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的发展和趋势前言城市供水现状城市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上海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前言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决策下,我国城市给水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城市供水现状综合生产能力供水量售水量用水普及率人均日用水量管道长度产销差从业人员城市供水现状综合生产能力:水厂总数1450座,供水规模12265.05万立方米/日供水量:253.54亿立方米,平均日供水量6946.30万立方米/日售水量:204.85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97.24亿立方米,占47.47%;工业用水53.74亿立方米,占26.23%;非居民用水42.01亿立方米,占20.44%;特种行业用水2.19亿立方米,占1.07%;其他8.38亿立方米,占4.79%城市供水现状用水普及率:城市用水人口28785.17万人,用水普及率96.34%人均日用水量:人均日综合用水量191.80升/人/日,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32.43升/人/日管道长度:138137.18公里(管径大于等于75毫米)产销差:16.71%从业人员:27.98万人城市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短缺供水设施老化,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水质标准偏低水价改革不到位公众节水意识低供水企业改革进展滞后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缺水严重的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缺水城市从北方和沿海的部分城市,已逐渐扩大到内地,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短缺20XX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我国城市年缺水分别为36.1亿立方米、28亿立方米、24.7亿立方米和15.6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源量不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及水污染的加剧,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供水设施老化,水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社会经济发展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一些城市在开发新水源上,投入大量资金,却不重视节水,城市节水工作滞后;城市供水系统老化,跑、冒、滴、漏问题严重。供水水质标准偏低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订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存在着项目少、标准低的差距,尤其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检测项目更少,饮水标准制订颁布的周期较长。20XX年X月起,国家卫生部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XX年XX月起,国家建设部执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XXX-20XX)。但都不是国家标准。水价改革不到位当前的水价政策难以起到经济调节作用,不足以促进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中水回用设施建设缓慢;水价对企业供水成本的有效约束机制尚未建立,成本和水价相互攀升,导致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公众节水意识低宣传教育工作薄弱,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供水企业改革进展滞后供水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政企、政事不分,依赖政府思想严重,核算管理粗放,缺乏节水降耗的内在动力。城市供水的发展趋势建设引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紧张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增加供水能力,工程投资多元化不断提高供水水质加速水务市场化进程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工作开展建设引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紧张为满足城市迅速发展对水的需求,各地兴建了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供水体系,大大提高了这些水资源短缺城市的供水能力,有效缓解了城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在沿海地区为充分利用淡水资源,采用在河流入海口处修建水库,以利用潮汐的间隙,伺机取蓄淡水供城市使用。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对城市与农村、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统一实施取水许可,有效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同时,为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全国已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制定了用水定额。增加供水能力,工程投资多元化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增加供水能力。供水工程投资多元化成为必然,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将进入供水行业。国家计委《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税收机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供水能力,工程投资多元化据资料统计,全国引进外资建设的给水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的共129项,规模2811万立方米/日,总投资287.7亿元人民币,引用外资额为16.57亿美元。19XX年-19XX年,仅19家自来水厂引进的设备费就达1.84亿美元。不断提高供水水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同时合成有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对健康造成重要威胁。不断提高供水水质国家建设部2005年6月起执行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检测项目大幅增加,由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规定的35项增加到93项,加上分量检测项目,总项目达101项;二是对项目的限值有更严格的要求:三是明确水质评价点为“龙头水”。不断提高供水水质因此,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是供水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将采用以下技术路径予以实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富营养化水的除藻技术饮用水的消毒技术膜处理技术加速水务市场化进程供水行业管理模式从政府直接经营向监督管理转变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问题,各地积极探索水务体制改革,实现涉水事务统一管理。根据WTO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城市供水行业必须实行政企分离,建立高效率的政府监管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政府有关部门主要做好市场的准入和退出监管,产品与服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监管等。加速水务市场化进程供水企业将加快改革步伐入世后跨国水务集团将大规模进入我国供水市场,国内供水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供水企业加强管理、严格成本控制和强化投资约束,同时加快资产重组、增强竞争能力,是供水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水价的制定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反映水资源价格和供求关系,并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利用价格杠杆,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水价改革要初步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科学的水价计价方式,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有50多个城市、10个大中城市、10多个县(区、市)实施了阶梯式水价,300多个城市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城市供水初步实现由福利型向商品型的转变。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工作开展为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建设部于19XX年起开展节水型城市的建设;自20XX年起,国家水利部在甘肃张掖、四川绵阳、辽宁大连、陕西西安相继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省级试点94个。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工作开展此外,全国各城市加快了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开展了各类节水示范区建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XX年的55%提高到20XX年的62%,城市年节水量约38亿立方米。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工作开展继续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及无线传呼、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社会调查、设摊咨询、专题讲座、专家座谈会、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日常宣传与“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点宣传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节水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水忧患意识。主要问题分析水源地建设滞后供水水量存在新一轮的缺口供水水质有待进一步改善供水管网安全有待进一步提高郊区集约化供水框架尚未形成发展目标水源目标水量目标水质目标郊区集约化供水目标管理目标服务目标主要任务水源地建设及原水系统市属水厂系统市属水厂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设施郊区集约化节约用水市属水厂系统中心城区供水水质达到国家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到20XX年,完成所有市属水厂处理工艺达标改造。规划新建4座水厂,扩建4座水厂,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水厂总供水规模达到804万立方米/日,增加88万立方米/日。同步完成20座泵站的建设和更新改造。市属水厂供水管网按照城乡一体、一网分片的规划格局,以提高供水水质和提高供水安全性为主线,结合水厂新建、扩建,结合北外滩和世博会等重点地区的建设,结合部分年代久远、无内衬和易爆易漏管道改造,结合城市规划道路工程建设,敷设相应的输配水管网,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到20XX年,共敷设输配水管和改造管网约810.4公里。二次供水设施逐步理顺供水管理体制,由供水企业实现管水到户;有步骤地进行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全面改造,建立长效管理。到20XX年,计划改造室内管1.5万公里,屋顶水箱11.4万只,泵房、地下水池8700只,自来水表350万只。郊区集约化企业集约化重组原水集约化建设水厂集约化建设管网集约化建设管网集约化建设加强中心水厂向周边地区管网延伸,管网集约化改造861公里,淘汰和兼并98座乡镇水厂,严格控制郊区地下水开采总量,同步关闭217口深井。节约用水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推进洗车行业节水积极推广节水器具水价调整建议推进洗车行业节水洗车水回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对水环境综合治理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到20XX年实现洗车业持证经营率90%以上,使用循环装置,年节水量800万立方米,需要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水价调整建议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在具备抄表到户的条件下,居民生活用水逐步实行三级阶梯式计量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