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壳的变化一、地壳变化的概念指发生在地壳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地表形态、地壳结构和组成物质的变化。二、地壳变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地质作用(一)、地质作用的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地壳结构和组成物质任何一个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二)、地质作用的类型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对地形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使高山削低,洼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类型(1)同时进行(2)内力作用强度制约外力作用强度(3)内力主宰地表形态,外力雕塑地表形态(三)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火山喷发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火山喷发概念:B、对地表形态的而影响海底喷发: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陆地喷发沿地壳线状裂隙喷发: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沿地壳中央喷出口喷发:形成火山。如:富士山(2)地壳运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地壳运动类型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平行地表垂直地表对岩层的影响水平位移弯曲变形水平张裂水平挤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裂谷和海洋褶皱山脉上升或下沉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相互关系(1)同时进行(2)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地壳运动的理论解释板块构造学说●学说内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许多单元,一个单元叫一个板块,全球共分六大板块;●学说评价:能很好解释火山、地震及某些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但驱动力问题没有解决。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比较活跃。C、地壳运动的结果导致岩层变形、变位,形成地质构造●常见地质构造褶皱由褶曲构成褶曲形态背斜向斜岩层弯曲方向向上拱起向下弯曲新老关系由老到新由新到老内力地貌成山成谷外力地貌成谷成山断层概念:断裂+位移组合类型地垒地堑常表现为块状山。如:庐山、泰山、华山等常表现为沟谷。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等常见地形沿断层面:常形成陡崖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河流、泉和湖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为找矿、找水和工程建设服务找油气:找背斜找水:找向斜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构造2、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A、概念: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大气、水及生物作用下发生的破坏作用。B、类型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冻融风化寒冷气候区热力风化干旱气候区大气、水化学风化如:CaCO3+H2O+CO2Ca(HCO3)2=正长石水解高岭土湿热气候区干冷气候区生物生物风化机械破坏作用化学腐蚀作用湿热气候区且从湿热气候区到干冷气候区,风化壳的厚度越来越小。粒度越来越细。C、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球状风化地貌形成疏松的风化壳:(花岗岩最容易形成球状风化)(2)侵蚀作用A、概念:风力、流水、冰川、海浪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B、类型风力侵蚀风的吹蚀作用:风蚀洼地、风的磨蚀作用:风蚀柱、流水侵蚀沟谷流水侵蚀上游:“V”形谷,中下游:“槽”形谷,坡面流水侵蚀:使整个坡面趋于破碎。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地上:石芽、石林地下:暗河、溶洞冰川侵蚀:冰斗、角锋、U形谷,冰蚀湖等。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裸岩荒漠、戈壁等风蚀蘑菇等谷坡两侧基本对称谷坡两侧常不对称(3)搬运作用A、概念: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B、类型风力搬运:主要发生在干燥、半干燥地区和滨海地带流水搬运: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且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水流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关系(4)沉积作用A、概念:风化和侵蚀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风速的减小、流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沉积,称沉积作用。其中,风速减小、流速降低时,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在水平方向上有分选。而冰川融化时,搬运物质一起沉积下来,沉积物大小混杂,没有分选。B、类型风力沉积流水沉积冰川沉积海浪沉积沙漠最常见的是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外部形态内部沙层构造出山口沉积:冲积扇(湿润地区)或洪积扇(干旱地区)河流中下游沉积:冲积平原入海口沉积:三角洲冰碛堤(包括侧碛堤、终碛堤),冰碛湖等(如:日内瓦湖)海滨沙滩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5)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而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这种作用叫固结成岩作用。(6)五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岩石经过风化就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动力搬运沉积的可能。这几种作用长期缓慢地进行着,不断改变这地表形态。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