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利益---国际贸易课件(南京大学张二震)分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开展贸易能增进贸易双方的利益。这种利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二是动态利益。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谓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一、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不仅促进了西欧国家的个体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而且为近代国际分工提供了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当时产业革命尚未发生,世界范围内仍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开始出现的国际分工仍主要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非真正意义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首先使各国内部的劳动分工朝纵深发展,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了。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分工日趋发达,区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工最终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国际分工。•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少数发达国家变为工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农业国。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1、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2、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3、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产品内分工)•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如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工•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二是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耐克)•产品内分工: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进行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分工细化使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前三代制造业中心的特点•国际分工新特点与第四代制造中心的形成(特点:环节分工)•中国可以成为新一代制造业中心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生产的国界变得模糊起来,产品的国籍也不那么明显了。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罗切斯特市政府原来打算购买一部日本产的铲雪机,后来为了响应购买国货的号召,就改买美国制造的铲雪机。但后来发现,原来想买的日本产品是在美国伊利诺州制造的,而改买的美国产品是在日本制造的。华尔街日报想调查哪个品牌的汽车最美国化,结果发现是日本的本田汽车!再如美国的波音747飞机,它是由8个国家的1600个大型企业、1.5万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的。空中客车是由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联合生产,法国组装。•日本马自达最新的跑车MX-5,在美国加州设计,在东京和纽约融资,样车来自英国WORTHING,总装在美国的密歇根和新墨西哥,电子部件在美国新泽西设计,在日本制造。•90年代初,美国的日本本田汽车大量向日本出口,本田在美国的产量超过日本本土的产量。2002年,丰田也提出了美国化的战略。•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的60-70%的电子元器件来源于日本公司。据五角大楼报告,美国21个绝对要害的军事系统,整个依赖外国(主要是日本)芯片厂商供应元器件。台湾(生产)贸易模式的转变•传统模式(三角贸易):日本进口-台湾加工-出口到欧美销售•新模式(四角贸易):日本进口技术-台湾设计-大陆加工-出口到欧美市场•2000年中国出口玩具额达55·8亿美元,其中70%以上出口到美国,很多名牌玩具属加工贸易。例如芭比娃娃玩具已有40多年历史,每秒钟销售两个,畅销140多个国家,平均每个美国女孩拥有8个。1996年9月22日《洛杉矶时报》介绍,在美国市场上,每个芭比娃娃玩具售价为9·99美元,从中国进口仅为2美元。其中:原料产自中东,在美国和台湾加工为半成品,假发产自日本,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共1美元),运输和管理费0·65美元,中国得加工费0·35美元。•2004年1月30日《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经济受益于中国。中国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80美元左右,比美国工人2天的最低收入还少。这造成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最近12个月,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对美国的美元顺差达1230亿美元,是10年前的5倍。但是中美贸易存在互补性。•以总部位于加州的罗技国际集团公司为例,它在苏州有一个工厂,每年向美国出口2000万只鼠标,在美国销售价40美元左右。其中罗技公司拿走8美元,批发、零售商拿走15美元,罗技的供应商(如摩托罗拉)拿走15美元,中国只赚3美元,而这笔钱还要工资、能源、运输和管理费用。罗技在加州的450个销售人员的收入总额,远远高于苏州工厂内4000名工人的工资。•中国制造业产值世界第四,但从绝对数量看,我国的产值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从制造业的增加值来看,我国是26%,而发达国家一般接近50%。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缺乏有份量的大企业。•我国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门类并不明智,OEM的道路并不丢人,它是当今世界产品价值链分解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国际商报2004年1月31日)•日中经济贸易中心北京事务所所长酒井宗和分析了2000年中日贸易额858亿美元(中国海关统计为831·7亿美元)构成,发现中日贸易中有50%为日日贸易,即在华的日资企业对日本的贸易,约10%是中中贸易,即中国在日本的投资公司与中国的贸易。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写了一本书,名叫《美国下一条国界》,书中这样写道:全球正在变成一个单一的市场。哪里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根本不考虑国界问题。虽然由于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得生产日益国际化了,但经济的民族界限仍然存在,产品的品牌是有国籍的。