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严重受损,服务功能急剧衰退;近岸海域生态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失衡、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减少;经济生物数量锐减,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已产生危害。1980年以来我国沿海赤潮发生趋势025507510012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次数原始状态顶级捕食者小型水层生物浮游植物捕捞收获沉积-捕食者+营养盐小型水层生物浮游动物水母捕捞收获++营养盐浮游动物水母小型水层生物缺氧现象加重浮游植物顶级捕食者浮游动物水母浮游植物图13.3富营养化和渔业捕捞对海洋食物链的叠加效应示意图(引自PewOceanCommission2005)大米草(Spartinaanglica)又称食人草,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因其具有促淤造陆、固土绿化等作用,被一些国家广为引进。南京大学于1979年从美国引进了互花米草种子,次年10月于福建罗源湾一带大规模繁殖试种成功,之后便在沿海地区广泛推广。10余年后,大米草在罗源湾沿海等地泛滥成灾。由于大米草结出的大量草籽随海潮漂流,遇湿地即成活和根系无性密集繁殖的特性,使其迅速侵吞了大量沿海滩涂地区。目前,中国沿海北自辽宁省盘山县,南至广东省电白县,大米草面积已达5.6万公顷,仅福建一带就有1.4万公顷,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扩展。大米草在滩涂的疯狂生长,致使其中鱼类、蟹类、贝类、藻类等大量生物丧失生长繁殖场所,导致沿海水产资源锐减。同时,由于一年一度大量根系生理性枯烂和大量种子枯死海中,致使滩泥受到污染,海水水质变劣,助发赤潮。仅闽东一带,每年渔业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64亿元以上。海洋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人为开发利用活动海洋工程建设过渡捕捞陆源污染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缺乏了解和认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海洋环境对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海洋环境对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海洋动力的影响作用(海洋风暴潮,海浪海流海冰)海洋腐蚀海洋生物污损海洋盐雾侵蚀海洋工程对于海洋环境的影响侵占海洋生物生境和栖息地改变海洋物理场和海流结构导致海岸系统的变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生境损失自然环境系统功能衰退代表性海洋工程建设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围填海类和筑坝建闸类工程海上机场、海上工厂、人工岛、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海上及海底物质储藏设施及其它海上人工构造物工程海底电缆、光缆、海底输送及排污管道工程码头、航道疏浚等工程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海洋固体矿产资源开发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工程人工鱼礁、海上养殖工程海上娱乐运动及景观开发工程、海水综合利用工程防波堤、导流堤、连岛坝等工程围填海类和筑坝建闸类工程影响特点(向海一侧,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改变浅海海洋水动力环境条件和海岸地质地貌形态,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福建泉州港洛阳口建闸——淤积广州南澳岛填海造地——滩涂、浅海北海市围填海——污染当下,退潮的洛阳桥俨然成了一座“陆上桥”。上世纪90年代的洛阳桥“这一带的淤泥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堆积有一人多高。”泉州洛阳桥淤泥堆积严重,濒临成为“陆地桥”,引起桥两头村民担心。海上机场、工厂、人工岛、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海上及海底物质储藏设施、其它海上人工构造物生态环境影响1污染问题取决于海上人工构造物上运行的实体类型2生态影响动力场变化生境变异局部生态系统损害海岸环境破坏景观资源海底电缆光缆海底输送及排污管道工程管线、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和设置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海底工程设施的有关情况确定。码头航道疏浚等工程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和自净功能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改变海洋水动力条件浅海地质地貌形态局部生态系统山东日照木片码头——扇贝死亡2000年6月以后,受天津航道局吸扬12船在日照港挖泥围堰填海的影响,盛华水产集团公司扇贝养殖区悬浮物含量超过《渔业水质标准》,造成悬浮物污染,泥沙大量沉积,使扇贝养殖笼的网衣上糊满了泥沙,网眼被糊死,扇贝养殖笼内与外界无法进行水交换,最终导致养殖笼内的扇贝窒息死亡。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开发过程中施工作业对于生物资源的影响溢油污染、泥浆和含油污水的污染工程建设区对于周围海域其它功能利用的影响海洋固体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海域的地质地貌形态水文环境生态环境作业中的悬浮物污染浅海区的海岸环境影响周围海域的其它功能利用潮汐、波浪、温差电站主要影响海域的海洋动力生物生境生态系统变异地质地貌形态变化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自然要素(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综合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生态环境评价与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主要目的不同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污染,主要是为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服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评价因子不同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主要是水、大气、噪声、土壤污染,是根据工程排污性质和周围环境的要求进行筛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则是生物及其生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等,根据开发活动的影响性质、强度和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筛选。生态环境评价与污染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评价方法不同现行环境影响评价重工程分析和治理措施,采用定量监测与预测的评价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生态分析和保护措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工作深度不同现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阐明污染影响的范围、程度、治理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和环境标准的要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阐明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后果,保护措施达到生态环境功能保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系统及范围界定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中的一切有机体与其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统一体范围的界定:地形地貌物质流联系的密切程度特定的环境要求和受人工控制的物流和能流特点沿海区域以特殊生态系核心,形成特殊生态系统岛屿及周围海域具有明显依赖岛屿特征的区域边界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可变性(稳定性)海洋生态环境的功能海洋生态环境的功能是指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即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和发挥出来的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有益的全部效益与服务。