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以主观题为主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会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一、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1.思想内容(1)情感性内容:隐在意境当中。(表情)(2)观点性内容:如“咏史诗”。(托物言志)2.形象内容(1)咏物诗的形象:以写景为主,以景喻人。(景物形象)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咏史诗的形象以写人为主。(人物形象)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语言内容(1)对词语意思的理解。(2)用词巧妙。包括词类活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3)语言的风格。如“清新”、“平淡”、“绚烂”、“质朴”、“明快“含蓄”等。4.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②写作手法:衬托(正、反)、虚实结合、侧面烘托等。③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用典、对比等。重点考察的是语言艺术和抒情技巧判断诗歌主题的方法1.“游子诗”类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孤独寂寞愁苦之情。判断游子类诗的依据是抓住关键的字眼如“客”“归”“秋”“思”“乡”“书”“雁”“行人”“次”“月”“宿”等《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此诗写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出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之情。依据的关键词是“秋思”“家书”“行人”。此诗表达的就是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易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依据的关键词是“次”“客路”“乡书”“归雁”。《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送别诗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判断送别类诗歌的依据是抓住关键的字眼如“送”“柳”“别”“长亭”等。这首诗用“秋”“寒鸦”“水悠悠”象征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渲染作者孤独寂寞空虚的悠悠情思。依据的关键词是“送”“别”。《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3.山水田园诗类表达自己对污浊的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判断的依据是描写山水的风光或田园农家生活。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有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等。这两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4.边塞诗、战争诗类表达的思想主要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揭露,有对遭受战争创伤生活痛苦的老百姓的同情,更多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依据的关键词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叉、胡、羌、夷、龟兹、夜郎、秋月、长城、孤城、大漠、安西等。《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5.咏物诗咏物诗有两大特点: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诗人借状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志向、理想。或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等。二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诗人赞扬所咏之物有什么美好的品质或追求,实际上就是作者追求什么美好的品质和情操。诗人借助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不借东风之力,凭借自己的垂绥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怡然自得之情以及清高的节操。《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借咏梅花表达了作者不畏环境的恶劣,而追求高洁的品质。6.咏史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国家兴替、时世变迁的感慨,功业未建、人生易老的悲叹或以前朝灭亡的教训讽喻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道,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的沉思。咏史诗主要把握住诗歌中所涉及的史实、人物和典故,从而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还是借古人写自己要搞清楚。这首诗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南朝就是因为大兴土木,建立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才灭亡的。《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7.闺怨诗、爱情诗女子思春,文士悲秋。由于丈夫长年在外奔波,或求官,或游学,或经商,女子在家难免因思念丈夫而孤独寂寞,特别是春天将要离去,女子边感到青春易逝,边愁肠百结。还有的文人假借女子思夫而委婉地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君主的眷顾。所以,闺怨诗的感情分两类:一类是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青春易逝的伤感,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类诗歌多表达一种孤独、苦闷、哀怨、愁苦之情。依据的关键词有闺怨、春、妾、思君、愁、秋月等。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春色,顿觉孤独,因而引起懊悔之意,表达一种思念丈夫的孤独寂寞惆怅后悔之情。《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二、抓关键词《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春怨》(盖嘉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三、知人论世陶渊明、王维;杜甫;辛弃疾、陆游四、意象、意境分析法竹子、柳、夕阳、酒、雁、梅、红豆古诗文阅读问答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写春光赏心悦目,但岁月匆匆,归期遥遥,游兴顿失,勾起了漂泊的感伤。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平淡朴素、绚丽工整、含蓄委婉、明快奔放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怨盖嘉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三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四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步骤一),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第五种模式: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出原因、理由。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形式就可以。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绿水人家绕”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字,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1“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2“晓”字好。因为它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清新的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的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謦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考考你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杪秋,即深秋。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霜露凝重,黄叶落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