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定位的调整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展望一、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一)领导组织转变带来的挑战随着政权的确立、社会建设的发展以及整个时代的变化,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二)工作对象转变带来的挑战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但学生之间的家庭经济状况差距也越来越明显;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但学生有序表达权益的渠道依然相对缺乏;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社会成员普遍存在着现实与虚拟双重身份,对现实的疏离越来越明显;社会思潮越来越多元,但对青年大学生而言,进行价值选择越来越难;社会提供的自主发展机会越来越多,但在大学生就业等方面,青年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自主意识更加强烈。追求更加务实。视野更加开阔。压力普遍增大。(三)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在科技发展的众多成果当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团工作的影响尤为重要,它深刻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特别是丰富了动员、组织青年的方式,也大大改变了青年的聚集方式和利益表达方式。二、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定位的调整(一)与执政党的相对位置:进一步适应党组织历史方位的转变1、为“党建带团建”注入新的内容在建设目标上,要从过去以满足政治需要为主转为政治需要、教育需要;科研需要、社会需要和经济需要并重。在建设规划上,要将团建纳入党建的整体规划之中,为团组织的发展提供长期保障,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在建设机制上,要深化与地方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院系教学部门间的项目合作,形成政府或学校、院系委托、支持,共青团承办、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建设资源上,要善于整合政治资源,不断拓宽青年参政、议政的渠道,反映大学生对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提出的建议,并促使学校出台政策措施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建设队伍上,要通过落实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党委会和推荐团干部参加各级党校中青班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青年团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不断提升承担青年事务的能力是对弱势青年群体的帮扶。要加强对青年志愿者事务的管理。要加强对组织的引导。3、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要树立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长期、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要形成既有利于地方发展也有利于青年发展的工作格局。要建立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二)与青年的相对位置:组织、引导、服务与维护相结合履行好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履行好引导青年和组织青年的职能处理好四项职能的内在关系(二)与青年的相对位置:组织、引导、服务与维护相结合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共青团要全面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权益四项职能。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的先决条件,组织青年是重要任务,与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之间相互促进,而引导青年则是四项职能中的根本内涵。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一)组织方式的创新组织平台的虚拟化拓展组织边界的虚实渗透组织覆盖的不断拓展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二)动员方式的创新兴趣动员参与动员情感动员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三)表达方式的创新1、组织意图表达方式的更新第一、要抓好活动表达。第二、要抓好课堂表达。第三、要抓好干部表达。2、青年利益诉求表达能力的提升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三)表达方式的创新第一,高校共青团表达青年利益诉求必须做到有制可依。第二,高校共青团表达青年利益诉求必须做到有序可循。第三,高校共青团表达青年利益诉求必须做到有效可见。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展望工作理念:实现从以组织为本向以青年为本的转变。工作职能:实现由以教育、管理职能为主到兼顾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权益的转变教育形式:实现从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到在服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青年自我教育的转变。组织结构:实现从单一形态向复合形态,从有限覆盖向全面覆盖转变。干部素养:在强调政治过硬、作风过硬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团干自身的能力提升和服务意识强化。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的光荣职责,并且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的艰巨使命的高校共青团,只有在工作理念、工作职能、教育形式、组织结构、干部素养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才能跟得上执政党发展的步伐,赢得青年学生的由衷认可和坚定追随;才能顺应发展潮流,永远站在发展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