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4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在掌握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些内容在高等数学、电功学、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要求学生切实学好,并能熟练的应用,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在教科书中采用了一种易于教学的推导方法,即先借助于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出α,β,α-β均为锐角时成立.对于α,β为任意角的情况,教材运用向量的知识进行了探究.同时,补充了用向量的方法推导过程中的不严谨之处,这样,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便具有了一般性.这节课的重点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难点是把公式中的α,β角推广到任意角.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交流,探索,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2.通过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初步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能正确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任务分析这节内容以问题情景中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推导出结论,并不断补充推导过程中的不严谨之处.推导过程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逐层递进的思维方法,学生易于接受.整个过程始终结合单位圆,以强调其直观性.对于公式中的α和β角要强调其任意性.数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切忌把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索,自己发现公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我们已经学过诱导公式,如可以这样来认识以上公式:把角α转动,则所得角α+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cosα和-sinα.把角α转动π,则所得角α+π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sinα和-cosα.由此,使我们想到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如果把角α的终边转动β(度或弧度),那么所得角α+β的正弦、余弦如何用α或β的正弦、余弦来表示呢?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右图41-1是架在小河边的一座吊桥的示意图.吊桥长AB=a(m),A是支点,在河的左岸.点C在河的右岸,地势比A点高.AD表示水平线,∠DAC=α,α为定值.∠CAB=β,β随吊桥的起降而变化.在吊桥起降的过程中,如何确定点B离开水平线AD的高度BE?由图可知BE=asin(α+β).我们的问题是:如何用α和β的三角函数来表示sin(α+β).如果α+β为锐角,你能由α,β的正弦、余弦求出sin(α+β)吗?引导学生分析:事实上,我们在研究三角函数的变形或计算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用α,β的三角函数去表示α±β的三角函数?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本节首先来探索α-β的余弦与α,β的函数关系式.更一般地说,对于任意角α,β,能不能用α,β的三角函数值把α+β或α-β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来呢?二、建立模型1.探究(1)猜想:cos(α-β)=cosα-cosβ.(2)引导学生通过特例否定这一猜想.例如,α=60°,β=30°,可以发现,左边=cos(60°-30°)=cos30°=,右边=cos60°-cos30°=-.显然,对任意角α,β,cos(α-β)=cosα-cosβ不成立.(3)再引导学生从道理上否定这一猜想.不妨设α,β,α-β均为锐角,则α-β<α,则cos(α-β)>cosα.又cosβ>0,所以cos(α-β)>cosα-cosβ.2.分析讨论(1)如何把α,β,α-β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建立起关系?要获得相应的表达式需要哪些已学过的知识?(2)由三角函数线的定义可知,这些角的三角函数值都与单位圆中的某些有向线段有关系,那么,这些有向线段之间是否有关系呢?3.教师明晰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作出以下推理: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POP1=β,则∠POx=α-β.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那么,OM即为α-β角的余弦线,这里要用表示α,β的正弦、余弦的线段来表示OM.过点P作PA⊥OP1,垂足为A,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再过点P作PC⊥AB,垂足为C,那么cosβ=OA,sinβ=AP,并且∠PAC=∠P1Ox=α,于是OM=OB+BM=OB+CP=OAcosα+AP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4.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当α,β,α-β为任意角时,上述推导过程还能成立吗?若要说明此结果是否对任意角α,β都成立,还要做不少推广工作,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事实上,根据诱导公式,总可以把α,β的三角函数化为(0,)内的三角函数,再根据cos(-β)=cosβ,把α-β的余弦,化为锐角的余弦.因此,三、解释应用[例题]1.求cos15°及cos105°的值.分析:本题关键是将15°角分成45°与30°的差或者分解成60°与45°的差,再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即可求解.对于cos105°,可进行类似地处理,cos105°=cos(60°+45°).2.已知sinα=,α∈(,π),cosβ=-,且β是第三象限的角,求cos(α+β)的值.分析:观察公式Cα+β与本题已知条件应先计算出cosα,cosβ,再代入公式求值.求cosα,cosβ的值可借助于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并注意α,β的取值范围来求解.[练习]1.(1)求sin75°的值.(2)求cos75°cos105°+sin75°sin105°的值.(3)化简cos(A+B)cosB+sin(A+B)sinB.(4)求cos215°-sin215°的值.分析:对于(1),可先用诱导公式化sin75°为cos15°,再用例题1中的结果即可.对于(2),逆向使用公式Cα-β,即可将原式化为cos30°.对于(3),可以把A+B角看成一个整体,去替换Cα-β中的α角,用B角替换β角.2.(1)求证:cos(-α)=sinα.(2)已知sinθ=,且θ为第二象限角,求cos(θ-)的值.(3)已知sin(30°+α)=,60°<α<150°,求cosα.分析:(1)和(差)公式可看成诱导公式的推广,诱导公式是和(差)公式的特例.(2)在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中,变角是一种常用的技巧,α=(30°+α)-30°,这样可充分利用题中已知的三角函数值.3.化简cos(36°+α)cos(α-54°)+sin(36°+α)sin(α-54°).分析:这里可以把角36°+α与α-54°均看成单角,进而直接运用公式Cα-β,不必将各式展开后再计算.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由于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欲求cos(α-β)的值,只须将已知两式平方相加求出cosαcosβ+sinαsinβ即可.四、拓展延伸1.由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可知角α,β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均可用α,β的三角函数表示,即α-β角与,两向量的夹角有关,那么能否用向量的有关知识来推导公式Cα-β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cosα,sinα),=(cosβ,sinβ).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cos(α-β)=cos(α-β).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cosαcosβ+sinαsinβ.于是,有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依据向量数量积的概念,角α-β必须符合0≤α-β≤π,即在此条件下,以上推导才是正确的.由于α,β都是任意角,α-β也是任意角,因此,须研究α-β为任意角时,以上推导是否正确.当α-β为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个角θ,θ∈[0,2π),使cosθ=cos(α-β).若θ∈[0,π],则·=cosθ=cos(α-β);若θ∈[π,2π],则2π-θ∈[0,π],且·=cos(2π-θ)=cosθ=cos(α-β).于是,对于任意角α,β都有2.教师提出进一步拓展性问题:本节问题情景中,涉及如何用sinα,sinβ,cosα,cosβ来表示sin(α+β)的问题,试探索与研究sin(α+β)的表达式.点评这篇案例设计完整,思路清晰.案例首先通过问题情景阐述了两角和、差、三角函数公式的产生背景,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借助于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对α,β,α-β为锐角时给出证明,进而用向量知识探究任意角的情形.这些均体现了数学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同时,例题与练习由浅入深,完整,全面.总之,关注学生的已有基础,充分利用归纳、类比等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建立Cα±β模型.这种设计思路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同时及时巩固,应用,拓展延伸,体现了对传统的中国式数学教学精华的继承.如果能在结束时再创设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反思的环节,可能会锦上添花.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