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无锡寄畅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无锡寄畅园 第二编中国十大名园7、无锡寄畅园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属于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全国十大名园之一。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该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寄畅园历史沿革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两间僧舍,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年间(1506—1521),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园中多古木,后倚一墩。该墩为江南巡抚周忱为改善惠山寺风水,堆叠于正统十年(1445)。秦金号凤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凤谷”有包含地名、人名两层意思。“行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所谓“风谷行窝”,就是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里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秦金逝世后,园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继承。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1506)之夏,“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园名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字舜峰)。万历十九年(1591),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万历年间东林书院主讲人高攀龙的《寄畅园诗》描述当时寄畅园胜景云:“春风霭然至,令我思山中。选胜入名园,幽情浩无穷。回廊南北连,阿阁东西通。曲池泻清泉,高岗面崇峰”。万历十九年湖广巡抚秦燿改筑“凤谷山庄”,改名“寄畅园”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秦德藻加以改筑。他延请当时著名的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和他的侄儿张轼精心布置,掇山理水,疏泉叠石,园景益胜。秦德藻有六个儿子:松龄、松期、松乔、松如、松虬、慧航(当了和尚)。其中秦松龄(1637—1714),字汉石,又字次椒,号留仙,又号对岩,晚号苍岘山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享年七十八岁。秦松龄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检讨。因逋粮案削籍。康熙十八年(1679)荐试“博学鸿儒”科一等,复授国史馆检讨。历充顺天乡试正考官,又因磨勘落职。松龄官庶常时,世祖召试咏鹤诗,有“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之句,因示阁臣曰:“此人必有品”。遂置第一。削籍后,尝从军荆襄,总督蔡毓荣请于军中讲学,士卒无不耸听。及归里,耽研经训,尤深于诗。与王士祯同年友善,常缄诗一编,题曰《寄阮集》。著有《苍岘山人文集》六卷,诗集五卷,《微云词》一卷,《毛诗日笺》六卷。《清史》中有传。秦松龄磨勘落职后退居寄畅园,邀集故人遗老,倡和其中。并爱昆曲,在园内培养了一个家乐班子,聘请曲师徐君见教习,招待四方宾客。余怀在《寄畅园闻歌记》中生动地描绘了秦松龄在寄畅园中演唱昆曲的情形:“太史留仙(秦松龄字留仙)则挟歌者六七人,乘画舫,抱乐器,凌波而至,会于寄畅之园。于是天际秋冬,木叶微脱;循长廊而观止水,倚峭壁以听响泉。而六七人者,衣青衣,五丝履,恂恂如书生,绰约若处子,列坐文石,或弹或吹。须臾歌喉乍转,累累如贯珠,行云不流,万籁俱寂。余乃狂叫曰:‘徐生!徐生(指曲师徐君见),岂欺我哉!’六七人者,各道姓名,袖低眉,倾其座客。至于笙笛三弦,十番箫鼓,则授之李生,李生亦吴人。是夕分韵赋诗,三更乃罢酒。次日复宴集宪使家,六七人又偕来各奏技。余作歌贻之,俾知徐生之言不谬。良辅(指昆曲音乐家魏良辅)之道,终盛于梁溪(无锡之雅称),而留仙父子风流跌宕,照映九龙(惠山又名九龙山)、二泉间者,与山俱高,与水俱清也”。可见,寄畅园此时又成昆曲发展史的见证之地。康熙九年(1670),余怀另有诗《寄畅园宴集放歌》咏歌寄畅园:“淮海风流是千古,河阳移种花千亩。座间宾客应属别,独我凌波向南浦”。寄畅园在雍正即位后遭到巨变:雍正即位后,惩治当年与他争帝位的诸位兄弟,其中将与之争夺最激烈的九皇九子胤禟废为庶人发往西宁,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满语“狗”或“不要脸”)。秦德藻长孙秦道然(字雒生),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官至礼部给事中,他与胤禟是好友,并因此作了王府总管,因而受牵连。雍正帝将允禟发往西宁时曾斥责说:“你府中管事头领,什么人不能用,而偏偏用汉人给事中秦道然。”秦道然也被随之流放,后来又被囚禁入狱。园被没官,无锡县令割出西南角建无锡县贞节祠。乾隆元年(1736),道然第三子、秦观二十六代孙秦蕙田殿试中探花,入直南书房。第二年痛上《陈情表》,道然获释,园被发还,由秦氏家族中最富有的德藻二房孙子秦瑞熙斥资白银3000两,照旧营构,独立鼎新,保存古园,厥功甚伟。入值南书房的殿试探花秦蕙田上《陈情表》,乾隆发还秦家寄畅园乾隆十一年,族议“惟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双孝祠”,寄畅园为祠堂公产,故又名“孝园”。寄畅园内秦氏家祠“双孝祠”康熙、乾隆年间是寄畅园的鼎盛期。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整整一百年间,两个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乾隆首次南巡,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指定寄畅园为巡幸之地,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漪园(现在的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改名为“谐趣园”。