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淅川中学高中数学组:牛会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一些简单的数列问题。2、能力目标(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2)从公式的应用中体会到方程与函数的思想。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从倒放梯形钢管和三角形宝石的几何图形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二.教学重点、难点: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是重点。2、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解决办法:以梯形、三角图案入手,得自高斯算法的启发,借助几何图形的变化得到“倒”的思路。并通过一个采用“倒序相加法”的求和问题加强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三.设计理念: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从梯形、三角形图案入手,以高斯算法引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得到公式推导的思路,并能自觉地得到解决办法;指导学生合情推理,加深认识,正确运用。2、探究式学习。从高斯算法到倒序相加法,从特殊数列到一般数列求和,从公式的认识到运用,都是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适当指导,总结。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展台,电脑六.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情景引入:(播放媒体资料)两式相加:2s8=(4+11)+(5+10)+…+(11+4)共8项相加11548s这两堆钢管总数相等,每一层的钢管数都相等,都是15,总共是8层.如右图探究发现如图所示,表示堆放的钢管共8层,自上而下各层的钢管数组成等差数列4,5,6,7,8,9,10,11,求钢管的总数.问题1:60211488s410118s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探究发现如下图每堆宝石数目相等,每层宝石都相等,都是22颗,共21层121112121220222020319331919212121s1202121s211212111如果一个等差数列已知首项a1,末项an和项数n,如何求和sn?21(121)212s设计说明:在知道了“首尾配对”算法之后,同学们很容易联想到摆出几何图形,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二)公式推导将各项正序排列得:121nnnSaaaa将各项倒序排列得:121nnnSaaaa两式相加得:12112()()()nnnnSaaaaaa又因为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若,mnpq则mnpqaaaa231212nnnnaanaanaans即:22223121nnnnaanaanaans公式一:*1(),2nnnaaSnN若已知a1,n,d,则如何表示sn呢?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aand代入公式一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另一个公式:公式二:12(1)2nnandS1(1)2nnnad小结(1)公式推导的方法,倒序相加法。该方法应用举例:已知函数满足,11xfxfxf已知函数满足,11xfxfxf4321213141fffffffs的值4321213141fffffffs的值4131211234fffffffs4131211234fffffffs两式相加得:741472ffs两式相加得:741472ffs27s求解:设计说明:这道题体现了知识的迁移,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再次体验了“倒序相加法”求和方法的妙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两个公式涉及到五个量,可知三求二,(3)公式特征设计说明:通过对公式特征的总结,目的一可以引出例2的另一种解法,另一目的可以引出课后思考,(三)公式应用例题选讲(1)求正整数列中前n个偶数的和。(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求其前n项和.设计说明:例(1)及例(2)有一定梯度,例2有点活,都反映了公式的特点,达到理解公式、自如地运用公式的目的。(四)课后练习251215,3616naaaaa在等差数列中,求前项的和。3.251215,3616naaaaa在等差数列中,求前项的和。3.1n8=210nadSna,,,求和2.1n8=210nadSna,,,求和2.1.184188naandS,,,求和1.184188naandS,,,求和设计说明:练习一体现了公式的正用,练习二体现了公式的逆灵活运用,更要突出解选择题的方法技巧。练习三体现了公式的活用,三种题型,训练全面;能很好地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2nSanbn(五)课堂小结4.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5.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中的数学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3.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特征,巧妙灵活运用公式。1(1)2nnnad-----知三求二*1(),2nnnaaSnN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1.首尾配对的求和问题常用方法-----倒序相加法设计说明:课堂小结是以让学生谈谈收获的形式展现出来,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便于归纳总结,(六)课后作业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的有关未知数na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的有关未知数na(1)a1=5,an=95,n=10,求d和sn(2)a1=100,d=-2,n=50,求an和sn1n120=1352nndSaa,,,求和B组(能力提高)1.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四项和为21,末四项和为67,前n项和为286,求项数n2.已知f(x)满足f(x)+f(1-x)=2,求s=f(-5)+f(-4)+f(-3)+…+f(6)的值。A组(基础巩固)设计说明:本班学生学习层次差别比较大,A组适合学习在中下等的学生,B组适合学习在中上等的学生。以此体现分层教学,使该班学生都有所收获。(七)课后思考那么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2.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公差d≠0,那么它的公差d,与它的前n项和的最值之间存在什么关系?1.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bnansn2ns1.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bnansn2ns1.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bnansn2ns设计说明:课后思考的内容,实际上是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重点内容,这样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实际合理地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处理,挖掘了教材中可探究的因素,促使学生探究、推导。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特征的总结,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到一般的情况,激励学生进行猜想,再进行论证得出;这样处理教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2、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入,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创设情境,重在启发引导,使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掌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3、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总之,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课题: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公式:an=a1+(n-1)d2)(1nnaanSdnnna2)1(1多媒体播放和展台学生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