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第三课:东海之大乐“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思考:苏东坡为什么会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认识的局限导致他错改了王安石的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2、追求高尚境界,谦虚谨慎,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第一则选文课前检测请准下列字词的读音1、涘sì9、跗fū2、闾lǚ10、虷蟹hán3、罍lěi11、絷zhí4、稊tí12、適tì5、汒máng13、商蚷jù6、喙huì14、跐cǐ7、甃zhòu15、奭shì8、呿qū16、潦lào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吾常闻少仲尼之闻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十年水潦,而水弗为加益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shǎoyùtàixìanwèitài百川灌河东面而视始旋其面目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古义:脸朝东。今义:方位词,东面。古义:脸,面部。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古今异义至于北海见笑于大方之家子之难穷也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穷:古义:尽。今义:贫穷。古今异义•拘于虚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多:赞许,称赞,推崇。古今异义词性活用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3、东面而视4、我常闻少仲尼之闻5、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流”)(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少”—“小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把…看轻—“轻视”)固定句式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者,……也,表判断)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认为……是”)特殊句式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又奚以自多莫吾能若也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学习第一则【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之间、水中洲岛与两岸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原文】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译文】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译文】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调转)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望着海神若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的道理多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原文】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译文】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看不起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原文】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难以穷尽,我如果不是到了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原文】北海若曰:“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译文】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地域的局限;【原文】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译文】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固定、局限);【原文】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译文】对穷乡僻壤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原文】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译文】如今你从岸崖中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原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状语后置【译文】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原文】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译文】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原文】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shǔ)。【译文】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以数量来计算。【原文】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bì)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译文】但是我未曾凭此夸耀自我,我自以为形体被天地包容(在天地之间掩护形体),从阴阳那里汲取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原文】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译文】正存有相比显得少(的自我认识),又凭借什么夸耀自我呢?【原文】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译文】计算一下天下在天地间,不像小土堆在大泽里吗?【原文】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大仓乎?【译文】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稊米在大仓里吗?【原文】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译文】称天下的事物为‘万物’,人类只是占万物中的一类;【原文】人卒(jīngcuì精粹)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译文】人类聚居在天下粮食生长的地方,车船通达的地方,个人只是人类中的一员;【原文】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译文】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身上吗?【原文】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译文】五帝禅让的,三王争夺的,仁人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劳碌的,都是如此而已。寓言河伯:自以为美(孤立、片面)北海若:不夸耀自己的美(智慧、全面)形成对比结构黄河开阔不辩牛马东海无际不见水端河伯自满欣然自喜于是焉河伯自责望洋兴叹于是焉自我反省:恐见笑于大方之家合作探究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本则故事的理解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本则故事的理解第一、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第二、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增添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自大由于无知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别人之下,把自己当人;在别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尊重自已,尊重他人。所以,我认为河伯在感叹大海的宽广时,千万别忽视了自己的价值,黄河必定也是宽广的伟大的。大海、黄河,甚至还有小溪沟,他们所处的角度,都有可能是我们每个人所站的位置。河伯不如大海,但小溪沟也不如河伯。“肯定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一片风景”。为什么是“秋水”,而不是“春水”?秋水,指人成年之后的后天道物,水比道,秋比年长成人之后。因年长后视听言动大增,又加酒色财气欲念思虑,巨细皆来烦扰,后天道物需求甚多,故用浩浩秋水比之。秋水阴寒,为肃杀之水,利少害多,非比春夏之水,如在童幼青少,道物外耗有限,且身内道物之化尚未成水,无非氤氲(yīnyūn)之气而已,故言秋水而不言春水。选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庄子散文想象奇特、汪洋恣肆的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点拨】如以“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来写水流之大,简洁有力,朴实生动;“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写出了渤海之大,用“不盈”“不虚”“不变”“不知”写出了大海之大;写河伯,忽然骄盈,忽然沮丧,写得淋漓尽致;写海神,“比形于天地”“方存乎见少”表现出他的大境界。通过这些语句,可以领会到庄子散文的特点。学习第二则【原文】公孙龙问于魏牟[móu]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译文】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就学习先王大道,年长后通晓仁义的行为;【原文】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合、离:使动用法然、可:意动用法【译文】把事物的同和异合而为一,把事物的硬度和颜色分别开来;以不然为然,以不可为可;【原文】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译文】穷尽百家的智慧,穷尽众口的辩才。我自认为已经是最通达事理了。【原文】今吾闻庄子之言,汒[máng]然焉异之;汒:通“茫”,迷惑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译文】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迷惆不解;【原文】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huì],敢问其方。”与:助词,表疑问【译文】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了,请问其中的道理。”【原文】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机:通“几”,小桌子。坎:坑。【译文】魏牟凭靠小几叹息,仰天而笑说:“难道你没有听说浅井之蛙的故事吗?【原文】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与:助词,表感叹。【译文】井蛙对东海之鳖说:‘我多么快乐呀!【原文】出跳梁乎幹[gān]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状语后置【译文】出来就在井栏上跳跃,进去就在井壁破砖瓦上休息。【原文】赴水则接腋持颐[yí],蹶(jué)泥则没足灭附(fū)。【译文】进入井水中,井水就浮着我的两腋,拖着我的下巴,踏在井底的泥巴上,泥巴就盖没了我的脚背。【原文】还视虷(hán)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宾语前置【译文】回头看看井中的孑孓、小螃蟹、小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啊!【原文】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ì]坎井之乐,此亦至矣。【译文】况且占据一沟水,跳跃或站立在浅井中的乐趣,这也就算达到极点了。【原文】夫子奚不时来人观乎?’【译文】先生何不时常进来看看呢?’【原文】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zhí]矣。【译文】东海的鳖左脚还没有踏入井中,右膝就被绊住了。【原文】于是逡[qūn]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译文】在这时候,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退了回去,并告诉井蛙关于东海的大乐说:‘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穷尽它的宏大;用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穷尽海之深。【原文】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