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王雁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Tel:010-58807927-803Email:sdwangyan@bnu.edu.cn2014-04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内容1.背景2.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3.特殊教育学校重新定位4.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一、背景1988年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特殊学校为骨干、大量附设班与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以特殊学校为骨干、大量附设班与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辅助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一些地区)未来发展的格局?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资源中心,大量的随班就读结合资源教室或巡回辅导教师制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专任教师4.37万人在校学生37.88万人智力残疾18.67万人听力残疾10.11万人视力残疾4.09万人其他残疾5.01万人对2011年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至少还有10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未能入学,80%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地区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数据1989年我国开展三类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验1994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2011年重新修订“试行办法”随班就读发展根据这种观点,残疾人享有社会所有成员享受的权利和优惠特权实现这种模式只有遵循原则才有可能现代残疾人观认为残疾人有可能受教育和发展。根据这种观点社会有责任使残疾人更加充分的发展,有义务建立使儿童更好发展的条件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育“正常化”二、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融合教育(inclusiveeducation):意指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最少受限制环境(leastrestrictiveenviorment)融合教育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运动七十年代美国开展了“回归主流”运动(又称“一体化”、“融合”教育)九十年代,提出了全纳教育,使融合教育更为成熟融合教育不仅是指某种特教安置形式和策略,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机构收容住宿式特殊学校通学式特殊学校*自足式特殊班*部分时间制特殊班*普通班和资源教室(补救教学))*普通班和巡回特教教师*普通班(不需要额外的补救教学)学习需要/障碍程度重度轻度限制最大限制最小•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是相对于隔离教育而言的,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发点是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是所有人的基本人权,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维系社会正义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的产生受《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的影响•国际社会的理想•全纳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教育全纳教育早期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将残疾学生安置在普通学校中接受教育。强调残疾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权利在普通教育体系内与其他所有学生在一起接受教育内涵的发展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在普通教育环境下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残疾儿童的权利对象扩大强调教育质量•全纳教育的理念并不排斥特殊教育学校的存在和作用,也不是要从形式上完全取消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的教育应首选普通教育环境下的教育安置•当普通教育学校的普通班级里的教育无法满足儿童的教育需要时,或当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更有利于这个儿童或其他儿童发展时,才可选择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拒绝、歧视第二阶段隔离第三阶段整合第四阶段融合或全纳随班就读(learninginregularclass)属于融合教育的范畴,但又是基于中国的实际,具有民族性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随班就读开展2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提高了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融合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也面临挑战研究发现: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与随班就读质量的提升密切相关特殊学校将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殊教育学校需要转变职能,更好地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教学校成为对残疾人实施终身教育的多功能中心: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社区服务、家庭咨询、随班就读指导等功能逐渐加强学缘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听力、视力、智力残疾学生相对减少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等类型的学生不断增加残障程度越来越重显性障碍隐性障碍《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组织开展送教上门按照“轻度残疾到普通学校随班或特教班就读中度残疾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重度残疾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思路,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三个坚持坚持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同步改革坚持按特殊教育自身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坚持促进融合教育打破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二元独立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与普通学校合作的育人机制,让残疾学生有更多样的学习机会《提升计划》解读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二期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第二期三、特殊教育学校职能拓展、——特殊学校应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从自身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寻求突破自身隔离性、封闭性等缺陷为特殊儿童提供融合环境,提高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特殊学校教育成效不彰,归因问题?