联经济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开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新道路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课堂小结“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合作探究:【鉴古知今,鉴外惠中】从苏俄(联)在探索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立足国情。②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③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道路是坎坷的。勇于实践,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