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盐到哪里去了》说课稿刘家店中心小学徐雅帅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盐到哪里去了》。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实验内容与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与评价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盐到哪里去了》是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中的第二课,本课以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为线索,设计了3生认识不同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从中了解溶解现象;活动2重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将不溶解或溶解于水的物体从中分离出来;活动3通过让学生观察汽水和汽水的生产流程图,认识气体与水混合、分离的变化现象。今天我主要以活动1“混合”进行说课。活动1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等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学生分析图1图2图3由于生活中四年级的学生对溶解的现象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并且能够初步进行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当中,我注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充分来体会溶解的过程,并且联系生活实际,适当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目标针对如此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2.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一起学习。stse目标:能举例说出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规范进行实验。2.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总结溶解的概念和特征。四、实验内容与方法设计为了让孩子能在规范实验的基础上真正理解溶解的内涵——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实验内容:1.探究活动前,引导学生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确定好实验方案,并在交流的基础上采用演示的方法规范学生对玻璃棒和药匙的使用方法;2.通过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均匀分散。五、教法与学法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采用实验法及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学会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观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观察、讨论、实验、总结,在此基础上我只作适当的点拨,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六、教学准备课前我和学生准备了以下材料:沙子、铁粉、食盐、锯末、白糖、烧杯5只、玻璃棒、装有水的水槽杯子、纸巾、抹布、实验记录单课堂上我是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的——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王宫里储存了许多许多的盐。但是这个国王非常吝啬,从来不把盐分给老百姓吃。由于长期吃不到盐,老百姓们四肢无力,经常生病,就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去王宫偷盐。结果多数人所偷的盐都被守卫搜了出来,这些偷盐的人还被拉出去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从王宫向外面拉水的人,却天天都能偷到盐。2.同学们,你们知道拉水的人把盐放到哪里了吗?为什么放到水里守卫就看不见了呢?你们觉得拉水的人聪明吗?【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在这一环节我用拉水的人从王宫向外面偷盐的故事引入,并借机提问盐到哪里去了呢?由此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1.观察实验材料和器具(1)大家细心观察实验材料和器具,看看都有什么?(2)你们知道这些实验材料和器具是干什么用的吗?(3)如果老师用药匙来代替玻璃棒搅拌,你们认为行不行?为什么?师:在科学实验中,每一种器具都有它自己的用处。药匙是用来取物品用的,不能沾水,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你们可不能像老师说的那样呀!【设计意图: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和器具,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知道每一种实验器具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为实验的正确操作打下了基础。尤其是“用药匙代替玻璃棒”这个反面的例子更加深了学生对药匙作用的认识。有人可能会说,一些简单的器材有必要那么麻烦吗?我认为学生习惯的培养就应该从点滴做起,在科学中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助于实验的安全。】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1)如果我们把食盐、白糖、锯末、沙子、铁粉这五中物体分别放入五只装有烧杯的水中,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学生猜想,教师板书记录。3.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实验方案。(2)全班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先在烧杯里放水,再放物品,最后用玻璃棒进行搅拌)(3)教师演示玻璃棒的使用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4)小组分好工,然后按照完善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的过程明白了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方案,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1.小组汇报实验结果。(重点说说盐、糖是怎样化在水里的)2.分类,理解“溶解”内涵(1)按照化与不化把五个与水混合后的烧杯进行分类。(2)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现象以及喝糖水生活经验分析出溶解的特点(物质变成极小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3)教师作演示实验:把高锰酸钾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看看它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加上视频3.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分别说说食盐、白糖和高锰酸钾是怎样化在水里的吗?【设计意图:高锰酸钾溶于水的演示实验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出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同学们,聪明的拉水人把盐化在水里了,便逃过了守卫的搜查,你们能用“科学术语”来解释一下:盐到哪里去了吗?(盐溶解在水里了)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溶解的现象?3.拉水的人是怎样把盐从水里分离出来的呢?课下查阅资料。【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学生从故事情境中带着问题“盐到哪里去了?”走入课堂,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解决了问题——“盐溶解到水中了”,使得整个故事一直贯穿在整个课堂之中。新课标要求“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后续活动。“拉水的人是怎样把盐从水里分离出来的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自然地将科学课堂向课外延伸。】八、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1.整节课的设计,本着听见的容易忘记,看见的容易记住,亲手做过的,才真正理解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体验活动。学生将对本课的科学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掌握新的实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在探究前引导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完善实验方案,力求实验规范化,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实验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存在问题:1.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还不够,可以尝试更大的放手。2.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可以再开放些,比如选用面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也为后面的分离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