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定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人:易红郡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卷头语感觉历史,就好像感觉那遥远的星空,神秘而令人神往,人类宝藏就在其中蕴藏,研究历史,不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捡捡,就像是推开一扇尘封的大门,人类的文明就在其中荧荧闪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每一门科学都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如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时期、独立形态时期、迅速发展时期、理论深化时期),同样整个教育科学也是在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它不是个别人的发明创造,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众多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结晶。一、教育科学的分类1、教育空间: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家庭教育学2、教育层次: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继续教育学3、教育与社会子系统的关系: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伦理学、教育法学、教育生态学、教育人类学按不同标准,教育科学可分为不同类别。这里介绍两种:4、教育对象的特点:职工教育学、农民教育学、青年教育学、妇女教育学、特殊教育学5、教育职能: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督导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6、教育内容: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德育论、各科教学法、美育论7、教育历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国别教育史、断代教育史、专题教育史、地方教育史8、教育比较:比较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比较教学论、中小学管理比较、比较师范教育9、教育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教育规划、教育预测10、教育理论:教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还有一种分类方法:1、部门教育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中的教育问题,如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2、跨学科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中的其他各种问题,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法学、教育财政学等3、专题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中的各种专项教育问题,如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4、学科教育学:研究各种教学中的教育问题,如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外语教学论、化学教学论等5、教育学原理:研究一般教育问题,如教育哲学、教育原理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家庭教育学三、教育史的性质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交叉学科:教育学、历史学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为教育理论发展提供历史素材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对未来教育发展做出某种预测3、教育史是一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四、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整体上看: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具体而言:教育制度、教育事件、教育实践、教育人物、教育论著、教育理论、教育思潮等。五、教育史的功能和价值1、展现性功能(史实性价值)描述和再现教育历史的过程及其发展状况,还原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了解和把握教育历史的本来面貌方法:考据(考证)、注疏、训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古书中的词句)、校勘、考古等2、思辨性功能(学术性价值)寻求教育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发现教育历史现象与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育历史发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方法:分析、归纳、综合等3、应用性功能(实践性价值)发挥教育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借鉴与指导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及成败经验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人文性功能(内在精神价值)发挥教育史学的育人作用,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教师风范和高尚人格等,经过历代教师传承已积淀成一种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品质。方法:情感陶冶、道德熏陶、心灵净化等六、中国教育史(学科性质)“教育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中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按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中国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和当代教育史。古代部分从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到清朝中叶为止;近代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夕;现代部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为止。新中国成立后为当代教育史部分。七、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史注重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探讨各种类型学校的特点和经验。教育思想史着重研究在各个历史阶段那些重要的、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编写体例就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研究各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其中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管理措施、人才选拔及教育内容等;教育思想是通过对主要代表人物的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八、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学习教育史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展的源流,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扩大知识视野。尤其是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教育史的学习,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九、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方法“六k-w”学习法:know-whatknow-whyknow-whoKnow-howknow-whenknow-where“六结合”学习法:1、古今结合(历史与现实联系)2、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考证与思辨)3、中外结合(中外异同比较)4、史实结合(历史与实践联系)5、继承与创新结合6、理论与实践结合阅读书目:1、李国均、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8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张瑞璠主编:《中国教育哲学史》(4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下图是人类之母露西的骨骼(32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出土)根据考古发现,约从2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华夏大地繁衍生息。有人类便有教育,这就是中国教育史的开端。一、我国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是教育史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历史研究必须确立起点或上限。理论界主要有四种观点: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生物学角度)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国)《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英国)《教育原理》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为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的本能。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心理学角度)代表人物:孟禄(美国)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古代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以上两种观点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本能,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哲学和社会学角度)代表人物:苏联学者主要观点:既然直立行走、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等都是劳动的产物(恩格斯),那么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无疑也起源于生产劳动。4、教育的需要起源说(即起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代表人物:杨贤江主要观点:我国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些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经验、知识技能和生活规范等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经过后天习得的。如果没有教育活动,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延续。教育方式是通过言传和身教。以上四种观点在宇宙生成、生命起源等重大问题尚未弄清之前显然不是结论,我们期待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提供更多、更有说服力的资料。二、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能和军事训练三、原始社会末期学校的萌芽“学校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学校的产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生产力的较大发展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明显分工3、科学文化的较大进步(文字的产生)4、阶级的形成(教育的分化)关于学校的萌芽,在古籍中记载颇多,而且众说纷纭。这里主要介绍两种:1、成均最早见于《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认为:“成均,均为五帝之学。”东汉时期的郑玄解释说:“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即“成均”是古代乐师作乐的地方。“成均”以音乐教育为主。2、虞庠《礼记》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郑玄解释说:米廪“藏养人之物”,即粮仓。《说文》指出:庠“从广羊声”,即食羊者所居之地,养老敬老的地方。孟子说:“庠者,养也。”即把有道德、有经验的老者养在那里,专门从事教育儿童的工作。《礼记》曰:“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虞庠以德教(孝的教育)为主。此外,相传神农氏始设“明堂”施行社会教育,《周礼》有“六厩成校”的说法。四、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1、教育权利平等,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2、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3、教育活动在实践中进行,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4、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5、由于分工不同,男女教育有所区别6、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一、夏朝的官学夏朝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文字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国家的重要社会活动,它由奴隶主贵族控制,由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育分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社会进步”。夏朝的官学除了沿袭“虞舜”时期的“庠”之外,还有“序”和“校”两种学校。1、“序”“序”是在国都设立的学校。《礼记·王制》曰:“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古今图书集成·学校部》曰:“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关于“序”的内容,《孟子·滕文公上》说:“序者,射也。”即“序”是习射的场所。除具有教育的职能之外,“序”后来发展为奴隶主贵族议政、祭祀和养老的场所。2、“校”“校”是在地方设立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校者,教也”《说文》:“校,从木,交声。”“校”是乡学。《史记》:“乡里有教,夏曰校。”同“序”一样,“校”也是一种以习武为主的军事训练场所。总之,教育是重要的社会活动,教育为政治服务。夏朝官学教育目的是为奴隶主贵族培养能征善战的武士;教育内容注重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伦道德教育。(《孟子·滕文公上》说:“皆所以明人伦也。”,后来朱熹解释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所以明此而已。”)夏朝文字成都发现4千年前夏朝民居遗址二、商朝的官学商代的教育史料主要来源于甲骨文的发掘。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的官学已出现“大学”、“瞽宗”、“庠”、“序”、“学”等名称。《礼记·明唐位》说:“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曰:“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陶文金文东汉时期的郑玄解释说:“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右学和瞽宗属于大学性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殷人尚右尚西,将大学设在西郊,故称右学。右学和瞽宗以乐教为主,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场所。右学和瞽宗设立在王都。商代在地方上也设有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朱熹解释说:“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商代的“庠”“序”也是从前代承袭下来的,其中“庠”以养老为主,同时对年青一代进行教化;“序”是习射和习礼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商代的教育内容(1)思想教育。一是敬事鬼神,崇拜祖先,把祖先看作主宰自然界和人间祸福的神,事无大小都要占卜,乞求神的旨意。二是“孝”的教育,“尽孝”是一种社会准则,这点从甲骨文中“教”字的写法可以看出。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2)政治教育。学习先王的治国经验,巩固统治地位。(3)军事教育。主要包括射箭和驾御车马,《诗·鲁颂》中说:上古“车兵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4)礼乐教育。在祭祀活动中要伴有相应的礼仪和音乐,包括歌诗、奏乐和舞蹈等。(5)书数教育。即读写算教育。以上教育内容为西周时

1 / 4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