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2007年中考题2、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下西洋2008年中考题二、对号入座: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更加辉煌.同时也丰富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请将下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C.马可·波罗来华D.玄奘西行(1)1275年,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随父、叔抵达中国。他擅长辞令,学会了蒙古语和骑射,深得元世祖喜爱,故而得以留任元朝,多次奉命出使各地,因而游历了中国各大城市。小说家鲁恩梯切诺将他的口述笔录成书,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行纪》(2)唐玄宗时,一位江南佛学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历经险阻,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3)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扣留了十余年,后来辗转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4)贞观初年,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天竺他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1)(2)(3)(4)2009年中考题三、读图说史: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征之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之间往来频繁,我国工匠不断汲取西方纺织文化的营养,不仅改进了传统技术,而且创新了图案,从而使中国丝绸进入了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隋·“胡王”联珠牵驼纹织锦唐·团窠(kē)宝花水鸟印花绢北朝·红地簇四云珠日神锦(联珠牵驼纹织锦: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汉字“胡王”、萨珊波斯风格的联珠纹饰与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沙漠之舟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图案。团窠宝花水鸟印花绢:这件绢是典型的“陵阳公样”。“陵阳公样”是唐太宗时一个叫窦师纶的花样设计师,在西方纹样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图案。红地簇四云珠日神锦:青海省都兰热水出土,图案中的太阳神源出希腊神话中的赫利俄斯,但图案中的华盖和莲花宝座来自佛教,图案构成带有波斯风格,人物形象和汉字则是中国的传统。)(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点?(写出3个)(2)根据织品的图案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四、材料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与外洋货物往来,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外来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以后,中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重新审视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主动的姿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明的精华,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复苏,逐步迈向富强。①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唐朝时我国对外交流处于什么时期?请写出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②材料三说明清朝政府对外采取的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③根据材料四回答我国现在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④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家的盛衰与采取的不同的对外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之匹敌。”材料二:英国马嘎而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1万至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德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而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明朝时我国的航海状况如何?(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而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3)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材料二所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坡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史记·西域传》材料二:“丝绸之路”横贯新疆,给新疆辽阔大地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右图为人首马身纹裤图。新疆汉墓出土,图案中人首是西方人形象和希腊艺术风格,马身则是中国画法。材料三:楼兰是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它吸纳了来自东西各交通和商业资源潜力,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它的终点到今天的哪个洲?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的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证据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人首马身纹裤”图案,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4)根据材料三,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