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合格率差强人意线缆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作者:本刊记者张进雅发布时间:2010年4月9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时下,“三鹿”奶粉事件及由此引发的食品质量问题已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打开尘封的记忆,相信3年前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的那场大火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2005年12月15日16点30分,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熊熊大火仿佛从天而降,将人们困在火海中,直到21点左右,大火才被扑灭。这起事故造成37人死亡,95人受伤,可谓建国以来卫生系统最大的一场火灾。最后认定的事故原因,牵扯到假冒伪劣的电线电缆问题。类似的事故并不少见。据统计,目前全国发生的火灾事故中,有三分之二与电力电缆质量问题有关。在过去的10年内,电力系统因电缆着火蔓延成灾的重大事故逾百起,累计烧毁电缆32万米,供电量的损失达100多亿元,恢复重建工作耗资大、费时长。专家指出,大量运行于输配电系统中的劣质线缆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及人身财产安全。因此,质量问题已经成了线缆行业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线缆行业大而不强线缆是用于传输电力、传输信息和实现电磁能量转换的一大类电工产品。线缆产品被称为国民经济的“神经”和“血管”,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配套产品。我国的线缆工业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无到有,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的。近15年来,我国线缆行业年均增长达15%以上。截至2007年,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667亿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线缆生产国。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工艺装备水平还是产品技术水平都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理事长高庆国指出,我国是一个巨大而且还在不断成长壮大的市场,中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线缆产业的产值仅占世界线缆产业的15%左右,这个巨大的市场还有许多的发展空间和空白点,有待于开发。如火如荼的电力建设,为线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舞台。自2002年秋季开始的“电荒”促进了我国电力尤其是电源建设的快速发展。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西电东送、骨架电网升压扩容、全国联网等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为线缆行业提供了机遇。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供的经济发展阶段电力消费指标预测,2010年电力需求为3.4万亿千瓦时,2020年将达到6.1万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显示,公司在电网建设上的总投资将达到8500亿元左右,全国的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新一轮大电网和大城网建设与改造,又掀起新一轮线缆行业扩张高潮。高庆国说,“目前我国线缆企业的现状可以归纳为‘多、滥、乱’。我国线缆企业数量达5000余家,但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行业重复投资现象突出,生产能力过剩。许多根本不具备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业’得以混迹于线缆行业中。”据了解,城乡电网改造时,不少企业一拥而上生产架空导线、交联电力电缆;重视发展高新技术时,又有不少企业投入生产高压电缆和光纤光缆;近年来又有不少企业投资生产汽车类电线,尤其是外资进入国内高压电缆、光缆和特种线缆市场,使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品牌影响力薄弱,造成了线缆行业的无序竞争。真正能够在国家重大项目上具有中标能力的不超过50家。目前,行业市场化运作机制明显增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以资产计算,国有经济成分仅占15%,三资企业占近25%,而民营经济成分达60%以上。在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前十名的企业中,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线缆行业最主要的经济力量。从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成为线缆产业最重要的制造区域,占全国62%的资产形成60%的销售额,并赢得行业64%的利润额。近几年,我国线缆企业一直上演行业洗牌。就全国最大型的几家电缆企业来看,企业兼并、并购、资产重组十分激烈。亚洲最大的沈阳电缆厂已经解体,其中的主导产品——超高压电缆已成为日资的沈古电缆公司。上海电缆厂已不复存在,其三分之二的资产已经与日本藤仓合资。国企被并购既演绎出我国国有线缆企业的一种悲壮,又演绎出他们的命运。外资陆续进入我国线缆行业,无疑加剧了行业竞争,国外同行以较快的速度将资本和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与国内线缆企业合作,中国的线缆行业已由单一的经济转向了多元化所有制的体制。国内几千家本土线缆企业主要围绕利润不足20%的中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30家左右的全球厂商分割利润高达80%的高端市场。即使在低端市场,本土品牌也活得并不舒服,一些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竞相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产品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严重制约着我国线缆行业的发展。质量“软化”行行有本难念的经。线缆质量问题一直让厂家和用户头痛不已。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屡禁不止,非标产品盛行,不但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还使依法生产的企业及经销商步履维艰。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最近几年由线缆产品用户、工程监理、部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市场(工地或销售点)现场抽取的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样品的合格率也就在20%左右,涉及到的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使用的原材料不合格、导体面积偏小,绝缘和护套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等。质量之差可谓触目惊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吴长顺介绍,抽检样品的来源是已经使用上的线缆产品或正在安装或准备安装的电缆,这些样品的检测结果能够真正代表线缆整体质量水平。而所谓的国抽、许可证和各种认证所需要的、企业已有所准备的被抽取的代表样品,检测结果仅仅说明企业有能力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不能代表现在流通或将来流通的产品质量水平。据统计,近年来强制性认证复查抽样检测结果的平均合格率为87.7%。