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除了受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外来交往因素的制约外,至关重要的是社会政治结构对其产生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自西周建立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由于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的一直延续,宗法制度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因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呈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以及家国同构等特征。二是专制主义严密。中国专制的传统历史悠久,君主专制应当说从中国踏入文明门槛的那一刻起就已形成。其特点为: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二、经济基础稳固。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四、对人身控制严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包括占有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史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等。因此,只有首先了解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我们才能更理解中国文化。(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两个特征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因为它本身具有一种稳定性,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互补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又由于本身的不足,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早熟并且早衰没有进一步发展。首先,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积极影响:①整个社会血缘亲情意识相当浓厚,使得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劲,上至群臣,下至百姓,②能培养人们的道德觉悟,注重道德修养,各层人士都得尊祖敬宗,讲究家族团结,重人情,轻国法,重群体,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国家利益君主利益至上。③比较重视人际之间的温情,因为在严密的人身控制下,人们只能生活在一定的圈子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关系。例如古代安土重迁风俗就是由此形成的。使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消极影响:①“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和“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使得人的个性解放受到极大的束缚;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以及狭隘自私自利的小农意识使得中国人缺乏进取意识,容易自我满足;③重人伦、轻自然,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不太注重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自然科学始终处于落后发展状态;④“克己复礼为仁”压抑和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意志。这些成为了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其二,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积极:①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造就了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既要忠君,又要报国。即所谓的“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家国同构”、“忠孝同义”;文人学士的经世致用思想;②封建的超经济强制的条件下,权力是物质生活的直接体现,对政治权力的谋取必然成为谋取经济利益、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消极:①个人自信心的缺乏,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理,是造成中国人奴性化人格的根本原因;②对权威和权力的迷信,盲目的崇拜,造成“官本位”现象严重;③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秦朝的“文字狱”以及文人的影射传统,严重束缚了国人的思想;④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抑制和摧残。第三,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用政治伦理秩序代替法律秩序,政治大于法律,伦理也大于法律,因而像西方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很难找到立足之地。这种价值取向突出的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这一特点,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并经过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形式有了更多的变化,在变化中延续。中国文化的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范式从“内圣外王”的矛盾统一体中获得了坚韧的理论架构,并以小农自然经济和宗法专制社会政治结构作为牢固的基础,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严密体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牢不可破的堡垒,把人们禁锢在了一个狭窄的天地里。因此,在这样的中国政治环境中生活,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加强了,国家利益、君主利益至上的观念被强化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了传统社会中一个人人可行的政治标榜,另一方面,“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枷锁使人的个性解放受到极大的束缚和阻碍。狭隘的自身自利的小农意识又使得中国人缺乏进取意识,自我满足,妄自尊大。这些都是困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严重阻力。总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代的脚步和科技的发展,在工业化大潮的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诸多的挑战,只有打破旧体系,努力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构建和谐有活力的文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