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模式探讨作者:王健姚多忠张舒予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15期摘要针对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中与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结构和专业建设改革中的实践成果,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15-031引言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互融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逐渐成为高校专业的“新宠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需要及数字内容产业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因此,该专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科交叉,并且是涉及技术与艺术两大学科的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等还不完善,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差距。1)教学计划与本科教学计划类似,很难突出高职特色。由于高职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办时间不长,加之专业兼技术与艺术于一身,因此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照搬一般本科院校的相关教学计划,公共课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最终形成的教学计划只能是多课程、少课时,多理论、少实践,多知识、少技能,如此很难形成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是样样都懂一点儿,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2)专业教材体系不完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教材建设上还显得比较薄弱,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的教材不多。不少教材源于本科高校教材,而且不少高校是从各相关专业教材中进行选用,有些尚在借用中专乃至培训教材,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需要。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最早的高职院校。根据与兄弟省份高职院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专家的共同研讨,借鉴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的成功做法,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分析现行的教学模式,对本专业人才龙源期刊网的需求进行了预测,提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对高职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2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遵循高职发展规律,“必需为主、够用为度、实用为本”,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始终坚持将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原则。在高职教育中要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2)注重职业性,强化学生实训水平,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技术”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强化与社会的联结,密切和企业联系,在工作中成长,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场景。3)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保持一致的原则。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保持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动态更新相一致。4)以人文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文理兼招,特别是专业兼有技术性与艺术性融合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5)科学而可行的课程教学体系原则。根据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需求,明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位,借鉴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并加以整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科学、系统地制订教学计划出发,组织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体系。3构建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势专业靠特色的课程体系支撑,特色的课程体系由一系列特色课程构成。在坚持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的同时,要将考级考证内容纳入相应专业教学计划。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努力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又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保证教师教的实用,学生学了有用,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在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特色的过程中,加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其课程实践体系与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有所不同,它是以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从而形成具有多元化、自主化特色的课程实践体系。龙源期刊网在具体制定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要求,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学计划的四大模块——公共课模块、基础技能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创业创新教育与拓展课模块。1)公共课模块,主要开设高职英语、高等数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美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体育等课程。2)基础技能课模块,主要开设素描基础、影视视听语言、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色彩与构成、java、乐理基础、数字媒体技术概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3)专业技能课模块,主要开设媒体设计与创意、平面广告设计(Photoshop)、数字媒体技术设计与应用、电视摄像技术、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数字音视频处理、网页设计、形态构成、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现代传播学、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及后期合成、数字摄影、矢量绘图、流媒体技术、数字媒体项目管理等课程。4)创业创新教育与拓展课模块,主要开设视觉文化、数字媒体精品赏析、现代市场营销技巧、场景设计与故事板、计算机游戏基础及其应用、三维角色与场景设计、MV与广告创作等课程。4创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4.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培养模式,采取多种办法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一是进一步推进“2+1”的办学模式,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锻炼,把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二是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新模式,以数字媒体现代化大型企业为试点,在深入开展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用人需要,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构建学校进企业、企业进学校、课堂进车间的“三进式”的教学培养新模式。三是搭建校际校内交流教学平台,探索多校多专业合作培养的新模式,把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纳入校级创新实验区和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计划。通过资源的整合,在专业发展和建设上既学习了他山先进经验,又可拓宽师生的社会视野,增强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定会受到双方师生的普遍欢迎。4.2务实专业建设龙源期刊网专业建设的优劣,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打造优势专业,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是高职学院的立足之本,也是高职学院建设发展的主旋律。瞄准安徽省会科教城以及“长三角”地区数字媒体行业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实施专业建设与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基本对接。4.3努力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有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关键还要建设好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和生产实践基地。用好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的资金,同时要适量补给学校配套资金,完善现有基地设备,提升现有基地功能。同时要大力推进“三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为试点,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一是建立一批“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加强订单式培养,实施灵活办学,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二是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实验实训室。根据订单式教学培养的需要,把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请到学校参与教学,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进学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三是加大专业教师“三师化”的培养力度,提高“三师化”的建设水平,保障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四是要紧跟人才培养创新,全面修订教学方案。把企业文化、生产流程、服务规范融入教学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针对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的需要,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4.4构建有效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1)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摄影摄像工作室、影视编辑与合成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学工作中采用作品展示制,将学生完成的数字作品集中展示,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学。2)项目化教学模式,指根据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计划,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通过明确数字媒体教学项目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授课教师审查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实施计划。实施完毕后师生双方进行检查评估,最后归档。3)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增加综合性设计实验项目,使学生既可以学以致用,又能掌握科技前沿信息及市场动向,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牢固掌握数字媒体制作技术,为将来走出校门从事数字媒体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龙源期刊网)技能大赛教学模式。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学生参加大赛为手段和途径,引导全体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历练专业本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5结语作为高职院校全新的专业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协作、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适合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它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建设需要有一个不断摸索与调整的过程。只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跟随专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规范化教学过程,适时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会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得更加科学而有序的发展。参考文献[1]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R].2005(12).[2]徐福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28-32.[3]陈国平.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模块化与跨专业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74-76.[4]向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8-30.[5]陈云红.跨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3):87-88.[6]陈克巧,喻丽.数字艺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21):6-8.[7]任月琳.关于数字媒体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2):44-46.[8]张健.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出路研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