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旅游总体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至县旅游总体规划第一章旅游规划总纲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东至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东至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皖南旅游名县,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安徽省东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东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范围为东至县行政辖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9′—117°18′北纬29°34′—30°30′,总面积3256.3平方公里。第三条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为2005至2020年,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05~2010年奠基与起步阶段●中期2011~2015年攻坚与突破阶段●远期2016~2020年腾飞与持续阶段第四条规划性质东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性质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性的战略发展规划。第五条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政策法规依据⑴《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2001年⑵《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⑶《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⑷《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⑸《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1994年1月⑹《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3月⑺《中国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2001年12月⑻《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2004年3月⑼《池州地区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讨论稿)》⑽《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⑾《东至县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⑿《东至县城镇发展总体规划》(13)《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3、行业标准依据⑴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⑵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⑶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⑷国家标准GB/T18973-200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4、其他基础资料⑴《东至县志》⑵《政府工作报告》⑶东至相关旅游资源资料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1、运用现代旅游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科学的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密切结合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全方位规划设计东至的旅游产业,使规划具有地方特色性、战略指导性、科学前瞻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2、立足安徽省和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优势,准确定位东至县的旅游产业,全方位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确立东至县在池州旅游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市场潜力,确定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和品位,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目标。3、科学分析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抓住制约东至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症下药,确立东至县旅游产业的战略方向和未来走势。4、优化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从理顺体制入手,走旅游资源市场化,旅游产品精品化、旅游景区品牌化、旅游产业集团化的路子,使东至县真正成为皖南旅游的一份子。5、全方位设计支持保障系统,尤其是针对东至县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人力资源三方面进行保障性、创新性设计,切实把旅游业提高并培育为东至县的支柱产业。6、坚持旅游规划同安徽省和池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当地城市建设和区域开发相协调,突出特色,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第七条规划原则系统性原则;特色原则;参与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第二章基础研究第八条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价1、旅游资源的分类通过室内对东至县旅游局提供的旅游资源资料的研究,同时对重点旅游资源现场考察的基础上,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GB/T18972—2003),结合东至的实际情况共确定东至旅游资源单体120个,分属7个主类、20个亚类、47个基本类型,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所列的全国155种基本类型的30.32%,属旅游资源丰富之列(根据以往的旅游资源调查经验,县级区域内旅游资源类型数目比例大于30%为丰富)。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GB/T18972—2003)的标准,在品质结构上,东至县共有优良级旅游资源16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0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中,五级旅游资源0个,四级旅游资源5个,三级旅游资源11个,占全部资源的比重13.33%;普通级旅游资源中,二级旅游资源45个,一级旅游资源59个,占全部资源总数比重的86.67%;从五、四、三、二、一级旅游资源的数量和所占比重来看,旅游资源的品质结构整体呈金字塔型分布。