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背诵全文2、了解中国古代君子修身养性,洁身自好,直面显示的精神追求3、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背诵全文。了解中国古代君子修身养性,洁身自好,直面显示的精神追求。教学难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有关莲花的诗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对于莲花的偏爱,中国古人喜爱莲花的原因究竟何在?向周敦颐一探究竟二、检查预习效果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请一个同学根据课文注释翻译全文。爱莲说: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可爱:值得喜爱。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用清水洗,这里指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意思是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亵玩:亲近而不庄重的玩弄。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当然。三、“托物言志”1、“爱莲说”即是“谈爱莲”,在作者看来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板书: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牵扯攀附权贵香气香远益清—享有清誉姿态亭亭净植—正直欣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如君子,不可侵犯主旨: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作者“独爱”莲花的原因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的象征3、何谓“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4、讨论:作者托“莲花”的各种特点,分别言了自己怎样的“志”?5、重点品读:(1)在人世之中,淤泥可能象征什么?何谓“不妖”?现实中有这样的情况吗?“淤泥”和“清涟”分别象征人生之中怎样的不同境遇?这两句告诉我们君子应对自己有怎样的道德要求?(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种形象化的说法,其实分别意在表达什么?君子的“中通”从何而来?君子的“外直”是要展现什么?你如何理解“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中的“香”可能指什么?为什么“远”反而“益清”?(4)莲花生长于水中,故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的这一特点与君子的品德操守又有什么共同之处?6、莲花天生就是象征君子品德的吗?托物言志的内在合理性:要写好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四、为何写菊、牡丹1、作者还写了哪些花?为什么要写这些花?作者认为“莲”“菊”“牡丹”三者境界有何高下之分?2、作者对陶渊明爱菊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认为“菊”象征的精神追求不及“莲”的原因是什么?菊象征隐逸,背后是道家回避现实的思想。莲更为积极,背后是儒家重视现实的思想。3、作者这样的想法,从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得到照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从这个角度思考,作者“托物言志”还言了哪一层“志”?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五、作业周敦颐爱莲花,郑板桥爱竹……你是否也有寄托自己心志的心爱之物呢?模仿《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之法,写一篇属于你自己的《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