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考试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在位二十四年。隋文帝——杨坚一、隋朝的建立古今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618年,隋灭亡,隋炀帝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2、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的交流和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并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3、北方农业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4、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并进行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军队建设,是统一重要条件5、陈朝的腐朽统治,力量衰弱。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6、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统一的意义①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②实现了南北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余年的“大一统”局面;③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励精图治、勤勉治国、锐意改革政治上:三省六部制实行州县两级制注重吏治经济上:清查户口继续实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发展生产选官制度:分科考试,选贤才隋文帝改革开皇之治古今称国计之富,莫如隋!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涿郡江都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洛阳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答案:1.国力强大:隋文帝励精图治,在位的二十多年里,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3.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4.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写小论文(070911):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简要介绍大运河的短文(100字左右,必须包含大运河开凿的时间、中心、两端、几段名称以及历史地位和意义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长安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08年10年13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尽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汴河》——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河怀古》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亡原因: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奢侈腐化分析:夸大开运河对隋亡的影响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既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又肯定隋炀帝开运河的功绩,也指出巡游江都的腐败,看问题比较全面,比较辨证,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隋亡原因:分析:2、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赋役负担,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①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②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③加强了对南北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1、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材料一:天下漕运,仰此一渠材料二:“北通涿郡之便利,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三:运漕商旅,往来不绝。——《通典·州郡典》隋大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一个皇帝两个目的三个端点四段运河五大水系六年时间七长南北八个省市大运河洛阳涿郡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一、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政令下达程序政事堂审核草诏执行宰相集体议政“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一、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官员素质唐太宗下令,县令由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吏推荐,而刺史则由他亲手选派。为了选好刺史,唐太宗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将全国刺史的名字等情况让人写在了自己寝室中的屏风上面,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他们的功过,作为以后考核的重要参考。另外,地方官还要在每年的年终进京述职,其政绩则由吏部全权考核,最后根据平定的等级来决定升级或降级。二、在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人民生活安定太宗继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但到了唐太宗死后3年的统计,户口增至380万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自古皆贵中华(中原汉族),贱夷狄(周边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平等)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唐太宗因此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拥戴。各少数民族拥戴他为”天可汗“唐太宗用先进的文化,道德教化和开明的政策吸引人,在东突厥地区建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三、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四、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材料:上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程咬金李靖杜如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太宗的用人不以私(任人唯才)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改善民族关系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如何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一位有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官员素质;在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人民生活安定;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在用人上: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唐太宗的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①根据材料一说一说隋朝灭亡的原因?该原因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隋亡原因:贪财好色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百姓的生活负担沉重有;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典型例题】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舛、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设。”——《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答: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改善民族关系,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贞观之治”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旧唐书·马周传》(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4)纵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课堂练习•1、下列史实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开创开元盛世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2、魏征死后,唐太宗认为失去了一面镜子,主要是肯定魏征()A.勇于直谏B.谋略过人C.善于用人D.熟悉吏治3、下列名臣侍奉过唐太宗的有()①魏征②房玄龄③杜如晦④姚崇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CAB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1、武则天的政绩:1)破格选用贤才2)重视农业生产——田畴垦辟、家有余粮3)完善科举制度—殿试和武举4)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2、对武则天的评价:积极: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既使唐太宗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又为“开元之治”做了铺垫----承前启后,因此她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负面: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庙宇,晚年奢侈腐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初第三次为相,封梁国公。明于吏道,敢于进谏,反对滥造佛寺道观,不少僧侣因此还俗,又提倡焚埋法来灭蝗等。后举荐宋璟,史称“姚宋”。熟悉吏治、富于改革想一想,唐玄宗统治前期与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善于用人重视吏治发展农业完善科举制度观察《长安城平面图》,说一说长安城布局的特点。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街道笔直,绿树成荫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分开百千家们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1.有关唐玄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用有才能的人B.励精图治,革除积弊C.唐玄宗的统治是诗歌创作的鼎城时期D.唐玄宗的统治为唐走向鼎盛奠定基础2.下列人物不是唐玄宗时名相的是()A.张九龄B.狄仁杰C.姚崇D.宋璟3.下列对武则天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B.武则天注意任用贤才;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D.武则天统治期间是唐朝的鼎盛时期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A.笼络士人B.维护统治C.自我标榜D.科学决策选择题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的共同特点是()A、调整统治政策B、虚心学习C、重视用人D、发展农业5、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一位皇帝的功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A、唐太宗B、唐高祖C、唐玄宗D、武则天6、右图是唐朝创制的灌溉工具,它的名称是()A、筒车B、水车C、水排7、右图是唐朝创制的矾土工具,它的名称是()A、筒车B、水车C、水排D、曲辕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摘自杜甫的《忆昔》请回答:①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②此诗描绘了哪个皇帝统治的景象?史称什么?③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④试说说该景象出现的原因?能力拓展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吐蕃西部唐太宗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唐中宗时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唐玄宗时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与吐蕃会盟藏族回纥西北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维吾尔族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