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种病症康复按摩肩关节周围炎一、肩关节周围炎的概念: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本病是一种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急性期疼痛剧烈,后期疼痛沉重,因炎性粘连而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多单侧发生。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临床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患病后,肩关节不能运动,好象被冻结或凝固一样,故又称冻结肩、肩凝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日久,可严重影响肩关节活动,以至造成肩关节粘连。二、病因病机1、外感风寒湿邪:露卧当风,或久居湿地:使肩部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造成气血凝滞,经脉不通所致。2、气血不足:年老体弱或过度劳累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血虚生痛。久之,则筋脉拘急不伸所致。3、外伤筋骨:摩擦挤压,跌扑闪挫筋脉受损,气血阻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总之,风寒湿邪侵袭,劳损是其外因;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是本病的内因。筋脉痿而不用日久关节粘连则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从现在医学观点来分析: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滑膜水肿,炎性细胞侵润,使关节周围炎性组织液渗出,逐渐增生所致。由于无菌炎症的刺激而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挛缩,使局部血循环受阻,加重炎性过程,形成了恶性循环。后期——又称粘连期,本期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关节囊、滑液囊及周围软组织的纤维性粘连,造成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三、临床表现多为单侧肩部酸楚疼痛,伴有沉重感,夜间加重,活动时疼痛加剧,且有僵硬感,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疼痛可向颈部及上臂放散。病程日久,关节粘连,一切活动逐渐丧失(外展、外旋、内旋、内收、后伸、上举的活动均受限以至丧失)。从而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洗脸、穿衣服、脱衣服等活动均感困难。病程日久,可出现肩胛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岗上肌为显著。诊断要点1、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多在肩前,肩后和外侧。(肩三点)2、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功能均受障碍。3、外展时可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梳头动作不能完成。四、按摩治疗方法应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可加速痊愈过程,同时可促使功能活动障碍恢复正常。但在治疗时对不同病期的病人,要给予不同的对待。对急性期的手法要轻柔,以解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使疼痛缓解或消失。对后期的肩关节粘连,此期推拿的手法要重,强度适当加大,患者多感疼痛,推拿后宜用搓抖法以缓解疼痛。治疗原则: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取穴:中府、肩井、天宗、肩髃、肩贞、肩内兪、肩内陵、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肩贞——在腋后皱襞上一寸。肩内陵——在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手法:按、揉、拿、滚、摇、扳、搓、抖等手法。操作方法及步骤:患者取坐位,肩部自然下垂,医者站在患侧。1、先按拿肩井,天宗,拨肩内陵、肩髃、肩贞、按揉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按揉肩关节周围,按拿肩部,使肩部解除痉挛。手法由轻到重,自浅入深反复操作5分钟。2、滚肩部及肩关节周围与上肢的前、后侧、内、外侧、从肩部到腕部,往返各3-5遍。3、用摇肩法摇动肩关节,摇动幅度由小到大,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4、运用扳肩法扳动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各扳2-3次。5、搓肩部及上肢、抖上肢、理五指等。6、最后擦肩关节周围。颈椎病一、颈椎病的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肩臂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是因颈椎增生、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的病理改变(简称退变),颈椎周围软组织劳损、变性以致压迫刺激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等而引起颈、肩、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重者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者大小便失禁,瘫痪等。二、解剖特点(1)颈椎的构成:颈椎有七个椎体,六个椎间盘。除第一个颈椎以外,每个颈椎都是由椎体和椎弓组成。在椎弓上有七个突起,分别是一个棘突、两个横突、两个上关节突、两个下关节突。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在上下方向上构成椎管。(2)颈椎椎间盘的结构:椎间盘也叫椎间纤维软骨盘,它是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部分组成。椎间盘的作用为:缓冲震动、连接椎骨的作用。椎间盘的各部结构:①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排列成同心的环形纤维层。②髓核:髓核被纤维环包绕,是为胶样物质。髓核中含水量高达80%,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水量逐渐减少。③软骨板:构成椎间盘的上下壁。(3)椎间盘的退变:人到30岁时,椎间盘发育到最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出现不可逆的退变。表现为:软骨板的半渗透膜作用减低,髓核脱水,椎间盘的弹力减小,变薄,进而使椎骨不稳,出现骨质增生以起到代偿作用。三、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的不同:(1)内因: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变性、萎缩、椎体与小关节的增生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椎体的先天性畸形(融合椎、椎管狭窄等),则是本病的特殊病因。(2)外因: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是本病的常见致病因素。颈椎部的急性损伤多有外伤病史。如碰撞伤、扭伤等,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或造成颈椎脱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神经、血管,产生一系列的诊断要点。颈椎部的慢性劳损最为常见。如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者常为导致慢性劳损的重要原因。例如:长期坐办公室工作者、木工、会计、车工、教师、司机等工作人员均易患颈椎病。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人,是导致颈椎退变的主要原因。颈椎椎间盘的退变从软骨板开始,表现为软骨板的半渗透膜作用减低,软骨板变薄,使纤维环因软骨板破坏失去附着,使椎间结构的稳定性受损,同时使纤维环、髓核营养来源减少,从而加快了椎间盘的退变。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前后纵韧带松弛,脊柱稳定性下降,椎体发生代偿性骨质增生,增生可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产生一系列的诊断要点。总之,颈椎椎间盘的退变或损伤,均可导致颈椎周围的韧带、关节囊的松弛,项韧带肥厚以致钙化、颈椎小关节的增生,促使颈椎的内、外平衡失调。