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制资料全集一、名词解释1、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研究动物疫病在畜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疫病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2、传染过程: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和动物机体做出的反应这一对立统一的过程。3、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一过程成为感染。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5、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对多种抗原物质,而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生理性免疫应答。6、特异性免疫:动物患某种传染病痊愈后或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机体常可抵抗同一种病原体再次的感染,这种有针对性的免疫能力称为特异性免疫。7、内源传染:即病原体以非治病状态存在于健康动物体内,当受到不良影响,机体抵抗家降低,导致该病原体活化,毒理增强,并开始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感染发病。8、混合传染:由两种或两种一上不同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在同一动物体内同时发生。9、隐性传染:动物感染病原体后不呈现任何临床症状,且多为慢性经过,但用血清学或变态反应可以查明病原,此种传染称为隐性传染10、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取死亡转归的一种病毒感染。其与持续性感染的区别,在于疾病的过程缓慢,但不断发展且无例外的死亡。1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时起,直至出现最初的一些临床症状为止,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12、前驱期:潜伏期过后直至某种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出现之前,这段时间称为前驱期。此期主要呈现大多数传染病初期的一般症状。13、明显期:典型的发病期,即于前驱期之后呈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典型临床症状或者全部主要症状时称为明显期。14、转归期:分三种:一是痊愈,即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消失,病畜逐渐恢复健康。二是带菌动物,即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扔携带菌,如慢性猪瘟。三死亡,即病情恶化,病畜死亡。15、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畜禽群中发生、传播的过程,也是病原体不断转移,更换宿主的过程。16、传染源:指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1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另一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18、传染性:动物具有传染能力所持续的时间和能传播病原体的相对量。19、直接传播:是易感宿主通过与感染动物的物理接触或与感染宿主的传染性排出物接触而引起的传播。如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牛与易感牛发生物理接触可引起直接传播,而犬瘟热易感犬与病犬的尿液或者粪便接触也可引起直接传播。20、间接传播:此种方式涉及中介载体,将感染从感染宿主传播给易感宿主。载体可以是有生命和无生命,通常称为媒介,多数情况下的媒介是指活着的携带者。21、机械性媒介:传染性病原体在其中不发育不增殖,仅把它们机械性的运载给主要或者次要宿主的媒介。22、生物学媒介:在传播给自然宿主和次要宿主之前,传染性病原体在其中经历生活史的一个必要阶段或进行增殖的媒介,称为生物学媒介。23、水平传播:是动物群体的一部分传播到另一部分,如流行性感冒从一匹马传播到同厮的另一匹马。24、垂直传播;是通过在子宫或者卵子阶段感染胚胎或者胎儿,将感染传给下一代。可分为遗传性传播和先天性传播。25、畜禽群易感性:指畜禽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容易感受的程度,它取决于构成该畜禽群的每一个动物的易感状态和易感者在该畜禽群中所占比例。26、散发:疫病发生无规律,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理零星地散在发生,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关系时成散发。27、地方流行性:在一定地区和畜禽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动物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28、流行性:所谓发生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禽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它没有一个病例的绝对数界限,而仅仅是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29、发病率:表示畜禽群中在一定时间内新发生的某种传染病病例数与该时间内平均动物头数之比。30、死亡率:表示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某种疫病而死亡的病例数与该年内平均暴露动物数之比,通常以100为基础。死亡率=(该年内某病死亡数/同年内平均暴露动物数)x100%;31、致死率:指因某种传染病死亡的动物头数占该病动物总数之比。致死率=(某病死亡头数/该病患畜总数)x100%;32、流行指数: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传染来源与可疑感染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流行指数。33、流行潜力:病原体的毒力和感受性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流行潜力,它以百分数表示。34、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在一定的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现象,称为季节性。35、疫源地:指传染源及其排除的病原体可以到达的地区。包括传染源的停留场所,被传染源污染的物体、环境以及该范围内有感染可能的动物和储存宿主。36、个案调查:又称个例调查,是对于个别发生的病例或未明原因疾病的病例以及病畜的圈舎和周围环境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37、消毒:是杀灭或消除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38、免疫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染动物的一种手段,是防疫动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9、预防接种:为防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有计划地对一感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40、紧急接种:发生疫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群进行的免疫接种。41、灭活疫苗:以强毒菌、强毒种经人工培养,用理化方法将其杀死(灭活)后制成的生物制品。42、弱毒疫苗:由弱毒菌、强毒株所制成的生物制品。43、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所在的地区。44、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疾病和病原体不依靠人而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这种疾病称为自然疫性疾病。45、人兽共患病:一种疾病和病原体不依靠人而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这种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46、检疫: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的技术方法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阻止疫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传播。