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上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上概述1、神话:神话是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2、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内容:风是民间的乐歌,是周南、召南、邶风、庸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风等15个诸侯国所分居地区的民歌;雅是宫迁乐歌,分大雅、小雅两部分;颂是祭祀周室宗庙的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3、赋比兴:赋、比、兴是指《诗经》所使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它们的基本含义据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的开头。4、微言大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国242年的历史事件,为我国史书创立了基本形式。语言简炼,常于只言片语之中,寄寓鲜明的褒贬色彩,即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5、《楚辞》:楚辞之名,首见于汉初,至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宁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名曰《楚辞》,这是《诗经》之后的第二部诗歌总集。6、乐府:乐府是掌管音乐的官署。“采诗”即采集民歌。这些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从而促使了一代民歌的繁荣。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一词,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变成诗歌体制的名称,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乐府诗在东汉明帝时分为四品: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萧饶乐,从分类名称上,可见出汉乐府对《诗经》的因袭与变革创新的发展痕迹。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全书达百卷之多。7、本纪:本纪是《史记》全书的大纲,用编年的方式写历代君主的政绩。8、世家:世家是世袭家庭及孔子、陈涉等人物的传记。9、列传:列传是本纪,世家以外,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10、七体:汉代赋家枚乘作《七发》,赋中假托楚太子纵欲而卧病,吴客以七事启发太子,最后因妙言要道,使楚太子病愈。此赋在对话中,不断对腐朽的上层贵族投以批判的匕首,具摧枯拉朽的批判精神。语言上散文化,对音乐、美味、马车、游宴、狩猎、观涛、听有学识之人讲论天下是非之理七方面大力铺陈夸张,辞藻绚丽,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这种结构体制被后世称为“七体”。《七发》是标志着汉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11、永明体: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与周依四声八病说创制了一种新诗体;一句之内,平仄交错,两句之间,平仄对立,还要避免八种毛病。这种新诗体,号称“永明体”,它的出现,为唐代产生格律近体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永明体”诗人中,在文学史占重要位置的是谢眺。12、宫体诗:“宫体诗”兴于梁代,与“永明体”相次出现,由梁简文帝萧纲倡导而兴起。宫,即太子东宫。萧纲做太子时,以东宫撩属为主要成员。他们创作的诗歌,专写男女之情以及女子的容貌、举止、情态、衣饰、器物等,题材所限,仅为女性,故被称为“宫体诗“。其特征是:内容靡丽,辞采浓艳,描写细巧,声律和谐。13、骈文:骈文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文体,是散文逐渐骈俪化的产物。它脱胎于汉赋,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其特点是讲对偶,讲文采,讲用典,后来又加上讲平仄,讲声律。句式整齐,多用四六句式,又称“四六文”。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上作品与导读14、吴均体:吴均是南朝人,其诗文多描绘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在当时文坛影响甚大,时大仿效他的文体,故称为“吴均体”。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下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学(下概述15、上官体:上官体是出现在初唐时期的一种诗歌体裁,因诗人上官仪大量创作这类诗歌而得名。其特点是继承南朝形式主义诗风,风格上以“绮错婉媚”为本。16、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把边塞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歌唱,表现出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和自豪的情感,体现出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理想和奋发进取的英雄气概,反映了盛唐时期的时代精神。17、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到唐宪宗元和这二三十年间的一次文体革命。由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文以载道,也就是要求用散文阐明儒道的基本宗旨,摆脱骈偶体载的束缚,让形式为内容服务。由于参加的人数多、目标明确,既有理论,又有创作实践,在当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文学思潮,使古文运动对骈文取得了压倒的优势,对后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传奇: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原名《传奇》,晚唐裴创作了一部小说集,也以《传奇》命名,后人就用“传奇”作为唐代短篇小说的代名词。唐代传奇具有较完备的艺术形式、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精警华艳的文学语言。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19、词:词和乐府诗一样,原是配乐的歌词。词的产生,最初来自民间流行的唱曲,在唐代称这种歌词为曲子、曲词或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由于它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歌词格律,于是由一种配乐的歌词成为一种独具特点的诗歌体裁——词。20、花间派: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词风“香软丽密”,对后来的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鼻祖的“花间派“是距温庭筠大约有半个世纪之久,在五代西蜀所出现的一批风流才子,如韦庄、欧阳炯等人。他们学习温庭筠,创作了大量的具有香软词风的词,这类词被人收集到一部诗集里,命名为《花间集》,花间词派由此得名。《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最早的一部词的总集,虽然所写的多为闺阁生活,但词写得简练含蓄、轻盈婉约、典雅华丽,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21、散曲:散曲是一种起源于民间与音乐关系密切,字句更为参差自由的自由诗。它开拓了传统韵文的题材范围,突破了当时诗词偏于表现文人身边琐事及酬唱赠答的狭窄圈子。22、套曲:套曲是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连而成的组曲,一般有尾声,套曲通常又称散套,有人干脆与小令比较,称之为大令。