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研究作者:宋建萍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唐振宇.TANGZhenyu区域创新中高校图书馆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对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28(9)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区域创新条件下高校文献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区域创新对高校图书馆及其科技文献的要求、区域创新中文献整合方面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理论分析与调查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创新中高校图书馆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策略与途径.2.期刊论文余博.YuBo区域自主创新联盟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2)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能否提升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能否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区域自主创新联盟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自主创新联盟的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目标、整合模式和整合策略进行了探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发展,加速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必将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3.期刊论文冯海湘创新联盟视角的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11)本文对基于创新联盟的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模式及整合实施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创新联盟的区域资源整合策略进行了探讨.越来越多的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联盟形成和不断发展,必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学位论文陈艳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008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己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力量。目前,区域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创新主体之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已成为提高个体和整体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对区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美国硅谷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成功模式及其带来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创新体系的强烈兴趣。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环境的培育及创新政策的实施。顺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培育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途径。区域创新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他们为知识、信息、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之间的顺畅流动提供了一种介于层级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理想组织模式。区域创新体系的健康运行与发展依赖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与完善,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搭建创新主体联合平台,才能使区域的创新效应顺利发挥,才能有效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国内外成功的区域创新模式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美国硅谷创新模式、高科技园区代表——印度班加罗尔模式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北京中关村模式,它们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式不同,但都是在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完善区域创新主体和培育区域创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该积极吸取其中的宝贵经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为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创新环境。经过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大力发展,目前虽然四川省已经具备了企业、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并且这些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链条也已成雏形,但四川区域创新体系仍面临创新环境不完善、创新主体缺乏和产学研合作严重不足等发展难题。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官、产、学、研、金互相促进、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四川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思路是:深化科技体制创新,为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为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创新能力;注重环境配套建设,为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环境支持。重点产业建设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充分利用四川省产业布局集中的相对优势、大力扶持重点产业群的孕育、萌芽、发展和壮大是加快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以成都、绵阳为主体的成绵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构建以德阳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以攀钢为主体的钢铁工业集群发展;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力发展以泸州、自贡为主体的化工产业集群。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层次性、步骤性的特点,其战略措施包括:通过树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来建立企业创新体系;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来构建集群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自主创新环境、落实激励创新的优惠政策、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资源整合来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最终构建区域创新体系。5.期刊论文梁永丽我国科技力量布局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科技信息2008,(26)本文从探讨我国科技力量布局新特点出发,提出了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的整合是我国科技力量重新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的给出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四种模型,望能为推动我国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提供建设性意见.6.期刊论文李兴江.赵光德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求实2008,(9)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要实现有效配置,整合是首要基础.市场、政府和社会是实现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而完善制度保障系统、建立健全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协调稳定的资金投入体系、塑造良好的资源共享文化氛围、培育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是实现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7.学位论文盛赞华新疆兵团石河子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005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了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具体情况,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研究了新疆兵团石河子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问题。论文从技术创新的起源、发展及其实践过程入手,研究了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从石河子市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机构建设、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工作、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以及技术创新成果等五个方面对石河子技术创新体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优势,并针对石河子市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石河子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以政府为主的宏观调控系统,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系统,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的技术研发系统和中介服务系统等四大系统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政府推动、利益激励、科技资源整合、资本投入、市场运作和人力资本积累增长等有效的运行机制,为石河子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8.期刊论文李兴江.赵光德.LIXingjiang.ZHAOGuangde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29(3)创新资源整合对于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概念入手,基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视角,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9.期刊论文唐振宇.陈凤岩.冯玉强黑龙江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情报杂志2007,26(9)在综述国内外文献资源优化配置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分布利用及其数据库建设情况的调查在黑龙江省区域创新的视野下,研究黑龙江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及其整合策略,进而提出有利于老工业基地改造、区域创新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资源优化配置及整合方案.10.学位论文杨慧敏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2006产业集群理论机理不仅适用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同样也适用于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是具有普遍使用价值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目前几乎所有经济繁荣的地区都可以发现产业集群或其雏形的存在,产业集群理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特殊区域优惠政策,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普遍的高速发展,在这些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相对内地要高的多,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充分,其中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比较典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由于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理论体现在现实经济中表现的突出程度有很大的差异,集群内主要产品的产业链条越长,技术含量越高集群的正负效应表现的就越明显,问题暴露得也就更具有典型性和超前性的特点,正是基于这样原因的考虑本文实证分析部分有意识地选择了在工业生产领域高科技含量的IT产业。本文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一、引入了经济学领域对产业集群定义的界定和产业集群的中间性产业组织、区域创新网络性质分析并对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理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及对产业集群的两个特点作了特别的说明。二、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制造业纳入全球生产体系的发展趋势、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在引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动因和风险及风险的现实因素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三、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与规避风险的辩证关系,引入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投资理论结合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和风险的分析结果建立了产业集群规避风险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理论模型,根据动态模型分别从政府制度及其政策、集群内企业三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加强产业集群的动态因素的积极效果和规避风险的消极效果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四、运用本文所阐述的产业集群理论对特定的问题区域—东莞的IT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形成因素、投资主体以及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化分析后,运用产业集群规避风险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型的内在机理引入以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基础的管理方法,运用供应链、客户链,ERP系统,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理论分别从制度、政策、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全球一体化四个层次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010b7ce2-6c5b-43b8-8dc8-9e320114e3f7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