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姓名:贾玉兰学号:z09108578002专业:小学教育摘要:学习习惯是指后天逐渐养成的与学习行为方式有关的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练习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体现了寓思想于学科教学之中的原则。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模仿力强,可塑性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就成为每一个小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辞海》中对“习惯”的解释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钱威等人认为:“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从生理上说,它是大脑皮质建立的巩固的动力定型,一旦形成某种良好的习惯便能顺利地完成一系列行为,大大提高行为效率”。习惯也是性格的组成部分,叶奕乾等人认为:“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由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习惯有三个特点:一是后天性,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和训练的;二是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三是倾向性,习惯是具体可见的,极其明显的。目前关于什么是学习习惯,尚无权威性定义,一些学者只是从这一概念的外延方面进行了考察,如钱威和佟士凡等人,但最终没有形成定义。我们以为,学习习惯就是人们在学2习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反复历练而固定下来的行动方式。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为:反应势能=内驱力×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早在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申报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教育部规划课题。继而该课题组出版了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孙云晓张梅玲主编),报告反映通过课题研究对习惯培养的内容、与健全人格的关系,习惯培养的途径、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总结了行为习惯塑造与矫正十二种方法,给家长的十七条建议,给老师的十一条建议,四大原则即习惯培养教育的关键期、一致性,整体性、差异性原则。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这些理论与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这些理论与经验如果不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而这些理论与经验并不是用之四海皆准的,这次研究就是要应用教育理论与经验于实际工作之中,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与创新,这次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探索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规律与方式方法和实践操作技术。在理论上从纷杂的论述中认清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外延与内涵,在实践中创新实践操作技术,使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科学而规范。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进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的研究,尤其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端正学习态度前提下,通过教师不断引导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只有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我们曾对本校年级前10名的同学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学优生的学习习惯都非常好,他们大多会安排学习:课前干什么,课后干什么。平时怎么办?考试怎么办?难题怎么做?简单题怎么做?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并能严格遵守自己的安排。可以说,他们的出类拔萃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告诉人们,有些学生头脑很聪明,课堂上一听就懂,学习积极性也蛮高,但所学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在解题中不能灵活运用,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及有规律、有节奏的活动获得优质效果。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载体,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是获取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铃声一响,学生就要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上课。坐端正了才会精神振作,眼睛要正视黑板或老师,两手自然地放在桌子上,思维始终要与老师的上课思路保持一致,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记得笔者刚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学生的课堂纪律一团糟,老师讲课时学生吵吵嚷嚷。决定改变自己一向的讲课模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节课都在学生精力最好的时间把课本知识讲完剩下的时间作为奖励,让学生上来讲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也可以做游戏,开始学生都不敢上来发言,经过一番鼓励,个4别胆子大一点的学生就开始上讲台发言。笔者还要求学生设一个红花本,一发现哪位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又准确,或纪律好,即奖励小红花贴在红花本上,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要求发言,而且课堂纪律好。因为他们都相当小红花,回家给父母签名,这样做不但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还可以给家长反馈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还可以给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此后的每一节课,学生都带着期待来上课,并且认真地听课,课堂纪律也变好了,成绩也有了进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以下我从敢问、敢想、敢实践、敢探索入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让学生上课专心听课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即“会听、会想、会说、会记。”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言,这是作为一名学生在课堂中要做到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学生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学会用眼神跟老师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师要能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他听课的状态:是听懂了,还是迷惑,或是一知半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并且能够从别人的讲话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把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养成了这样的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才有效果,听课质量才高。二、让学生敢于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地课堂气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联系新学的知识提出问题:生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是否可以把这句话中“围成”说成“组成”?生2:通过摆学具,画图形验证,“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是不严密的。5师:为什么不严密呢?生2:因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可以组成很多个形状不同的图形。只能说成“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三条线段按头尾顺序连结,形成封闭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才是三角形。古人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精心引导学生开展热烈讨论,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示自己发现、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勇于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了起来,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得到了锻炼。三、让学生敢于想象心理学家说:“想象是智力活动最见活力的心理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必须善于想象。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逆向性都是在想象中展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在小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力。如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3只,白兔12只,()?”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短短几分钟,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大大地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当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就不再拘泥于现实的局限,不再受经验的约束,让思维自由地飞翔,他们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烙上自己的印记,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三、让学生敢于实践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操作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探寻新途径,发现新方法。放手让学生操作,还给学生自主尝试,选择的权利,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教学“测算”:让学生量一量圆柱形茶叶罐的底面积和高,再算出它的面积。如何测量直径呢?生1:我把茶叶罐的底面积描画在纸上,剪下这个圆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6生2:我把直尺上的零刻度弦固定在茶叶罐地面边缘的一点,慢慢转动直尺,测出的最长距离,就是直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操作,给学生自由操作和探寻发现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规律,自己探索创造。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习的热情。四、让学生敢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能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让学生分组操作,每组都有一对圆柱和圆锥体,进行倒沙实验。生1:我们组倒了3次,还没倒满。生2:我们组倒了3次装不完。生3:我们组倒了3次,刚好倒满。师:让生3给演示一遍,与你们所作的实验比较。生(齐声说):圆锥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师: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如何推导呢?生:我们都可以推导出公式。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时,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就是圆锥体的体积。生: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比圆柱体体积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归纳得出答案,印象深刻,更能牢牢掌握它们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探索意识。五、让学生多计算学数学离不开计算,而让学生养成多计算的好习惯,尤其重要。笔者坚持在每节课课前10分钟给学生听算,这样有三个好处:练听力、练计算能力、练集7中注意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