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高二年级岳麓版选修Ⅰ第6课《王安石变法》课件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1.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走到了历史的前台?3.为挽救统治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的17年里如何施政改革?4.一场跌宕起伏、波诡云谲的变法,最终又如何演变成令人扼腕的党派与权力之争?一、王安石其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021,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1042,进士第四名(21岁)1042—1066(24年)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官吏1067,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1069(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48岁)1077(熙宁九年),罢相(56岁)1086,病死于江宁钟山(65岁)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公元1127年,距离王安石发起他那著名的变法运动,已经过去了58年。距离司马光废除这些变法,也过去了42年。距离另一位反对办法的苏东坡去世,相隔了26年。……司马光和王安石在殊死搏斗中,于公元1086年同年去世。假如他们能够多活些年头,看到41年后——公元1127年的惨剧,那么,王安石可能会责问司马光和苏东坡:为什么不支持自己变法图强?而身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司马光和大诗人苏东坡,很有可能会一起痛斥王安石:这一切,都是你王安石惹的祸!——《帝国政界往事》二、王安石生活的时代(变法背景)北宋时期的文化名人,如今绝大部分已登场:寇准、梅尧臣、范仲淹、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曾巩、司马光、王安石;十二年前,比王安石小十五岁的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也由眉山来到京城,并且一举中第,东坡在三百八十八位进士中,几乎名列榜首。中国文化的最高峰1、财政危机——积贫年度财政收入年财政支出6300—6800万缗军费约4800万缗官俸约1200万缗皇室约720万缗祭祀约325万缗岁币75万两绢——摘编自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北宋中期基本财政状况有害于财的事有三项:一是冗官(多余无事的官员);二是冗兵(多余无事的士兵),三是冗费(不应支出的费用)。——苏辙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枢密院、三衙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相权三分,皇权加强宋朝时期的中枢权力体系1.杯酒释兵权转运使一.收精兵二.削实权三.制钱谷1.宰相—相权一分为三2.节度使3.州郡长官2.收编禁军,把兵权分离3.更戍法,守内虚外文臣担任设通判监督统兵权:三衙调兵权:枢密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2、边患危机——积弱3、政治危机北宋农民负担沉重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宋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改革的目的——富国强兵改革的内容:1、序幕:庆历新政2、高潮:王安石变法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患危机宋仁宗(1010~1063)在位42年宋神宗(1048~1085)第6代皇帝熙宁七年(1074年)京城安上门监门小吏郑侠画《流民图》敬献宋神宗,恳请皇帝罢除害民之法。并在国家近十月不雨的背景下,发下毒誓:“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新法内容作用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政府低息贷款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钱代役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三、王安石变法中央采购,哪里东西便宜就在哪里买(一)富国之法——理财重点解析之1.青苗法“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思考:王安石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什么?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促进农业生产的进行。黄仁宇(历史学家)先生感慨: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柏阳(台湾学者)则为:王安石具有超人的•智慧。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作品作者):•天还没有亮,而王安石起的太早了欧阳修认为:夏料钱于春中表散,犹是青黄不相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若秋料钱于五月表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白寿彝《中国通史》思考:欧阳修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夏季贷款利于解决贫困者的生活问题,而秋季放贷纯粹是为了获取利息。(苏辙说)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邓广铭《王安石》思考: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夺富济贫争议:类似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重点解析之2.募役法免疫法在实施前论证了两年之久,是一个考虑的很完善的、一石三鸟的方案:第一,对于农民而言,出钱不出力,不耽误农业生产;第二,所有人家一律出钱,比较公道,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第三,对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而言,多了一条生路。为什么思虑如此完备的方案还会引起争议呢?1.役钱之多寡以人户之资产为依据,而资产审定的标准,立法者并未规定,令各地从所便为法,于推行之余,猾官奸吏便不免乘机勒索,以致民间骚扰不堪。