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摘要】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知识创新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也是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词】音乐课创新教学法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音乐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音乐教师更要放开手脚,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教学。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一、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培养创造才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的价值定位为审美、创造性发展、表现与社会交往。创造性发展的核心在于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比知识技能本身更为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联想和想象是无穷无尽、包罗万象的。可以囊括世界的一切,是一些发现、发明、创造的基础。由蜻蜓飞翔联想到上天而制出飞机;由鱼类游泳联想到入海而造出潜水艇;由苹果落地想象到力,由此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由水流联想到电的流动,从而掌握电流的规律……因此,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也谈不上创造性发展,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的任何进步可言。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对于可塑性很大的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培养,以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将来的人生发展筑建良好的基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富于形象的艺术。不过音乐形象不象电视画面那么具体,那么鲜明,那么准确。而是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是因联想和想象的不同,因人而异的。在音乐的行进,即在演唱、演奏、欣赏的过程中,正是让人浮想连翩、联想不断,从而在大脑中产生美好形象的过程。尤其是选入教材并带有歌词的优秀作品,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联想和想象最基本的材料。为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依据,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比如歌曲《桑塔露其亚》。在范唱之后,我请同学们齐声朗诵歌词:“看晚星多明亮,闪耀着金光,海面上微风吹,碧波在荡漾……万籁皆寂静,大地入梦乡,幽静的深夜里,明月照四方。”这是多么静谧恬美,多么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境界啊!对于我们内陆的同学来说,大海虽然是陌生的,但歌词中所展现的情景不难想象。比如,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构思出一幅乘凉图:初秋,盛夏烈日炙烤大地的余热尚未退尽,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朗星稀的晚上,或一家大小,扶老携幼;或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带着西瓜水果,或汽水等饮料,来到海边,驾着小船,哼着小曲。微风轻轻地吹,小船轻轻地荡。领略这黑夜的美景,享受这人生的乐趣。何等舒心,何等惬意!在这想象出来的形象伴随下,我引领大家一边唱歌,一边品味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游玩乐趣。那真是其味无限,其乐无穷,使人怡然自得,忘乎所以。我再启发大家联想自己曾经游玩的种种情景及其乐趣。比如,儿时结伴,或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或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或滚铁环,或踢毽子;或一起掰螃蟹,一起捉鱼虾,一起打水仗,一起逮青蛙;像鲁迅小说《社戏》中所描绘的一样,偷吃别人的罗汉豆(胡豆即蚕豆),或甘蔗、番茄、瓜果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为每个同学的生活环境有差(尤其是城乡环境相去甚远)、经历有别、性别不同、年龄不等、感触不一,联想和想象自然会千差万别。这正是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能使人展开不同的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决定的。正是音乐形象能使人神思飞扬、遐想驰骋的特点决定的。在愉悦的心境中,在联想和想象的展翅飞翔下,开歌唱会。我再进一步要求大家将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同学们写道:“盛夏的晚上,我来到海边。岸上、岛上、渔船上的灯火同天上的星星融为一体,或明或暗,交相辉映,闪烁耀眼,美丽迷人。”“阳光灿烂,春风和煦,野花朵朵,绿草茵茵。我与同学们一起搞野餐。砌好灶,放好锅,点燃火、做午饭。山坡上笑声传四方,合口的饭菜,美在心上;饭后到处游玩,手拉手,心连心,感受这快乐的时光。”有的同学根椐原作改写歌词:“星星在眨眼,月亮挂树上;地上微风吹,花草散幽香;苍茫夜色里,我们正乖凉;美妙琴笛声,回荡在远方。”“看月亮多美丽,散发着银光;登上太空船,在天上游荡;站在月球上,实现人类理想;没看见嫦娥,也没看见吴刚。”有个同学在仿写之前,还加以注解说明:“根椐《桑塔露其亚》改编。夏夜,仰头看见星星和月亮。假如我在银河上空,观赏并想象地球的情景:新鲜的空气,在半空中飘荡;蓝色的地球,停留在脚下方;随月光明暗,随轻风流淌;安静的大地,酣然入梦乡;哪里是我的祖国,何处才是我们村庄?”还有写钓鱼的,捉蜻蜓蝴蝶、鸣蝉蟋蟀的,捉龙虾被钳住手的,捏泥人的,跳橡皮绳的……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这些联想和想象虽然简单幼稚,甚至离奇古怪。但他们敢想,正表明他们开启了联想和想象的大门,开阔了思路,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农村孩子,一个从小学跨入中学大门的初一学生来说,真是太难能可贵了!尤其是最后那两位同学,既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还能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不正是利用教材中的音乐形象,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既培养其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训练其感悟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多种潜能的具体实践吗?不正是利用音乐形象培养其创造能力吗?这正是我们教师呕心沥血所孜孜以求的啊!任何一首歌曲都有联想和想象的余地。唱《难忘今宵》(初二册)就联想到歌舞升平、欢天喜地的春节;唱《东方之珠》(初一册)就想象出香港耻辱的过去和美丽的现在;唱《夜曲》就想象出俄罗斯广袤无垠的大地萧条衰败、荒凉冷寂的景象和流浪四方、苦难深重的俄罗斯人民。因此,在上音乐课时,我总是让同学们结合歌词所提供的音乐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经常性地付诸笔端。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在与其他学科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就必然与日俱增。