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总结及饮食指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总结及饮食指导消化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无疑,消化系统就是为机体提供对食物进行消化的场所,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主要的作用,并为机体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被消化的过程,也是我们人体吸收营养素的过程,人们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机体所需能量,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好坏,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饮食习惯的好坏,也觉得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的好坏。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增进我的健康,而不规律、不洁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加重机体的负担,导致疾病。在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多发病,在所有疾病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可导致如食管、胃、肠以及肝胆胰等相关脏器的病变。通过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对消化内科符合入选的连续新住院的400名患者进行了营养风险筛查的调查评估,结果显示,有58%的患者存在有营养不良的风险,仅有42%的患者的营养状况能达标。医生争对不同的病人也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软食禁辛辣、低盐饮食、流质饮食、低温半流质饮食以及低盐高蛋白饮食等十多种饮食,而往往许多患者在这基础并未采纳医生们的意见,所采用的饮食大多是根据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忽略了营养这一说法,往往也就延长的病人的住院时间,同时也就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下面就我对消化道最常见的几种疾病的饮食指导做以下总结一、急、慢性胃炎1、急性胃炎的营养治疗:(1)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禁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大量呕吐及腹痛剧烈者应暂禁食。(2)补充水分因呕吐腹泻、失水量较多,宜饮糖盐水,补充水和钠,有利毒素排泄;若有失水、酸中毒应以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及碳酸氢钠溶液。(3)选择合理的膳食种类①流质膳食急性发作最好用清流质,如米汤、藕粉、薄面汤等;以咸食为主,症状缓解后,渐增加牛奶、蒸蛋羹等。然后再用少渣清淡半流质,继之用少渣软饭。若伴有肠炎、腹泻、腹胀,应尽量少用含脂肪多及易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②半流质和软食病情好转后可给予少渣半流,继而软饭。伴肠炎和腹泻时应减少脂肪,少用或不用易产气食品,如牛奶、豆浆、蔗糖等易产气的食物。少量多餐,每天5~7餐,每餐宜少于300毫升。③明显糜烂、出血者或呕吐频繁者,应在24~48小时内禁食,中度以上营养不良者可采用胃肠外营养。④胃黏膜充血水肿者,应给予低脂、低盐、无渣、适当增加蛋白质的膳食。⑤餐次:为了减轻胃肠负担,每日应安排进食4~5餐,每餐约200~300毫升。⑥食物禁忌:粗杂粮和高纤维蔬菜;各种蔬菜、生水果以及煎炸熏制食品,减少脂肪用量;刺激性调味品:各种酒及含酒精饮料、产气饮料及辛辣调味品,如汽水、汽酒、辣椒、咖喱、胡椒粉、芥末等;未发酵的面食。2.慢性胃炎的营养治疗原则1)根据病情,临床膳食医嘱是少渣软食、或低脂少渣软食或少渣半流。2)按平衡膳食配制。3)疼痛发作期给予与少渣半流或软食。4)禁用粗纤维的,坚硬的,多肌腱的及油煎炸食物。5)为减少胃酸分泌,脂肪占总能量在20%~25%。6)应减少食盐用量二、消化道溃疡总的治疗目的为促进溃疡面愈合,避免出现并发症,纠正贫血和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⑵不同阶段的营养供给I阶段(急性发作出血期):①禁食②采用肠外营养补充热量(25~30kcal/kg)和营养素II阶段(出血已停止):①冷流食:每2~3小时给予100~150毫升②食物选择:冷豆浆、冷蛋羹、冷酸奶、冷藕粉等III阶段(病情较为稳定):流食:每日6餐,每次200毫升;或根据病情口服营养制剂或管饲少渣半流食:每日5餐少渣软食:每日3~4餐少量进食牛奶及其制品可中和胃酸,缓解疼痛;大量进食可引起不适或加重病情3.对于合并贫血的病人,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豆类及其制品、各种肉类、禽蛋类、动物的肝肾及血4.禁食食物⑴粗粮:糙米、高粱米、玉米、小米⑵杂豆类⑶多纤维或易产气蔬菜:芹菜、韭菜、生萝卜、芥蓝、竹笋、洋葱等⑷水果:菠萝、草莓、山楂等⑸各类油炸食品⑹有刺激性的调味品:辣椒、芥末、花椒、咖喱粉、大蒜等⑺浓的肉汤、咖啡、浓茶、饮料⑻各种酒精类制品拥有正确的饮食指导,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进健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从而减少患者因住院而产生的过多医疗费用。而对于我们正常人,同样也应该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采取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荤素适宜、不挑食、不厌食、不暴饮暴食等的原则。预防为主,选择对机体损害较小或无损害的食物,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从而也就减少了对我们自身机体的损害,疾病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