47、新发传染病:新发生的疾病,有明显的人畜共患病的趋势,尽管人工改造在特殊的环境下生成的病原。48、强制免疫:国家采取的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病种,确定免疫制品以及免疫程序,并且对免疫程序检测和上报。49、周期性:某些传染病在一此流行之后有规律的经过一定间隔期之后,再次出现发病上升的现象50、前瞻性调查:为了研究某种因素或者某组因素是否与某病的发生有联系所进行的调查。二、简答题1.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及意义答: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身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外界排除毒物,但常缺乏临床症状,或其症状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若以此种动物的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以成功地引起感染。如CSF、FMD、PRRS、PR。临床意义:1.长期的亚临床感染。(展开举例)2.隐蔽的、危险的传染源。3.持久的疫源地存在。2.举例说明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一定地区内各种疾病的种类、分布、流行概况。如调查长春地区畜禽易发生哪些疾病。如猪瘟、新城疫、禽流感等,以及各种疾病的分布流行概况如何,是呈散发还是流行性等。2.研究某种疫病在一定地区分布和流行情况。如调查长春地区猪瘟的分布和流行情况,有多少猪场发病,研究其分布状况及发病情况,相应的发病率、死亡率等。3.研究并阐明某种传染病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下的流行规律,以便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发生和流行。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有蚊类传播,在夏季炎热吸血昆虫诞生的地区,蚊类生长繁殖快,易使该病例增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消灭蚊类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发生。4.研究某些疫病的原因与发病机理,探索新的防控措施。5.研究某些病因的性质与功能,探索新的诊、检、防手段。6.研究影响某些疾病流行的外在因素。如由于天气变化下雨等原因,猪易得流行性感冒。空气过于潮湿,鸡易得球虫病。7.研究各种传播媒介的分布,功能等。如蚊类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媒介昆虫,在夏季气温上升,易发生。8.研究各种病源的功能性质基团及免疫增强剂等,提高特异性免疫效应。3.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特征:1、传染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特定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每种传染病都具有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如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没有猪瘟病毒就不会有猪瘟的发生。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从患传染病的病畜体内排出的病院微生物侵入到另一有易感性健康畜体内,能引起同样的疾病。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在一定时间内某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散播形成流行。3、被感染的机体可发生特异性反应。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与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改变,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查。4、具有特征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病种特有的综合症状和一定潜伏期和病程过程。如布氏杆菌有一定的潜伏期,临床表现母畜流产、公畜睾丸肿大。5、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如小鹅瘟为小肠内有栓子6、耐过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时期内或终生不再患该种传染病。4.了解潜伏期长短在流行病上的意义。1、确定检验隔离的期限。如炭蛆杆菌最长潜伏期为14天,所以检疫期也是14天。2判断传染媒介的种类和数量。如畜群中有多数动物发生某种传染病,其首末病例发病的日期间距不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则所有动物的感染可能来源于同一种传播媒介。如蚊累是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3判断流行病程的长短。通常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流行快、过程短、多为爆发性,如:新城疫、禽流感、口蹄疫等,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则流行慢、过程长,如马传贫长达到数年。4、预算病畜的感染日期。从出现临床症状之日向前前推一个潜伏期、即为病畜最初的感染日期。我们可以据此推测相应的发病原因,如感染那日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如有外来人员等造成发病。5、确定紧急免疫动物的观察期限。某些病畜发生传染病后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但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接种后仍有发病的可能,对这些动物就应该加强观察观察和确定观察的期限。6、了解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不是危险的传染源。处于潜伏期的动物可随着粪便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向外界排菌和排毒,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我们据此相应的饲养管理。更具潜伏期的长短,实施有效的措施。7、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在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之后隔一个潜伏期,若仍无发病情况,则说明防疫措施效果较好5.举例说明动物传染病是如何发生和发展(以口蹄疫(FMD)为例)疾病的发生:FMD通过呼吸道/消化道途径感染易感偶蹄动物,病毒血症之后FMD再靶器官内繁殖,引起组织病变以及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口腔、乳房等部位水疱,溃烂,脱壳,动物心肌炎。临床表现:TPR增高,食欲下降,流涎,站立不稳。疾病的发展:感染或者病死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途径侵入新的易感个体导致个体之间的传染。环境/社会直接影响下,群体动物发病,疫病流行或者最后的有效措施下疾病终止。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畜禽中的发生,传播过程也是病原体不断转移、更换宿主的过程,传染过程是个体行为,流行过程是个体到群体的过程。传染病要在畜禽中发生和传播必须首先发生传染过程,个体发病,再把病原体传播到新的易感畜体,形成新的传染。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的发生和连续的传播。动物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体。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的畜禽基础和生物学基础。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但是不相关,新的传播途径都不可能发生。6.举例说明垂直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意义垂直传播是通过子宫或者卵子阶段感染的胚胎或者胎儿将感染传递给下一代。可分为遗传传播和先天性传播。遗传传播:疾病是有双亲基因组携带,如反转录病毒在宿主基因组有已经整合的病毒DNA拷贝,是遗传传递的一个过程。先天性传播:子宫中或者卵子中获得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