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P40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藏焉修焉,静得江山之趣高矣美矣,妙收天地之功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智仁独得之天十步之内有芳草广厦所育皆英才一、古体诗与近体诗古诗: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和同时期的文人诗。古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两汉乐府【作品】: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入月)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平侯)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平尤)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平齐)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平支)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shāi。(平佳)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平支)P405P379《有所思》《迢迢牵牛星》唐朝以后的诗大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唐代按照汉魏六朝古诗形式写出来的,形式自由,不受格律约束的诗叫古风。近体诗:今体诗,唐朝以后产生的,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一种新诗体。特点:四个(1)句数、字数固定绝句——4句,20字(五绝)、28字(七绝)律诗——8句,40字(五律),56字(七律)长律(排律)——10到12句(2)押韵上有严格的要求(3)在平仄格式上有严格的要求(4)讲究对仗结构:⑴四联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⑵出句、对句每一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二、近体诗的押韵(一)近体诗在押韵上的特点1、压平声韵(古代的平声字)2、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3、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首句入韵时,可以临韵通押)。4、押韵以“平水韵”106韵为依据。《登凤凰台二首》(寒韵)凤凰台上望长安,五色宫袍照水寒。彩笔十年留翰墨,银河一夜卧阑干。三山飞鸟江天暮,六代离宫草树残。始信人生如一梦,壮怀莫使酒杯干。《春望》(侵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玉不胜簪。(一)四声与平仄四声:平上去入诗律学上将平声叫平,上声、去声、入声叫仄,合称为平仄。平上去入阴声阳声上声去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三、近体诗的平仄(二)近体诗的基本平仄格式:1、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三条):①合“间”。要求平仄相间。至少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形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②合“对”。近体诗一联内出句和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反之,称为失对。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③合“粘”。近体诗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反之,称为失黏。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春望》国破(仄)山河在,城春(平)草木深。感时(平)花溅泪,恨别(仄)鸟惊心。烽火(仄)连三月,家书(平)抵万金。白头(平)搔更短,浑玉(仄)不胜簪。首联——对黏颔联——对颈联——对尾联——对黏黏备注:以谁开始谁占三个字起句二个或三个音节为一个节奏2、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式(408页)①平平仄仄平②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④仄仄平平仄(1)五言“平起平收”式,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为“仄起平收”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2)五言“平起仄收”式,为“平平平仄仄”;七言为“仄起仄收”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3)五言“仄起平收”式,为“仄仄仄平平”;七言为“平起平收”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4)五言“仄起仄收”式,为“仄仄平平仄”;七言为“平起仄收”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练习:1、以“平起平收式”为首句,按照押韵规则和黏对规则写出整首律诗。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七律以“平起仄收式”为首句,按照押韵规则和黏对规则写出整首律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古代入声字辨别p4071、现代汉语声母为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b、d、g、j、zh、z)、韵目为非鼻音韵目(以n、ng结尾)所构成的阳平字,都是中古的入声字。2、韵母是“—üe”的字,除极其个别者外(靴、瘸),都是中古入声字3、卷舌音zh、ch、sh、r跟uo相拼的字。4、普通话中有两个读音,但又没有意义上的区分的字,大都是中古入声字。如:“色、剥、血、壳、角、薄”四、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变式(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①平平仄仄平②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④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平平仄仄平平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实际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基本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入声字,石、竹、歇(二)拗救(415页):“拗”,不顺也。“救”,补救也。拗:拗句,即近体诗规定只能用平声字的,却用了仄声字,不符合格律的要求的句子。救:近体诗规定在出现“拗句”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他某处应该用仄声的地方使用平声字进行补救,这就是“救”。“拗救”的类型:本句自救、对句相救1、本句自救(1)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能通融犯孤平:在五言“平起平收”(七言“仄起平收”)句中,第一字字(七言第三个字)的平仄只能用平声字,不能用仄声字,否则,全句除了押韵的字以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了,这在诗律学上被称为“犯孤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孟浩然《送张祥志之房陵》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注:入声字,习│──│─练习: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注:入声字,摘、不。工具书: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实际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恐惊天上人。恐字拗,天字救。│──│─基本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不能通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入声字:泊)──│─│也可不救: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2、对句相救——仄仄平平仄(1)第四字(七言第六字)用了仄声,对句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改用平声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岑参《送辛判官入奏》:送客飞鸟外,仄仄平仄仄城头楼最高。平平平仄平(2)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了仄声,对句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改用平声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对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惊雪》:怪得北风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前庭如月辉: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注:入声字——得、急。)也可不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对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首联:复值接舆醉,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狂歌五柳前。平平仄仄平。注:入声字,值、接。(3)第三、四两字(七言第五、六两字)都用了仄声,对句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改用平声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如《乐游原》:向晚意不适: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驱车登古原: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分析:分三步走:第一步,标出实际平仄;第二步,分析基本平仄格式;第三步,比较、分析变式和拗救情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实际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基本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入声字:别分析:1、该诗第一、四、八句的第一个字应该用仄声而用平声;第三句应用平声而用仄声。这都属于“一三五不论”。2、该诗第七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平平平仄仄”,而其实际格式为“平平仄平仄”。这属于“拗救”,“在”字拗,“歧”字救。练习:1、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入声字——不、识。实际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基本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分析:第二句的第三字应该用仄声而用平声,这属于“一三五不论”。第三句的平仄格式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而其实际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平仄”,第三个字该用仄而用平,这属于“一三五不论”。第五字“不”拗,对句“何”字救;第四句的平仄格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其实际平仄为“仄仄仄平平仄平”,这属于拗救,“客”字拗,“何”字救。2、崔途《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注:入声字,烛、仆、泊蟬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注:“薄”“一”爲古入聲字)(一)近体诗对仗特点:对仗:是近体诗或骈文按照平仄和词义的相反相对的原则构成的对偶句。1、律诗通常在颔、颈两联对仗。首联和颈联对仗:偷春格只有颈联对仗:蜂腰格五、近体诗的对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二)近体诗特殊的对仗1、借对(1)借义对仗:一个词有几个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它的乙义也跟另一个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2)借音对仗:指诗中用的是甲词的字面义,但同时又借用跟甲词读音相同的乙词的意义来跟其他的词构成对仗。如: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2、流水对定义:指构成对仗的两句表达的是前后连贯的同一意思,不像普通的对仗那样,两句的意思是对立的。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崔途《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注:入声字,烛、仆、泊实际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基本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分析:第一、四、八句第一个字应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第三句第一个字应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这属于“一三五不论”。第五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仄仄平平仄”,而实际平仄为“仄仄仄仄仄”。这属于拗,第三、四字“骨”、“肉”字拗,对句“童”字救;第六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而实际平仄为“仄平平仄平”,这属于拗救,“转”字拗,“童”字救。“童”字既救了出句的“骨”、“肉”二字,也救了本句的“转”字。第七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平平平仄仄”,而实际平仄为“仄平仄平仄”。第一字该用平而用仄,属于“一三五不论”,第三字“正”字拗,本句第四字“漂”字救。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