2.二分宽剩钱乃为水旱灾歉人户物力不及时之备者,而施行未久,宽剩钱灾年照出,又别收头子钱五文,所收的钱亦不尽以用于雇役,慢慢成为政府之特别收入。阅读下列材料: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时常打破法定的限额。4.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力役的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范振兴《王安石政略》思考:依据材料概括募役法的弊端役钱的征收标准混乱不按规定征收宽剩钱任意征收额度纳钱后仍要服役重点解析之3.市易法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一个名叫魏继宗的平民上书说,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富户奸商便趁机进行控制,牟取暴力,吃亏的自然是老百姓。因此他建议设置“常平市易司”来管理市场,物价低时增加收购,物价高时减价出售,则“商旅以通,国用以足”。这就是市易法的起因。事实则是“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寞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连最初倡议施行市易法的魏继宗也认为,“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摘编自叶坦《大变法》思考:对于市易法的实施,为什么“人不胜其怨”?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运行对滞销商品的购买变成对紧俏物资的抢购。变法理财的成效变法的兴奋点聚焦于理财,其最大成效也就是国家财政的明显好转。变法确使国用丰饶:熙宁六年(1073年)的青苗钱利息达到了292万贯,熙宁九年(1076年)的役宽剩钱(即支付役钱后的纯结余)达392万贯。两者相加近700万贯。变法不仅抹去了积欠多年的财政赤字,还建立起52座战备物资库。元祐更化时,朝臣认为,变法增加的收入可供国家二十年之用;直到徽宗时,还是“余财羡泽,至今蒙利”。……变法在实际上把富国与富民对立了起来,走入了国富而民困的怪圈。—《再说王安石变法:强化了本来虚弱的宋朝君权》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组织农户习武,轮差巡查,维护地方治安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给官府养马,可减免部分赋税将兵法选派军官专门负责各地军队军事训练(二)强兵之法(三)取士之法(1)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2)选官制度:择优录用,惟才用人;恩泽子弟,庠(xiáng)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3)教育制度:整顿太学,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重视发展地方教育四、变法的悲剧性结局从1069年开始变法到1085年,称“熙宁变法”。前后跌宕起伏,历时17年。公元1085年5月,司马光开始主持中央工作。到1086年9月,废除变法新政,称“元祐更化”。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余。公元1100年,宋徽宗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再次起用元祐党人,废除变法新政。九个月后,宋徽宗亲政,恢复新法。都是王安石惹得祸?——王安石的历史悲剧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尤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一场满怀政治理想、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轰轰烈烈的改革,何以惨淡收场?难道只是王安石个人的原因吗?实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他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郭沫若评王安石思考: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的以人民为本位体现在何处?为什么说他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变法de失败新法一出台就遭到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在执行过程中,各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抵制新法。变法de失败这一招果然厉害……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1074年的风波变法de失败两位太后也跑来起哄。虽遭到各方的指责,但神宗依然坚持变法。神宗后迫于压力罢免了王安石,但他仍推行新政直至去世。宋神宗态度动摇不定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面对新法的实施,士大夫阶层迅速分裂为旗帜鲜明的两大阵线。几乎所有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和除王安石一人之外的几乎所有最重要的文化名人,全部变成变法的坚定反对派: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苏辙、苏洵、范纯仁(范仲淹之子)等等。——《帝国政界往事》朝中重臣的对立用人不当在得不到重要臣僚支持的情况下,王安石相当冒险的启用了一大批新新人类。这些人进入官场的时日不长,聪明、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没有沾染官场习气。但是,他们缺少阅历,没有经验,很少受过生活与人品的考验,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一旦把持不住,便特别容易由急功近利,一变而为投机取巧,再变则为不择手段,从而堕入下流,变得为人所不齿。令人惋惜的是,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如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等人,大致都走的这条路,并在当代与后世声名狼藉。——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推行新法操之过急对变法的认识(评价):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进步性(历史作用)——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