物质产品服务生态调控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关注特殊问题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地域连续性物种多样性生物组成协调性环境条件匹配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保护一定生境范围或寻求条件类似的替代生境保持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所必须的环境条件保护尽可能多的物种和生境类型保护优势种和种群保护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和生境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防止生境损失和干扰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生境关注特殊问题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生态系统组成的层次性特点与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特点相联系保持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和生态运行的连续性区域性,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开发利用者的环境责任生态多样性保护优先性注意濒危珍稀生物保护的特别性谋求在发展中改善生态环境针对性原则(开发活动+环境特点)政策性原则(资源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原则(经济-社会-环境)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国际行业和地方标准背景或本底标准(项目所在海域的生态环境背景值或本底值)类比标准(相似海域或生态类型为参照)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当地或相似条件下科学研究已判定的保证生态安全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最高允许量特殊敏感生物的环境质量要求,生物多样性要求生态系统完整性要求景观完整程度要求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国家标准海水水质标准GB3097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4914-8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76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分析GB18420.1-2001行业标准行业发布的环境评价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等地方标准地方政府颁布的标准和规划目标、海域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特殊区域的保护要求等通则评价等级调查评价范围资料收集与使用评价因子筛选评价等级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的环境特征、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划分为1级、2级和3级。评价等级的分级原则和判据详见技术导则中的表格。调查评价范围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价范围,主要依据被评价区域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完整性确定。1级、2级和3级评价项目,以主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确定调查和评价范围,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5~8)km和(3~5)km。调查与评价范围应以平面图方式表示,并给出控制点坐标资料收集与使用应尽量收集评价及其邻近海域已有的生态环境历史资料,包括海域生物种类和数量、外来物种种类数量、渔业捕捞种类及产量、海水增养殖种类与面积、自然保护区类别与范围、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种类与数量等。用于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预测的数据资料应是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海洋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所出具的近三年内的调查监测数据资料。渔业资源的调查一般可以收集资料为主。使用已有数据资料时须经过筛选,应按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中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和GB12763.7《海洋调查规范》中海洋调查资料处理的方法和要求,处理后方可使用。评价因子筛选应依据对建设项目现状和潜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建设项目性质和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分析,在大纲编制阶段识别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要素),用列表法对主要海洋生态环境评价因子进行初步筛选。在评价阶段,应进一步筛选并确认主要评价因子环境现状调查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和监测方法,应按照:GB17378.6《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2763.6《海洋调查规范》中海洋生物调查的有关要求执行调查断面和站位调查内容调查时间与频次调查断面和站位根据随机均匀、生态环境敏感区重点照顾的调查断面和站位布设原则,布设的调查断面和站位,应均匀分布和覆盖整个调查评价海域和区域;调查断面方向大体上应与海岸垂直,在影响主方向应设主断面。各级评价项目调查断面的布设数量应与水质调查相同,调查站位数量应不底于水质调查站位的60%,最少调查站位数量可参照标准表取用海洋生态环境最少调查站位数量表评价等级最少调查站位数量河口海湾和沿岸海域近岸海域其他海域12015102121083886调查内容1级评价项目的现状调查内容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选择下列的全部或部分项目:海域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颗粒有机物(POM)、病毒、细菌(包括粪大肠杆菌、异养细菌、弧菌等)、经济与珍稀动物卵子和幼体、底栖生物、游泳动物、污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种类与数量,重要经济生物重金属及石油烃的富集、激素、贝毒、农药数量等。有核素放射性评价要求的项目应对调查海域重要海洋生物进行遗传变异背景调查。2级评价项目的现状调查内容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选择下列的全部或部分项目:叶绿素a、颗粒有机物(POM),底栖生物、游泳动物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