颈椎骨增生、骨赘形成、颈部周围的软组织劳损、痉挛、炎性水肿以致变性,粘连等,对颈部的神经根、血管、脊髓造成刺激或压迫,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四、临床表现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一般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为基本临床表现。根据病变部位,受压组织的不同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与混合型等五种类型。(其中包括有颈型颈椎病)五、诊断要点(1)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也称上颈椎综合征,它主要累及颈1至颈4神经根,有时难以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截然分开,有以下诊断要点和体征。①表现症状为颈部酸痛、颈肌痉挛、颈项僵硬。②可出现一侧偏头痛、头皮感应痛、有时疼痛可达前额和眼周;③常可累及交感神经而出现头昏、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还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④也可表现为反复落枕、环枢椎半脱位等。(2)神经根型颈椎病:本型最为常见,多为单侧,亦有双侧发病者,本型约占颈椎病的60%。有以下诊断要点和体征。①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手指。其疼痛表现为钝痛、酸痛、胀痛、或隐隐做痛、或过电样串痛。可因劳累或落枕使上述诊断要点加重。②亦可有头晕、头沉、颈部酸困、背部有重物压迫感。③颈项活动受限,头部歪斜;病变相应的棘突周围或相应区域,如耳后、肩、上肢等部位有压痛点;颈肌痉挛;日久亦可出现肌肉萎缩。④受压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⑤病久者可出现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⑥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⑦也可出现植物神经血管营养和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发冷、发热、皮肤潮红、发白、发绀或肿胀、指甲变形、无光泽、亦可脆裂。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头稍前屈后,向健侧侧屈。医生一手抵住患侧头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⑨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即压顶试验):患者取坐位,头部侧屈后伸或单纯后伸,医生双手按压患者头部,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者为阳性,亦提示臂丛神经受压。(3)椎动脉型颈椎病本型占颈椎病的20%左右。其诊断要点如下。①位置性眩晕: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故称为位置性眩晕。眩晕呈间歇性,常伴有复视、眼睛震颤、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诊断要点。②猝倒:为本型颈椎病所特有体征,可在颈部活动或眩晕剧烈时发生,可突然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③头痛:为血管性头痛,多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日,疼痛多位于枕部、顶枕部、颞部,多呈跳痛或胀痛,可向耳后、面部、牙部、顶枕部、甚至眼区放射。④眼部诊断要点:视物模糊、复视、幻视、失明等视力障碍。其特点为:开始时诊断要点与颈部诊断要点有关,在颈部运动时,眼部有不适感。⑤也可出现延髓麻痹及其他颅神经诊断要点,如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喝水反呛、软腭麻痹、声音嘶哑;也可出现面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平衡障碍。(软腭:是指口腔上壁后半部分)⑥感觉异常:可有面部、口周、舌体、四肢或半身麻木,针刺感、蚁走感,有的可出现深感觉障碍。⑦检查可发现颈肌痉挛、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棘突偏歪。⑧椎动脉扭转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医生使其头屈伸并向侧方旋转,若出现眩晕、复视、恶心等症者为阳性。(4)脊髓型颈椎病: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发病慢,约20%患者有颈部外伤史,其诊断要点为:①先有下肢诊断要点:早期可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困重、无力、随后行走困难,颤抖无力,走路不稳,伴有头痛、头晕、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或排便无力等。②后期可出现躯干部的诊断要点:出现第2~4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骨盆区发紧;重者可出现四肢瘫、三肢瘫、单肢瘫、交叉瘫、或偏瘫等症状。③最后出现上肢的诊断要点: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不能做精细的动作,甚至不能自己进食。④颈后伸或侧弯受限,棘突压痛,椎旁有压痛。⑤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震挛、踝震挛。(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交感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①交感神经兴奋型:出现偏头痛、或颈枕痛、头晕、头沉、两目干涩、眼裂增大、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同时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心前区闷痛、血压升高,肢体血管痉挛,肢体发凉,局部温度减低,多汗,耳鸣等。②迷走神经兴奋型:出现头痛、头晕、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6)混合型颈椎病:具有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即可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六、按摩治疗方法1、治疗原则:疏筋活血、理筋整复2、取穴:缺盆、肩井、肩中俞(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二寸处)、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等穴。3、手法:滚、按、揉、拿、拔伸(牵引)、拔伸旋转、拿搓、擦等手法。4、操作技能方法:患者正坐,医者站立。(1)按揉以上诸穴及颈项部。(2)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用滚法滚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部。(3)用拿法、拿揉颈项部及肩部。(4)推桥弓(桥弓:在耳后翳风穴到缺盆成一直线)并配合推肩臂部。(5)用拔伸法拔伸颈项部,并配合拔伸旋转颈项部。(6)搓揉肩部。(7)擦肩、背、上臂部。落枕(一)概述:落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颈部伤筋(即筋出槽、骨错位),轻者3~5天不治自愈,重者可延续两周。如果成年人经常落枕,则多为颈椎病的前驱症状。本病是指患者颈项部强痛,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而转动不灵活的一种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用按摩手法治疗极为有效。(二)病因病机:1、睡眠姿势不良:这是主要原因。可导致颈部肌肉、关节、或韧带的损伤。睡眠时,绝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是侧卧,若因枕头过高或过低,均可造成一侧肌肉或韧带受到牵拉而损伤。2、与寒凉有关:这一点是次要因素、或是诱因。因寒凉刺激可使颈部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痉挛,产生疼痛,两侧肌肉张力不一致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本病至今无病理资料证实,从临床观察,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颈项部肌肉痉挛及颈椎关节的活动受限。由此推理,落枕病多为颈椎的关节突间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