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试-复习-要点-背诵点(精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复试要点(精排打印版)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中国的语言和风格来表达马克思主义;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2、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3、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5、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列主义基本原望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6、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8、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9、与时俱进: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1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代指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1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赎买政策最早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列宁想在俄国实现,未能实现的赎买政策。这一政策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的政策。在中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对其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国有化。赎买形式有加工定货、统销经销、单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分配利润、定息、高薪等实现赎买。同时,让他们参加企业的劳动,在劳动中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的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这个设想为中共八大决议所采纳。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1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4000美元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大局: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二十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6、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19、创新性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20、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是指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一开科技进步、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经济小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主要特征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21、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22、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23、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25、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总结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26、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9、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以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物质相对丰富、文化充满活力、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物质和制度基础。3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1、和平发展道路: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1954年4月签订的中印关于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首先提出的。同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又重申了这些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现在,这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3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