乾隆在北京仿建了他认为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其余四处早已毁弃不存,只有“惠山园”仍完好地保存在颐和园里。现在寄畅园中尚保存着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御书石匾额各一方。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攻占无锡过程中,寄畅园东南部多数建筑毁于兵火,园内珍贵文物200多方《寄畅园法帖》石刻大多被毁,仅在含贞斋南侧围墙上,今日还存留着零星的原有石刻。这些法帖是清嘉庆年间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赐《三希堂法帖》的基础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观、文徵明、董其昌、刘塘等的墨迹,精雕细刻而成。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盘亭长廊、秉礼堂、含贞斋的墙上,以及邻梵阁、嘉树堂中。太平天国被平定后该园稍作补葺。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家。1954年政府开始保护性修复:秦园街拓宽,寄畅园东围墙缩进7米,并将砖雕大门北移至今址,还将在雍正年间建立的贞节祠一组建筑物并入园内。“文化大革命”期间“扫四旧”中,寄畅园被封闭,乾隆游寄畅园改名介如峰的诗图石碑被毁。文革后寄畅园重新开放。1980年重建梅亭和邻梵阁。1982年疏浚“镜池”和“八音涧”的泉水,把园内的三个厅室(凤谷行窝、秉礼堂、含贞斋)布置成明代陈设,主厅取秦金“凤谷行窝”原名。1984年,又把在清代咸丰十年开始散失、全毁的,为海内外书法界人士推重的艺术珍品寄畅园法贴,按照初拓本进行重刻的碑石放入长廊壁上,使游人在游园时还可欣赏历代名家的书法艺术。1986年,又把“文革”时期被毁坏的乾隆游寄畅园改名介如峰的诗图石碑,重摹刻石,放进原有的六角亭内。现在寄畅园的界址、山石池沼结构布局都与清初张涟改建时相仿。1999至2000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主要景点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园内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其总体特征是“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万历十九年秦燿改筑寄畅园时,有景点二十处,并逐一加以咏歌:嘉树堂、清响斋、锦汇漪、知鱼槛、清川华薄、涵碧亭、悬淙涧、卧云堂、邻梵阁、大石山房、丹丘小隐、环翠楼、先月榭、鹤步滩、含贞斋、爽台、飞泉、凌虚阁、栖玄堂。现在存留的主要景点有:锦汇漪、七星桥、知鱼槛、郁盘、八音涧、九狮台、美人石、含贞斋、秉礼堂、凤谷行窝、邻梵阁等。1993年全面翻修时或1993年后重建的景点有嘉树堂、清响扉、凌虚阁、卧云堂、先月榭等。1、凤谷行窝秉礼堂含贞斋凤谷行窝是寄畅园内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园内的主要建筑。明代正德年间,秦观第17代后裔秦金,购置惠山寺建于元代的僧舍,用来修建他的别墅园林,其园名就叫“凤谷行窝”。凤谷行窝是从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园的第一个建筑。入室为古朴门厅三间。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正中悬“凤谷行窝”一额,系朱屺瞻所书,两侧抱柱上挂着无锡金石家高石农篆书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清畅,气爽节和”,高石家书。厅堂两侧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西门为“碍月”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皆为“借景”中的远借。过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园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枞”,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前有石砌小池,池边湖石玲珑,四周回廊复合,形成寄畅园园中之园。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寄畅园凤谷行窝秉礼堂位于凤谷行窝苏式小庭院石砌小池边,临池有厅屋三间,为秉礼堂,匾额系无锡仲许所书。“秉礼堂”古朴典雅,装饰扇木格子落地长窗,共有18扇。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关羽被曹操软禁后,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为此佩服至极。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秉礼堂是寄畅园中的园中园,这组庭园面积不足1亩,却有整洁精雅的厅堂、碑廊;又有自然得体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使你尽情享受中国造园艺术的异趣神韵。秉礼堂含贞斋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有“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门外抱柱上有一联:“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斋内斋名匾为无锡书法家刘铁平书。匾下悬“明寄畅园全图”斋内两侧抱柱有钱南周撰、王汝霖书的一联:“池含林采明于缬,山露苔华媚若钿”。四周多植古松,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含贞斋”2、九狮台邻梵阁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狮首,是全国最高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九狮台,又名九狮图石,是用湖石叠成的大型假山,高数丈,突兀峻峭。置有若干狮形湖石,而整座假山又构成一只巨大的雄狮,俯伏于青翠欲滴的绿树丛中。细细揣摩,可看出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狮子来,静中寓动,妙趣横生。邻梵阁在九狮台之南。“梵”为佛界、寺庙的代称,此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原为秦耀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