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建设小常识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单坝或坝系工程,其拦泥淤成的土地叫坝地,它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截止2002年已建成各类淤地坝11.3万座(其中骨干坝1528座,中小型坝11.2万座),淤地32万hm2,保护川台地1.87万hm2。一、淤地坝特点淤地坝一般不长期蓄水,下游也没有灌溉要求,坝体与坝地很快能连成一个整体,坝体实际是一个重力式的挡泥(土)墙。它与一般水库大坝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方面。大型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卧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低,没有兴利库容,对地质条件要求松,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与水位聚降等问题。二、建设分类及设计标准淤地坝按筑坝材料分类,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按坝的用途分类,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坝;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碾压坝、水坠坝、定向爆破坝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依据淤地坝坝高、库容、淤地面积等特点,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如表:淤地坝等级分类表项目类别集水面积km2坝高m库容万m3淤积面积hm2建筑物特征小型15-151-100.2-2一般二大件中型1-315-2510-502-7少数三大件多数二大件大型3-52550-5007一般三大件齐全不同坝型的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亦不相同。小型淤地坝10-20年设计,30年校核,淤积年限5年左右;中型淤地坝20-30年设计,50年校核,淤积年限5-10年;大型淤地坝30-50年设计,50-300年校核,淤积年限10-20年左右。大型淤地坝下游如有重要厂矿、交通干线或居民密集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标准,当大型淤地坝为防洪为主的“治沟骨干工程”时,其相应校核标准亦相应提高至200-500年。三、建设规范及要求淤地坝建设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不断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经验,建设理论逐渐完善,筑坝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从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施工、验收到管理、运行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特别是自1986年开展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坝系建设以来,进一步探索出了淤地坝大、中、小联合运用的成功模式。运用相对平衡理论进行坝系优化设计、骨干工程计算机CAD辅助设计、筑坝新材料应用等,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国家先后制定颁发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2-1996),《水坠坝设计及施工暂行规范》(SD22-84),《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SD175-86),成为淤地坝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行的重要依据。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制定了治沟骨干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及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重点建设省(区)也颁发了相关地方建设标准和管理规定,陕西省出台了《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有力地保障了淤地坝建设的健康发展。淤地坝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淤地坝的修建和坝系布设,必须根据小流域整体规划进行,坚持沟坡兼治,工程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系统地进行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从干沟和支沟,从上游到下游,根据地形和比降等条件全面合理地布设安排大、中、小型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工程,防洪、拦泥、生产功能协调发展,分期分批予以实施。黄河流域实践总结出了“全面规划,小多成群,大小结合、蓄种相间,轮蓄轮种、计划淤排”的建设原则。2、因地制定、科学设计根据坝系规划和流域洪水、泥沙分析情况在坝址处具体布设土坝、溢洪道、泄水洞、反滤体等建筑物,确定其位置、形式和规模,依据技术规程完成各坝体设计。总体原则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造价,提高效益。坝型选择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采用均质土坝,土料为沙壤土或轻、中粉质壤土,有冲填条件时应尽量采用水力冲填方法施工。对小型淤地坝,一般只设土坝与排洪渠或土坝与泄水洞“两大件”;对大、中型淤地坝,一般应有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三大件”;在洪水峰高量小地区,经过具体计算论证,可采取高坝大库容、用泄水洞排洪、不设溢洪道的“两大件”布设方式。洪量计算、坝体断面及放水建筑物的确定,应完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科学合理,切合实际。3、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优良的建设质量是保证坝系功能和效益发挥的前提。淤地坝施工必须健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推行以工程监理为主的“三项制度”改革,加强质量监督和安全控制,严格按批准的设计施工,按规程规范操作。要对基础处理、坝肩结合接缝、放水建筑物、隐蔽工程等重点环节,与坝体压实干容重,冲填坝泥浆浓度等技术指标,加强检查与监督,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同时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注重防汛和爆破施工安全,制定安全防范制度,禁止冒险施工。4、防洪保收,持续利用淤地坝工程竣工后,应健全管理养护制度,按照“谁兴建、谁受益、谁管理”的政策落实管护人员和安全维护责任。推广陕西省“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先进经验”,采取联户联村管理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加强淤地坝的日常管理和控制运用。严禁在坝体及四周进行对工程有害的活动,及时处理滑坡、裂缝及动物洞穴等现象,清除涵洞内的阻水物,做好各项防洪抢险防范措施,保证10年一遇洪水坝地保收,校核洪水不漫顶。根据单坝功能,编制坝系运行计划,合理安排轮蓄、轮种次序,力争早淤早种、保收高产、扩大水地,发展养鱼等综合经营,最大限度发挥坝系效益。坝库淤平后,应及时开沟,防洪排水,防治盐碱,改良土壤,充分利用坝地发展生产。在保证安全、高效利用的同时,分析流域的水沙及坝库淤积变化,适时选择淤地坝加高或新修骨干坝等方案,保证坝系拦洪能力,使洪水不出沟,边种边淤,逐步趋于相对稳定平衡,实现可持续利用(治理处)。责编: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