在美国生产的本田车,仍是日本产品。在中国生产的耐克鞋,仍是美国产品。怎样看待开放条件下的民族产业?•民族产业的界定•民族经济与民族产业•用开放的思路发展民族经济提倡购买国货有利于经济发展?•保护代价太大:三乐与小天鹅轿车与手机无锡华晶如何看待中国的参与国际分工1、承认现实,发挥比较优势当今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只能接受此现实比较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不能抛弃2、注意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但不能满足于此,而要同时注意创造动态优势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新产业:重点突破3、努力深化国内分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重国际分工,轻国内分工的现象国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基础当务之急: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4、体制接轨要融入当代国际分工体系,就要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因此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处理好参与国际分工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民族工业,不能因此忽视经济的民族性、民族利益民族工业不仅只靠国内力量来发展,也可以依靠国际力量、通过国际分工来发展国际分工发展的影响因素•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包括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科学技术进步的快慢、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人口的多寡、产业和经济结构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状况等等;另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其中包括各国的经济资源、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国土面积、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特点。国际分工发展的影响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一定的影响3、政治、文化等因素也会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国际分工的性质受国际生产关系的制约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决定作用首先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上•生产力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第二个表现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就处于领先的位置2、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一定影响•良好的自然条件不仅有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加入国际分工。•有利的自然条件只是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条件下,能否形成现实的国际分工,则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已降低了自然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然而有些方面还是难以用其他因素来替代的。3、政治、文化等因素也会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尤其是有关外贸的经济政策与措施,能直接促进或阻碍国际分工的发展。•文化观念也对参加国际分工有很大的影响。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国际分工总是首先在文化观念相近的民族中得到发展。•社会制度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分工的深入。4、国际分工的性质受国际生产关系的制约•国际分工的发展不能脱离国际生产关系,国际分工的性质不能不受处支配地位的国际生产关系的制约。•因此当代国际分工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进步性,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国际化,打破了民族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国际化阶段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当代国际分工又具有剥削、掠夺、和不平等的性质,跨国公司也具有两面性。警惕跨国公司的四大冲击•干涉东道国主权•侵犯发展中国家的商业秘密(合资企业最严重,如中国的许多中药配方)•加紧对东道国进行人才抢夺•对东道国的文化冲击(所谓对公司的忠诚高于对国家的忠诚)二、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国际贸易静态利益一个简单模型说明1、模型说明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国都只生产两种商品:衣服和粮食,再假定两国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源总量为一定,生产的技术条件不变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A国:生产100个单位的粮食,或者生产60个单位的衣服,或者生产介乎其间的各种数量组合。这也是A国消费组合。•B国:生产100个单位的衣服,或者生产80个单位的粮食,或者生产介乎其间的各种数量组合。这也是B国消费组合。•在封闭条件下两国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所谓相对价格,是指直接用一种商品来表示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是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封闭条件下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A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100∶601单位粮食的价格为0.6单位的衣服1单位衣服的价格是1.67单位的粮食•B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80∶1001单位粮食的价格是1.25单位的衣服1单位衣服的价格是0.8单位的粮食相对价格存在差异,是互利性贸易的基础A国:只要1单位的粮食能交换到0.6单位以上的衣服,它就会向B国出口粮食、从B国进口衣服。B国:只要1单位的衣服能交换到0.8单位的粮食,它就会向A国出口衣服、从A国进口粮食。•A国出口1单位的粮食到B国,最低要交换到0.6单位的衣服,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衣服,最高只能交换到1.25单位的衣服,超过这个界限B国就会退出交换。反过来,B国出口1单位衣服到A国,最少要交换到0.8单位粮食,否则不如自己生产粮食,最多只得交换到1.67单位的粮食,超出这个界限A国便会退出贸易。只要双方按照双方可接受的价格来进行交换,两国都能获得比没有贸易分工时更多的商品,增加本国公民实际的物质福利•A国1F:0.6+C--1.25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