问题还不仅此而已,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凡事联想一下,想象一番。那么各种潜能就会得到应有的开发,创造能力就一定会逐渐提高。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具备这种以能力,他们对各科知识的自觉学习,对各种技能的自我训练,对自己的终生发展都会大受裨益。将来虽则未必能成才,未必有多大的成就,但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普通劳动者。二、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创造能力1,打破课堂常规,重组音乐课堂。教育关系有教育主体与主导之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教育原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目前仍存在教师本位的现象,重教师自我的感受,而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自我的说教,轻学生的体验;重教学的成果,轻学生的感受。其结果造成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针对上述问题,我把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翻改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为之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这一教育思想。如在节奏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鸡叫,火车的车轮声等等,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归纳,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几个节奏。接着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节奏,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发现了许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节奏:体育老师的口令,心跳声等。通过老师充分肯定这些发现,使学生认识到原来音乐中的节奏就在自己身边。我又利用这一兴趣进行节奏创编并举行了一个演奏比赛。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自己创作的节奏,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从课堂总的情况来看,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一直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在活动的同时进行歌唱,表演音乐欣赏,基础乐理的练习等。这种新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素质。2,改革评价方法。音乐课并非“唱歌课”。若简单的以一曲来断定学生的音乐成绩,必定要挫伤那些因嗓子条件不佳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3,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的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音乐素质和爱好倾向。学生既可以用嗓门演唱,也可以借乐器演奏;既可以尽情的表演,也可以静静的感受。如在欣赏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答对作品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联想和自己对美的体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这种注重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增强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学具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在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学具就是钢琴,在传统教学中,钢琴作用不外乎就是范唱伴奏,为学唱伴奏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我改革了教学方法,钢琴的作用远不止于上述那些,我可以利用琴声巧妙地在为音乐课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一堂音乐课中,学生对于歌曲的学唱,既要注意歌唱方法,又要注意曲调歌词,还要注意歌曲所要求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他们的注意力被搞得四分五散,很难做到顾全大局。如何帮助学生用歌声表现好歌曲呢?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百鸟朝凤》这首歌时,较明显的琴声来提示学生声音强弱的变化,钢琴与琴声的配合,使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另外,配合教学巧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领会教法,还可以让他们学到如何制作电教教材的知识。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使声、光、景融为一体,成了一种情景教育。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渗透到当今的音乐教学中,有着相得益彰的效果。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比如在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时,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同时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环境里,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至少道德情操得到一次陶冶,思想感情得到一次净化。因为音乐是声音和器乐的综合艺术,一种高亢的雄壮,一个轻轻的气息,一声细细的委婉都在画面上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它的感染力会重复在学生的心里,甚至会让一些学生课间饭后低声吟唱。可想,多媒体的真实动感不仅潜移默化着学生,还起到了魅力心旌的效果。总之,由于现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结合,并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乐意学、勇于思考、敢于创造。这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总之,由于现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结合,并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乐意学、勇于思考、敢于创造。这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四、音乐情感教学,开发创造才能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需要人真情去感受、体验、表现、创造。一部音乐作品,之所以感人,倾注了作者思想感情和无数心血。对音乐作品理解,必须有真情投入,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引起情感上共鸣,收到音乐教学实效。学生上好音乐课的前提,是要懂得简单的乐理知识。但是单纯有学生讲授一些音符、休止符等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