23、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有说白、有唱词、有表演的新型剧种,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吸纠了诸宫调等讲唱文学的某些特点,并以北曲为声腔的新型文艺,它综合了隋唐以来各种戏剧雏形,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曲调和科白相结合,通过歌唱、念白、舞蹈和音乐伴奏来表演一个完整故事的综合性舞台艺术。24、台阁体:台阁体以阁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包含富贵福泽之气,貌似雍容曲雅,实际上缺乏深刻实在内容。25、明代三大传奇:明代三大传奇包括: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无名氏的《鸣凤记》。26、三灯丛话:“三灯丛话”是明代文言小说的代表,指的是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27、三言两拍:三言指的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两拍是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8、晚清四大词人:晚清四大词人指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29、桐城三祖:桐城三祖是指方苞、刘大魁、姚鼐。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下作品与导读30、吴中四士: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贺知章曾官居相位,晚年度为道士,自号“四明狂客”。张旭善草书,嗜酒,醉后号呼狂走下笔,世呼为“张颠”。包融与张若虚都性爱山水,喜与道士山人来往,所以得与贺、张齐名。31、祭文:文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辩》中说:“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辞也。”32、无题:关于《无题》诗李商隐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又说“楚雨念情皆有托”。李商隐的“无题”诗少数可能别有所托,多数则是抒写爱情,写离别相思之情。33、《摊破浣溪沙》:原题《浣溪沙》,一题《山花子》,为《浣溪沙》的别体,《词律》上说:“此调本以《浣溪沙》字原调结句破七字为十字,故名《摊破浣溪沙》。34、姜派词:姜夔的词风受周邦彦影响很深,音调婉转、词句精美而结构完整,显示了作者对音律的精通,对词风的讲求。这种偏重格律的作风对南宋后期词坛有重大影响,形成了“姜派词”。《扬州慢》一词是他作品中较好的一篇,也称得上是有代表性的一篇。35、临川四梦:汤显祖的文学成就,主要是戏剧创作。因他是临川人,书斋名玉茗堂,他所写的传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写了梦,故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第三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五章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3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会员170人左右。其中有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庐隐、鲁彦、老舍等著名作家。有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其主要文学观念是主张文学“为人生”,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为人生”的再被主义传统,并进一步使之发展成为在新文学中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37、创造社:创造社有“异军突起”之称。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等,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先后创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并出版有《创造社丛书》。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与此相关,他们尊自我,重主观,讲神会,崇天才,主情,“追求文学的全与美”。他们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提倡文学的全与美“。他们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明显受到“为艺术而艺术”思想的影响。38、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其成员的主要创作是诗歌,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由此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以《晨报副刊》的《诗镌》为阵地,进行新格律诗的创作,被称为“新月诗派”,为中国新文学早期的诗歌创作做出了自己宝贵的贡献。代表作品有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39、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发刊词》明确表示:“我们所想的只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浑浊停滞的空气。”因此,《语丝》以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为主,发表泼辣幽默的杂文、散文,其创造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鲁迅被称为“语丝派”的主将,是对黑暗势力和所谓“正人君子”战斗中的中流砥柱。1930年,《语丝》自动停刊。40、现代诗派: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现代》杂志于1932年出版,主要负责人是施蛰存、苏汶、戴望舒三人,其诗歌特点是:“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现代诗形。”41、新感觉派:是指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代表的“新感觉派”,其创作方法明显受到欧美现代主义及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偏重于奇特感觉的捕捉和心理波动的铺陈。42、论语派:是指以林语堂、周作人等为代表的“论语派”。他们以《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性灵”、“闲适”的小品散文。43、《尝试集》:作者胡适,他是20世纪中国写作和发表新诗的第一人,《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44、九叶诗派:围绕《诗创造》、》《中国诗歌》等刊物于40年代后期形成了“九叶诗派”,主要成员有辛迪、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袁可嘉、穆旦九人。他们融中西诗歌表现手法于一炉,主要表现现代复杂快速的生活节奏。45、伤痕小说:所谓“伤痕小说”,顾名思义,就是以揭露“四人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痛和不幸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它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宗璞的《我是谁》,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贤亮的《土牢情话》,莫应丰的《将军吟》,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等。由于这类小说作者大都讲述一些有切肤之痛的悲惨往事,所以作品往往情感大于理智,缺少缜密的构思和理性的挖掘,从艺术表现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