东至县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结果统计表项目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总数等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数量05114559120所占比重(%)0.004.179.1737.5049.16100.00东至县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统计表四级:升金湖、历山、尧渡河、南溪古寨、东流老街三级:陶公祠、天台山森林公园、东坞瀑布群、香口温泉、万亩生态茶园、曹村农业科技示范园、黄泥湖、明王禅寺、马坑森林浴场、东流双塔、红鱼塘3、旅游资源定性评价⑴旅游资源总体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旅游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依托⑵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交相辉映,内涵和特色突出⑶旅游资源禀赋缺乏突出优势,总体愉悦度一般⑷旅游资源个性不强,缺乏重量级、富于张力和震撼力的精品资源⑸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的雷同、相似和接近4、区际旅游资源比较分析东至县与近邻旅游资源对比分析县域名称主要旅游资源石台县极品级: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优良级:蓬莱仙洞、慈云洞、黄崖峡谷、太极迷洞、鱼龙洞、星火古树群、崇得堂戏台贵池区优良级:秋浦河、杏花村、清溪河李白仙踪、齐山、万罗山、宵坑大峡谷、大王洞、四岭水库、玉境潭、龙池瀑布、十八索、高氏宗祠、滩戏楼、百牙三塔、兴济桥、昭明钓台、升金湖青阳县优良级:九子岩、天柱仙踪、狮子峰、仙人谷、花台、笔架山、黄石峡谷、南阳神龙谷、独秀峰、天华峰、将军湖水库、青阳博物馆、齐村生态庄园、青阳石桥、青阳腔九华山管委会极品级:九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东至县优良级:历山、尧渡河、南溪古寨、东流老街、陶公祠、天台山森林公园、升金湖、东坞瀑布群、香口温泉、万亩生态茶园、曹村农业科技示范园、黄泥湖、明王禅寺、马坑森林浴场、东流双塔、红鱼塘通过比较不难发现:⑴在池州市范围内,极品级资源有牯牛降和九华山,且这两处开发都比较成熟,目前在池州市范围内具有垄断性优势,尚没有其它旅游景区(点)能与其平起平坐。⑵从优良级资源的数量上看,东至县优良级旅游资源的数量不输于周边的县(区)。⑶从旅游资源的内容上看东至县境内的历山、香口温泉、南溪古寨以及以东流老街、陶公祠为核心构成的东流古文化区在池州市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余资源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相似和接近的情况。5、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思考⑴资源整合策略以整合方式优化东至旅游资源,整合对象是一些单一、零散、缺乏规模和基础的旅游资源。⑵市场需求策略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市场的需求动态,结合东至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条件进行旅游资源开发。⑶主题串线策略摒弃传统的以一个寺院、一个故居、一个瀑布、一片竹林作为旅游景点、旅游景区的思维方式,通过一个主题、一条主线等方式串连成区,使原本不构成很强吸引力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主题鲜明的旅游核心区域。⑷智力资源策略东至旅游资源开发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资源本身,而应着重于策划者、开发者的“智力劳动”,实施智力资源策略。⑸固旧培新策略东至旅游资源开发应积极实施“固旧培新”策略,重点对已经进行初步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培育东至旅游资源的新的亮点。对于自然旅游资源,总体上应采取限制政策,避免遍地开花,特别是一些资源雷同、品位不高的自然旅游资源,应严格控制,暂缓开发。第九条旅游发展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⑴历史文化优势⑵良好的生态环境⑶区位优势⑷优越的对外交通条件2、劣势(Weaknesses)⑴相对低迷的区域宏观经济环境。⑵投资乏力,体制有待完善。⑶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不高,产品比较单一,产品品位急需提升,内容有待丰富,旅游开发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⑷缺乏吸引力强的“主打产品”。⑸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⑹旅游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3、机遇(Opportunities)⑴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⑵“两山一湖”旅游区发展带来的机遇⑶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⑷旅游发展趋势转向生态和文化⑸周边近距离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4、挑战(Threats)⑴政府主导性资金投入有限,旅游发展资金筹措难度大。⑵体制、政策、管理和人员的不足。⑶周边旅游区对东至旅游空间挑战。⑷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发展战略思路第十条战略思想东至县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战略思想是:以东至县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资源基础,围绕着建设皖南环境优美的旅游名县目标,利用已经形成的较广泛的经济联系和优越的区位、交通与市场优势,突出体验旅游的规划理念,加强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积极开发高品位旅游景点,培育持续的旅游吸引力,形成以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乡村休闲型旅游产品和自然生态型旅游产品为主体旅游产品,旅游与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格局,将东至建成兼具观光、休闲、文化、生态、民俗等功能的旅游地,“两山一湖”旅游品牌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和赣北旅游区的转憩地,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第十一条旅游发展目标定位1、目标定位⑴总体目标在规划期内把东至建设成为皖南旅游名县,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通过培植东至旅游业以达到培养旅游产业,强化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跨越和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发展旅游业,形成东至自己的旅游品牌,扩大东至的知名度。●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游憩四效益相结合,实现形成东至旅游的独特形象,提升整个池州市旅游形象,丰富安徽旅游产品的最终目的。⑵区域定位皖南旅游区的西门户,皖南和赣北旅游区结合处具有接待、中转、组织等功能的转憩地,安庆、池州、九江等城市近郊休闲基地。⑶产业定位近期定位是:奠定旅游发展基础,形成第三产业龙头。中期定位是: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初步形成支柱产业。远期定位是:巩固支柱产业地位。2、目标体系⑴经济指标预测东至县旅游业发展经济指标预测目标年2004201020152020国内旅游旅游收入(亿元)0.693.916.034.8游客接待总量(万人次)33.098.5227.5336.3增长速度(%)—20.015.010.0国际旅游旅游收入(万美元)—1005251250游客接待量(万人次)—0.51.52.5国际国内游客接待总量(万人次)—99.0229.0338.8旅游总收入(亿元)0.694.016.535.8旅游增加值(亿元)0.281.65.914.1占GDP的比重(%)—3.247.9411.10⑵社会目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社会统筹作用,扩大就业。到2010年东至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4500~5500人,间接就业岗位13000~16000人;到2015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8000~10000人,间接就业岗位20000~25000人;到2020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2000~14000人,间接就业岗位35000~38000人。改善东至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东至的知名度,增强东至人民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与经济繁荣,全面构建和谐社会。⑶文化目标保护东至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东至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