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思维[优质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1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学目的】1、掌握思维的概念、特点、种类。2、了解思维的发生,领会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3、把握学前儿童概念、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以及理解的发展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难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一、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颜色鲜艳;芳香扑鼻•鲜花非常美丽•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生活其中,该有多美好上述哪个是:感觉、知觉、想象、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概括为交通工具(二)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间接性;二是概括性。间接性: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理解: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间的关系及发展进程。概括性: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事物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典型例:月晕而知有风;础润而知有雨。这是人类长期观察发现得出的结论。今天,我们看见“础润”,估计过两天会下雨。-------概括性-------间接性思维的作用:------补充的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推知过去,预测未来,深入事物内部,找出事物本质。(三)思维的种类:1、按个体发展和思维凭借物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0---3岁的儿童3---6岁的儿童11---12岁后2、按思维探索答案方向划分:①集中(聚合)思维:含义:特点:②发散思维:含义:特点把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方案。求同。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求异。(如:一题多解)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①常规思维: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用现成的或惯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②创造思维:用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创造思维。(四)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五)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二、婴儿思维的发生:1、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在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2、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以间接性、概括性、问题解决为标准,出现了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会概括即会思维,概括后的结论,可推广到同类事物或现象上。3、概括的三个发展阶段:直观的概括:对物体最鲜明和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特征)加以概括。动作的概括:学会操作各种物体,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语词的概括:能按物体较稳定的主要特征加以概括,舍弃可变的次要特征。直观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概括是形象水平的概括;语词概括是思维水平的概括。例:对应三种概括:国旗都是红的;球是会滚动的;桶子是用来提的;灯是用来照明的……三、幼儿思维的发展:(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直观行动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产生的,思维依赖直观的事物和情境: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思维离不开自己的动作: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再如:儿童的摆弄实物的计算;成人检查电力线路。动作思维:可能有尝试错误的过程。需要考虑物体大小、方位……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例:知道“花”、“草”、“树”,却不知“植物”;知道自己是妈妈的“女儿”,不知“妈妈”也是“女儿”。能理解“天黑暗了”;却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这人真黑”。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派生出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化、泛灵性、经验性、表面性等特点。自我中心化: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认识事物。------典型实验: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泛灵性: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雪花妹妹”经验性: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看见大人用钥匙“插孔开门”,他就用钥匙来“开插座”……表面性:根据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思考问题。----“爬台阶”与“爬山”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P49:简单分类;排序;掌握一些抽象词;简单的逻辑推理……如:分类:蔬菜;水果……纸好轻,铁很重,会沉下去的……桌子又不会动,不会死的……打针不哭,要坚强些……分类表现出了概括水平,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哪幅图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例二:依靠路标辩方位例三:因A﹥B且B﹥C则A﹥C(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用词来表示:如:玩具、笔……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它有以下两个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一个词只代表一个或一些事物,不是一类;(如:讲台是不是桌子??)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如“鸟有翅膀……”所以,幼儿掌握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准确的,而且大多是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一些具体实物概念,不易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野兽、动物、家具、团结……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事物,其中有些就被成人作为概念的“典型实例”(变式)而特别加以介绍,同时用词来称呼它。儿童就是这样通过词(概念的名称)和各种实例(概念的外延)的结合,逐渐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较快地获得概念,但同时使得概念的范围局限于“典型实例”,没有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造成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不准确。-----(写在“小资料”上面)(2)最初对实物概念的掌握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发展过程是:小班幼儿:实物概念的基本内容代表幼儿所熟悉的某一个或一些事物。(初步掌握事物---部分外延)中班幼儿: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初涉内涵)大班幼儿: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综合,但还不能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特征。(外延、内涵扩展)(3)对数概念的初步掌握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2-3岁)如:手口一致点数;基数和序数不能互换……第二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3-5岁)如:能说出总数、序数;简单的实物加减运算……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5张桌子或5把椅子。---------即“数量守恒”。第三阶段: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如:基数序数概念稳定;20以内加减运算……对比:它们属于哪种思维?8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8减去3,等于几?8–3=?(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思维)运算符号。运算也是一种思维。数词代表一定量。不论具体事物。2.幼儿分类发展的四个阶段:(1)习性分类或随机分类阶段(2—3岁):按自己的喜好分类如:皮球可以玩,香蕉可以吃,放在一起。(2)知觉分类阶段(3---4岁):根据物体颜色或形状等外部特征分类如:皮球和苹果,都是圆的,放在一起。(3)功能或主题分类(4—6岁):根据物体功能或物体间关系分类如:人、马,放在一起,人可以骑马。(4)基于概念的分类(6—9岁):有逻辑性,接近成人分类水平如:手电筒和灯,都是照明的。--------------------4岁前基本上不能分类。(三)幼儿判断、推理和理解能力的发展1、幼儿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判断:概念(事物)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反映。推理: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的反映,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幼儿概念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判断和推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从依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到依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汽车比飞机跑得快(2)从按自身的生活经验到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和推理(3)常常使用的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帮忙,就赶快向厨房跑去。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了没在家,他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你觉得更应该批评谁?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写下:(看效果-----看动机------看效果与动机的一致)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鸽子长着两只脚猫头鹰长着两只脚大雁长着只两脚鸟长着两只脚转导推理学前儿童的概括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水平,故往往只能对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进行归纳,很难抓住事物间的本质联系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以至于出现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个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转导推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糖得糖”个别-------个别的推理。3---4岁儿童常见。原因是没有形成“类概念”,即不能把同类与非同类事物相区别的结果。~~~~~~~~~写在P118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演绎推理的典型形式:三段论。鸟长着两只脚(大前提)猫头鹰是鸟(小前提)猫头鹰长着两只脚(结论)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处于萌芽状态。通过专门教学,大班幼儿可以掌握三段论式逻辑推理。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属于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测验材料可以是几何图形、实物照片、语词,也可以是数字。类比推理的几种基本关系:(1)工具和功用关系(如:笔/写字,?/切菜);(2)部分与整体关系(苹果/苹果树,手指/?)(3)对立关系(高/矮,粗/?);(4)并列关系(白菜/萝卜,猴子/?);(5)从属关系(白菜/蔬菜,?/动物);(6)因果关系(下雨/地湿,?/打针)。⑦交叉关系:“食物”与“植物”、“党员”与“干部”等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⑴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个别理解---------全面理解)这是从理解的内容上讲的。P77:观察的四个发展阶段2、幼儿理解的发展:⑵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形象理解------言语理解。这是从理解的依据上讲的。【研究结论】在教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有无插图,效果很不一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