吴长顺告诉记者,对这些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分析发现除了电缆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控制问题造成不合格外,原材料不合格而造成电缆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也相当高。因此,想要生产合格的电缆,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控制。而目前国内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采购原材料的原则是谁的价格便宜就买谁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产品质量问题中,目前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名不副实,挂羊头卖狗肉。例如型号中是氟塑料绝缘符号,实际产品中是聚氯乙烯或者是聚乙烯或者是硅橡胶绝缘材料;型号中是氟塑料护套符号,实际产品中是聚氯乙烯或者是硅橡胶材料;型号中是阻燃符号,实际产品是普通产品;型号中是耐火产品符号,实际产品中没有云母层;型号中是低烟无卤产品符号,实际产品是聚氯乙烯绝缘或护套;型号中是交联聚乙烯产品符号,实际产品是聚乙烯。此种行为的结果不仅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名不副实的产品型号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经常有人询问某个电缆型号是什么意思,这个电缆型号只出现在某个标书的文件中,其实此电缆型号只有某个设计院和某个企业或某个销售员知道是什么意思,其他人一概不知,当提供电缆时才发现是个很普通的电缆。”吴长顺坦言。谁之过?为什么假冒伪劣电缆总是打不死,打不绝呢?高庆国分析认为,产品质量水平下降,源于恶性竞争和生产能力过剩。前几年大家还是在议论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从目前的生产能力统计看无论是什么产品其生产能力都是过剩的,但现在仍有不少地方在大兴土木,兴建气派和规模更大的线缆制造基地。整个线缆行业失控而且过度的扩大投资生产规模,形成了星罗棋布的立塔,纵横交错的悬链线的“壮观景象”。以前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为什么要引进那么多生产线,现在连中国人自己也搞糊涂了这样的竞争投资,将来的结果是什么?目前,我国线缆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其中95%是中小型企业。企业重复投资、盲目效仿跟进造成了部分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不得不在各方面压低成本。检测不合格线缆的生产企业大多数是个体生产者,企业规模小,设备较简单,技术相对落后,几乎没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有些企业根本没有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记者了解到,我国许多线缆厂只是个体作坊,一间破旧的房子就是工厂,所谓生产设备只有一台陈旧的挤塑机,加上一个印字轮,有的连印字轮都没有,几个孩子在剥回收的的旧电线,妇女则在一旁整理回收的旧变压器,电机等,并把它们拉成丝,男人们则坐在挤塑机旁,机头还点着明火,成捆的电线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一个村子能有几十家这样的电线作坊。试想这样生产出的电线电缆,质量能有何保证?作为“料重工轻”的行业,铜、铝、塑料等原材料在线缆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因此,原材料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线缆产品的质量。从2004年开始,铜材价格的暴涨,导致原材料成本在不到30个月内持续增长到原来的3倍。起初不大的涨幅能够被市场消化,但超出限度之后,线缆企业只能从利润中消化。利润危机犹如一股肆虐而来的飓风,席卷了整个线缆行业。线缆企业就像即将崩盘的股市之于那些被套牢的股民,数字每跳一下就会撕心裂肺。当再超出限度后,线缆企业便陷入了以牺牲质量和服务为代价来控制成本的非理性竞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即形成:竞争——廉价——质次——竞争的恶性循环。然而,不管什么产品,只要价格稍低于同类产品,便有用户青睐。线缆市场亦是如此。招投标本来是阳光采购的好方法,但我国线缆行业在买方市场情况下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进行采购。世上没有免费的大餐,便宜没好货,招标单位拼命压价、低价中标,根本不考虑产品的性价比,有些产品价格比原材料成本价还要低,给伪劣产品提供了明正言顺的倾销场所。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也隐藏着腐败的因素。分析线缆质量差的原因时,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邢玉久指出,线缆行业下游客户大多是国家大型工程或是国家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等行业,线缆企业无法与强势的买方市场公平对话。目前国内一般仍为1-8-1的付款方式,甚至还有1-4-4-1的,这就给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增加了额外的难度。一些合同不但收不到预付金,还要向客户支付“保证金”,企业资金运转艰难、经营风险巨大。虽然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产品价格却无法随行就市,可以说绝大部分的风险都由企业单独承担。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无法回避风险的情况下,捉襟见肘,要求得生存,只有以次充好。据了解,目前,国内的线缆市场管理非常混乱,在这个圈子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使一些出自正规厂家的优质电缆,到了中间商那里也会变成“三无”产品。中间商会除掉电缆的厂址、出厂日期、质量检单等标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次充好,电缆的优劣全凭销售商一句话。高庆国坦言,质量监督不到位是劣质低价电缆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虽然说线缆产品总体质量下降的因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线缆生产厂家为了生存开展了长期而持久的恶性“价格战”,使我国线缆价格持续走低,而相关市场管理部门又没有在产品质量方面给予有力的控制,使高质量的线缆产品和质量低劣的线缆产品一样“享受”着市场的低价格,这样,市场竞争的结果自然是低劣产品战胜高质量产品,我国线缆产品质量的滑坡也就不可避免了。质量与品牌和谐共舞面对痼疾,如何解决?线缆质量问题是个庞杂的工程,要提高需多方通力合作。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企业、消费者,都有责任担当。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工夫,走以质取胜之路。据了解,线缆行业的企业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有三大类:根本就不想生产合格产品的企业;想做好而不能做好的企业;确实要做好的企业。根本就不想生产合格产品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部分生产企业认为取得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就有了挡箭牌,可以为所欲为、偷工减料、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生产出劣质或不合格产品。“对于这类企业,监管部门要天天查认证,将其‘挤死’;用户低价采购,将其‘逼死’;执法部门将其‘咬死’。”线缆行业的一位专家强烈表示。一些好的企业,坚持以责任铸造质量、以诚信引领发展,长期以来坚持对市场提供合格统一的质量标准,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从未动摇。但面对市场恶性竞争环境,却遭遇很难找到价值支撑点的尴尬,甚至冒着被市场孤立的风险,遭受着被动的困惑。昆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福忠无奈地感慨,目前,行业内同质竞争异常激烈,有部分企业采取了非理性竞争方式,从长远利益看,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既损害企业自身,破坏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