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作者:高英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参考文献(28条)1.冯敏高校科研创新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高教探索2005(4)2.贺赛龙宁波高校科研发展的历程与思考[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3.赵克影响中国科技创新需求的障碍与对策[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2005(5)4.黄锡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实验与研究[期刊论文]-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5.杨铭.楼晞.单怡超.贾春萍高校创新环境培植理念探究[期刊论文]-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黄卫华.樊建芳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开发对策[期刊论文]-运城学院学报2005(4)7.郭晓东.周坚.殷录民高校建立科技发展中心的探讨与构想[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8)8.姜澄宇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要求[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2(21)9.闫佳晖.李庆伟高校科研管理目标及其量化体系的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0.赵宏.马会兰.孔凡芳高校教师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马晓波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2(3)12.缪宁陵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期刊论文]-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3.孙建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及实例分析[学位论文]硕士200514.喻洪麟实施科教兴国必须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5.张炜研发经费视角下中美两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3)16.金亚秋关于中国研究型大学在中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地位的一些观点[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3)17.邵一华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大学: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18.邹良玉李东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2004(02)19.高校科技创新浅析[期刊论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20.况立艳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初探[期刊论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21.童桦.唐慧君.唐晖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期刊论文]-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5)22.王章豹.徐枞巍.李姚矿.吴骏高校科研排行性评价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3.郭桂英.姚林.李怀军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2004(1)24.胡金秀.周国强.张炳烛.赵建华.李晓华.张英杰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期刊论文]-经济师2003(10)25.王仁蓉关于高校教师科研业绩量化评估的再思考[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5(5)26.夏劲.涂晶论设立大学科技园的标准[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2005(2)27.谢焕忠实施高校科技创新计划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4(8)28.姜澄宇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要求[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2(2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宋延军.SongYanjun高等院校教师有效激励机制的探讨-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8(4)高等院校管理者必须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高等院校教师的有效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工作激励机制、教师成就激励机制和优秀教师的价值激励机制.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高等院校教师的自我价值.2.期刊论文宋德军.周云峰以学校为本位教师促进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学术发展-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4)学校本位教师发展理论强调建立以学校教师为主导,根据学校教师的现实需要而设计的多范畴发展管理模式.采取学校本位教师发展策略可以为更多的青年教师创造发展自己潜能的条件和机遇.促进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教师学术发展包括教学学术和学科学术两个方面的发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政策取向和策略选择主要表现为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的诉求性结合.3.期刊论文秦胜龙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4)建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全面系统持续的教师教学评估和有力的奖惩,引导、调节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辅之以适当的思想教育,逐渐将外在的教学制度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身需要,将教学规范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使教师自觉地、主动地维护教学质量.4.学位论文罗晓玲高等院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学研究——对武汉地区普通高等院校教师家庭的调查2004进入21世纪,文化消费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消费主流.发展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文化消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研究高等院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揭示文化消费的内在规律及促进文化消费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研究采用阶段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探讨了高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高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教师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人均生活总开支的46.93﹪,超出1992年19.54个百分点;在文化消费总体结构中,文化服务消费水平比文化产品消费水平要高出28.54个百分点,而文化消费具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发展消费占主流,享受消费适当补充,其中教育消费、旅游消费、电子信息消费是当今高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的热点;在消费满意度方面,高校教师家庭的满意度较高.高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特征具有:文化消费动机不太强烈,理性消费意识增强;文化消费兴趣因家庭而异,呈现出多样性,但多样性中也存在着共性;文化消费各消费项目则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发展趋势而言,高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水平将继续上升,文化消费结构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势态,主要趋势是旅游消费、教育消费、电子信息消费将继续升温.总体而言,文化消费具有服务化、智能化、家庭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高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与个体、家庭、社会等因素有关.该研究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消费社会学理论,还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文化消费的现状、特点及趋势,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文化消费质量,同时为有关部门合理调整、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5.期刊论文任三爱关于高等院校教师流动的思考-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2)教师的流动是影响教师队伍的重要方面.合理有序的流动可以使教师水平不断上升,无序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使部分高校陷入人财两空的困境.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积极意义,分析了教师无序流动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促进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措施.6.期刊论文罗晓玲.王绪朗高等院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的特点与趋势分析--对武汉地区高等院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的调查报告-湖北社会科学2004,(7)高等院校教师作为素质较高的消费群体,其文化消费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先导性.近年来,高等教师家庭文化消费呈现出消费动机的理性意识增强、消费水平逐步上升、消费兴趣多样化、消费结构多元化等特点,正朝着服务化、智能化、家庭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7.期刊论文龚束芳.李国义.王金刚.GongShuFang.LiGuoyi.WangJingang加强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由于高等院校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其师德的状况对社会精神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高等院校只有通过开展各种师德教育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关心高等院校教师的特殊需求,加强高等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自觉、自律地进行师德修养,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有用人才,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大的成果.8.期刊论文秦兆伟.QINZhao-wei高等院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的探讨-科技与管理2008,10(2)基于高等院校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及其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因此,以教师工作绩效中的应关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工作业绩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而设计出符合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9.学位论文刘林星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篮球专任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研究2009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和最后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学质量的保证,关键在教师。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作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一员,承担着为学校、科研、管理、训练等部门输送合格人才的重大任务。篮球是“三大球”之一,在体育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篮球课程又是高等院校体育院(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干课程,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专门人才的一部分。作为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的重要支撑,能否培养出适应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关键取决于篮球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否适应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br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的篮球专任教师的基本状况、教学训练状况、科研状况、继续教育状况、思想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剖析篮球专任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篮球专任教师改善的合理建议,为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的篮球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br 研究结果表明:br 1.基本状况br 1)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篮球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高,达到或超过标准只有3所院(系);男教师远远多于女教师,有11所院(系)没有篮球专任女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呈“金字塔型”;教龄结构不合理,教龄10年以下教师比例大。br 2)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向研究生过渡,博士少,距离教育部评估要求和博、硕为主的层次还有差距;职称比例为1:4.8:4.6:1.6,教授、助教偏少,副教授、讲师偏多;学缘结构来源主要集中在5所院(系),有“近亲化”特点。br 3)与篮球教学训练有关知识、工具类知识掌握较好,相关知识有待提高。br 4)双肩挑教师比例大,国家级以上裁判和担当社会职务比例小。br 2.教学训练状况br 1)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大纲执行较好,能按照教学常规准备教学文件,教师的工作繁重;有13.3%和41.7%的教师不承担理论课、无训练经历。br 2)教学风格比较倾向于立法型、评判型、整体型、外倾型;教学训练方法多为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不多。br 3)教师制订教学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的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一般以下占比例较大。br 4)教学改革不乐观;教学训练缺乏创新性,有待进一步加强。br 3.科研状况br 1)科研目的不够端正,主要是为评职称的需要,投入科研内在动力不足,主动积极性需要提高。br 2)论文数量少、核心期刊比例小,著作和科研课题人数总体较少,承担的课题级别较低,科研整体实力不强,科研与实践结合不够。br 3)学术潜力较大,但学术氛围不浓,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br 4.继续教育状况br 1)继续教育必要性认识较好,但实际接受继续教育次数少,有近1/3没有参加过,学校较为集中,有50%的教师选择到体育大学。br 2)质量效果一般,经费紧张是影响继续教育最主要的因素。br 5.思想状况br 1)大多数教师工作态度认真,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政治素质过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