隔离化的教育影响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无法适应常态社会让特殊儿童标签化,即使接受完教育仍无法生存于主流社会之中长期影响着社会公众对特殊教育的基本看法特殊教育师生的心理状态也常常是消极和负面的,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教育生态维果斯基(LevVygotsky,1896-1934)指出建立“不排除特殊儿童在社会之外、与正常发展儿童一起的教育体系”的必要性“特殊教育学校有很多优点但基本缺陷是把特殊儿童封闭在学校集体的小圈子中,建造了封闭的世界,这里的一切全为了适应特殊儿童的缺陷,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缺陷上,未引导儿童进入真正的社会生活特殊教育学校未把儿童带离孤立的世界,反而发展了他们走向更加孤独的习惯教育特殊儿童的任务是使他们融入生活和以某种方式实现其缺陷的补偿,这种补偿是在社会方面……”•特殊学校作为一种传统隔离式的安置机构,在融合教育环境中,也必须与时俱进,从特殊儿童自身发展与需要出发,遵循融合的理念,变革管理模式,为特殊儿童提供•特殊儿童的教育将不仅仅是在校园内的狭隘的教育,从学校融入社区、进入家庭,从“围墙式”教育转变为包括社区、家庭等多种社会环境的具体措施支持性教育开放式教育特殊儿童的课程也将不再是局限于儿童能力范围之内的“不完整”教育,而是一种开放式、基于儿童人生价值体现和目标追求的个人需求课程和课程发展规划特殊儿童所处环境也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无障碍环境,而是创设一个无障碍的社区环境信息环境人文心理环境在开放的、平等的、融合的环境和氛围中,促进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提升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具体措施学习环境创设“能够建立安全、包容并且反应文化需要的学习环境,从而使特殊学生成为主动、高效的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情绪,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以及自我决定能力”CEC-特教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与所有的教师相同,特殊教育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包容的、符合文化背景的学习环境,还应当与同事合作,将特殊儿童纳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并让他们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社会互动•特殊教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调整学习环境。个体的语言、家庭、文化和其他重要的背景因素及其与学生障碍的相互作用能够指导特殊教育教师调整学习环境,同时为学生技能的学习和迁移提供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应当能够建构合适的环境,培养特殊学生的独立性、激发动机、自我指导、自我决定、自我拥护,同时直接教导他们适应不同环境的期望和要求•通常来说,特殊教育教师要能够安全地阻止处于危险行为中的特殊学生,他们需要掌握行为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危险行为发生之前或正在进行的时候安全、有效地阻止该行为,例如在特殊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失去理性控制的时候特殊学校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应具有的发展观之二地区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学校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的机构,而且还必须承担着该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利用特殊学校的现有资源为随班就读提供支持与保障是符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之二2011年调研发现:全国范围内有20.5%的特殊学校建立了随班就读资源中心11所学校的资源中心独立设置了编制分布在天津市(2所)、北京市(5所)、上海市(1所)、江苏省(2所)和浙江省(1所)编制总数共33个自觉到:在未来的特殊教育的发展中特殊学校应成为地区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发展方向:“支持本地区随班就读发展、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支持和辅助”拓展、完善资源中心的功能之二特殊教育学校应发挥多重服务功能: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咨询为融合教育学校提供指导、接受特殊教育相关问题的咨询、开展教师培训等具体措施为什么要评估:发现和确认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制定与修订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估追踪儿童的教育状况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四、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从单一教学功能转向多重服务功能特殊学校发挥对特殊儿童的评估和鉴定的作用是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特殊学校可以作为评估体系的中心协调员之角色为评估进行资料收集和准备联络专业人员联系专业机构和准备评估工具联络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等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特殊学校可以作为评估结果的执行者向特殊儿童及其家长告知评估结果提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建议为特殊儿童与学校的沟通建立桥梁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特殊学校可以作为随班就读儿童教育效果监控者——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发展评估和规划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资源教室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资源教室的建立和运行能满足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能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特殊学校作为地区性特殊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必然面对: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提供评量和教学服务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指导的服务功能二特教学校的资源教室功能作为教育评量和教学的作用:为随读儿童进行教育评量,收集基本资料,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测量、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特殊儿童情况,作为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依据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依托其个案训练的师资和设备,为随读特殊儿童提供包括基本学科知识教学在内的各种个别化训练作为咨询者的作用为普通班教师和特殊儿童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其了解特殊儿童的问题和需求,共同合作解决特殊学生的各种障碍为普通教师提供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目前普通教师职前培养中普遍缺乏特殊教育相关内容政策与规定执行不力造成当前随班就读教师职前培养几乎还处于空白导致教师的在职培训不得不完全承担起保证随班就读教师素质的重任功能三:特殊教育学校的“培训中心”职能国外研究者指出:普通教育教师在融合环境中教育残疾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从职前阶段开始教师在职前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坚定的专业信念,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若干年的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为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研究表明,职前培养阶段是教师修正对残疾学生及融合教育的错误信念、消除其对融合教育的担心和忧虑的最佳时期与不定期、相对零散的职后培训相比,教师的职前培养更加全面,系统化程度更高若能在职前培养阶段即让教师了解随班就读,掌握相关的特殊教育技能,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其在入职后面临普通班级融入特殊儿童这一现实情况时的工作表现密集型的大型培训及不定期举办的讲座远远不能满足随班就读教师的需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