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宋翎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定阶级的精神生产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它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并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有效地借鉴和吸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创新。本文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借鉴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创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社会价值观的发生、发展是同它的文化、历史的积累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所以,新的社会价值观的构建和认同教育,应当十分注意从传统价值观中选择、提炼有价值的合理成分加以继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离开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环境的制约,它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上进行,因而需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加以研究和分析,并对之进行借鉴与创新。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下进行的,因而总是打上一定社会的烙印,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我国古代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形成礼教严密的宗族组织,政治上形成一套等级严密的君臣官僚制度。由于生产力水平还很不发达,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不高,人与人之间形成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培养服从型人格为目标。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个人的主体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只有依赖社会整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加上等级严密的宗族组织和官僚制度,君权、神权和族权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三大绳索,人的个性受到压制。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是被动型、依赖型、甚至强迫型的道德人格。(2)以修习各种礼仪为基本内容和方法。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名目繁多、形式复杂的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礼,不仅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就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3)重视人伦关系教育。古代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父、母、兄、弟、子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这五种关系中教导人们的言行。后来,这种家庭伦理又扩大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种关系,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从各个方面论证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认为“爱人者人恒爱之”,这些思想无疑带有等级尊卑秩序的封建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追求人伦关系的和谐及“仁爱”的思想,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4)以“人性善”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古人认为人性有自我完善的可能性,人性善就是关于人自我完善的可能性的理论前提,这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是有善端的,经过学习和修养,“善”才能显露出来。(5)注重教化的方法。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国家和社会组织对道德教育的关注,通过有效的社会教育形式和统治者德行的感化,使社会成员接受和遵守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道德等规范体系,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它一方面要求加强对普通百姓的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统治秩序;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起到道德楷模作用,即统治者要以自己的行为为百姓做出表率。比如汉代设有专门的官职,开展普及性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要求官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当代社会已发生了根本转型,由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由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组织转向以契约组织为纽带的市民社会,由封建君权等级社会进入到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整个社会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个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释放,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得到肯定,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人的独立性得到张扬。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以培养主体性人格为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面对市场,每个市场主体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的处理问题。个人的独立、自由、尊严和人权成为个人基本的存在方式。(2)以公民关系为基本内容。人的全面关系的形成,突破了血缘和地域关系的束缚。在法治社会中,人们之间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准则的公民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单个的政治人、道德人,而首先是一个具有良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和心理素养的社会主义公民。(3)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逐步建立和加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逐步增强,突破了单纯的人性论假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有了经验描述的科学方法。(4)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5)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达到心理相容。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了创新,因而两者既有相似点又存在根本性质的区别。相似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为巩固和维护君王的权力和地主官僚的利益服务,培养忠臣和顺民。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为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此而言,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属性。(2)德育为先的原则。《大学》开篇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论语》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显然,孔子是把德行的修炼作为教育的首位。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3)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某些类似。人类社会存在一些共同的需要和社会关系,对社会秩序的要求也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因而存在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存在某种相似之处,比如教育内容中都包含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正如前文所述,当代社会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人们的实践方式和认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故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根本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核心价值观存在根本区别。古代社会以神学历史观为指导,宣扬君权至上的思想,儒家学说占据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确立的是封建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的是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有着根本区别。古代社会强调社会整体至上和个人对社会的服从,个体消溶在整体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发挥,个人的独立、尊严、价值得到应有的肯定,为个人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不同。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既有的社会道德规范是不容置疑的,个体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和遵循。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走的是认知主义的路线,不再偏重知识教育和行为训练,而是加强了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注重个体道德经验的培养。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1﹒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延续了几千年,凝结了无数道德实践的经验,闪耀着先祖的道德智慧之光,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从整体看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古代道德教育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富有针对性。除了对社会全体成员有一般性的要求外,还对各种不同的群体提出了具体的道德教育理念,以及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家庭教育上,既有形形色色的家训、家书,也有各种家规、家法、家禁、教诲子孙后代如何修身做人。这些道德教育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言简易懂,便于遵照执行。这对于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先进性要求和普遍性要求结合起来,进行分层教育和分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体现言行一致的原则。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他强调道德教育要躬行实践,知行合一,指出人们在进行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时,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而且必须体现在行动中。人的道德品质是知、情、行相统一的三维结构,当代道德教育的认知主义路线过多的强调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践行。(3)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奉为指导思想,认为家庭是国家的缩小,国家是家庭的扩大,家庭和睦则天下安宁,所以特别重视家庭内部的和谐与稳定,重视发挥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孟子、岳飞都受到母教的很大影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都是著名的家庭教育故事。古代中央政府都设有礼部,专司教化,各朝各代礼部所制礼乐都十分浩繁,体现了古代对社会教化的重视。这对于当前处于开放环境中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4)重视自我修养,注重内省的方法。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也说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省是儒家教育人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就是说,一个人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通过内心自省的方式,吸取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最终达到“齐贤”的目的。历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既强调外在的教化,又重视和提倡自我的道德修养,把二者结合起来。这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灌输,但灌输必须与受教育者的内省相结合,防止教育的外在化。(5)发扬古代的优良传统。第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精华,对于加强人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从屈原的《离骚》,到文天祥的《正气歌》,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民为邦本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贵民”、“重民”的精神,对于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供了充足的养料。第四,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对于一个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和继承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挖掘。批判和继承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