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前言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操作蓝图。本方案是林吉爱心幼儿园全体教师倾注热情、奉献智慧,通过实践积累,在园长带领下,依据办园理念与办园目标,以课程先导组领衔、以共同性课程的园本化建设及特色课程的园本化开发为手段、以科研为抓手、以教研组为研究主阵地,在反复的学习、研究、实践中,力求使研发与实施实现“无缝对接”,获得的共同体验与成果,是全体课程实践者所共同遵守的实践纲领,是提升课程实施品质的行动指南。目录一、课程理念与目标﹒﹒﹒﹒﹒﹒﹒﹒﹒﹒﹒﹒﹒﹒﹒﹒﹒﹒3二、课程内容﹒﹒﹒﹒﹒﹒﹒﹒﹒﹒﹒﹒﹒﹒﹒﹒﹒﹒13三、课程实施﹒﹒﹒﹒﹒﹒﹒﹒﹒﹒﹒﹒﹒﹒﹒﹒﹒﹒﹒﹒13四、课程评价﹒﹒﹒﹒﹒﹒﹒﹒﹒﹒﹒﹒﹒﹒﹒﹒﹒﹒﹒﹒五、课程管理与保障﹒﹒﹒﹒﹒﹒﹒﹒﹒﹒﹒课程理念与目标(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我园的办园理念“花开四季,芳香各异”与之契合。“花开四季芳香各异”凸显的是幼儿园对个体差异及每一个人个体发展的关注与重视,挖掘个人潜力、形成个人亮点,并希望通过艺术的平台植养人文气韵,为每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促进其身心健康、快乐、全面地发展。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艺术见长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以促进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注重对幼儿进行“健康、自信、乐学、友善”等良好行为品质的培养。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2.构建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有效对接的课程内容。探索属于本园的特色课程的架构,彰显课程特色。在共同性课程的基础上有机融合选择性课程,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3.凸显规范、合理与均衡的课程特点,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尽可能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教育机会来达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教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并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机制。根据课程目标,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着重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别化评价,发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不同作用,突出质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体系,重视教师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5.落实以不断优化完善为原则的课程管理。实行课程审议制度,通过验证各年龄段适宜的课程实施内容进行调整与完善。对课程实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级组汇报制,发挥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不断优化完善为原则,不断增强课程选择性,赋予教师发挥自身的课程领导力,根据实际情况和本班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进行“班本化”的设计与实施。通过教师与幼儿积极的互动,促进课程的生成、优化、完善,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以“方案审核制”“课程准入制”等组织形式,推动教师课程执行力的不断提升。为幼儿园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幼儿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总目标:通过共同性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培养具有“四美”特质的四季“最美”儿童。(四美:身心美、语言美、智慧美、行为美)身心美:身心健康、活泼开朗,爱运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能力。语言美: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能感受“艺术语言”之美;勇敢自信,能大胆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表现。智慧美:好奇好问,敢想、敢问、敢说;亲近自然,有探索的兴趣和审美的情趣,有初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具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美: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形成相互关爱的伙伴关系,具有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同情心、有初步的责任感。1.共同性课程(1)共同性课程目标: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快乐。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2)共同性课程幼儿各年龄段具体培养目标(根据幼儿发展的阶段共性特点,及《纲要》第二部分教育目标,提出各年龄段目标。但在实施中,教师尤其应该关注幼儿的个体异。)小班:小班上学期目标小班下学期目标1.在成人帮助下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2.能理解成人的建议和指示,了解1.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2.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遵守集集体生活中基本常规、体验与教师和同伴共处的快乐。3.愿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4.爱护玩具和物品,整理自己的玩具和物品。5.初步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名称,在成人提醒下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6.喜欢体育活动,愿意活动身体,尝试简单的基本运动。7.愿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品,尝试分类、对应、排序。8.学习使用普通话,尝试翻阅图书。9.愿意做音乐游戏,初步感知游戏中的节奏、旋律,学做简单模仿动作和形体动作。10.尝试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体验乐趣。1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体验节日的快乐。12.亲近自然,愿意摆弄简单科学材料。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3.会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在成人提醒下使用礼貌用语,愿意帮助他人。4.爱护自己和幼儿园的玩具和物品,并学习收拾和整理。5.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简单功能,知道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6.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尝试用各种材料和器械活动身体,学习基本运动方法。7.喜欢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品,尝试对其分类、对应、排序等,发现其差异。8.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翻阅图书。9.喜欢做音乐游戏,感受游戏中的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10.初步有对色彩、线条、简单图形的认识,萌发幼儿表现的欲望。10.喜欢参与节日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11.初步感知自然现象,激发探索科学的萌芽。中班:中班上学期目标中班下学期目标1、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手帕、毛巾、便纸等,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2.学会礼貌待人,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懂得保持公共环境整洁。3.尊敬父母和长辈,感受家的温暖。4.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5.初步积累爱护身体的基本常识,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了解交通规则,避开危险的事及物品。6.通过尝试、模仿与练习,使动作轻松、自然、协调。7.亲近自然,能够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围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初步发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8.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等概念,学习比较和归类、集合等方法。9.学会用结伴、轮流、请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10.喜欢阅读,初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1、学会正确地刷牙、漱口,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技能,对自己能做的事情表现出自信。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3.爱父母、教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4.关注同伴,乐于与同伴友好交往,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5.了解人的身体和年龄变化,能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危险的标志与信号能及时做出反应。6.大胆尝试新奇、有趣的动作,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7.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8.初步理解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等概念,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掌握比较、测量等方法。9.能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意思,积极地表现自己的主张。10.学习欣赏各种中外儿童艺术作11.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绘画和制作,有初步的想象能力。12.在游戏中愿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品,初步留意周围符号的意义。11.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和绘画,体会成功的快乐。12.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大班大班上学期目标大班下学期目标1、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自立意识,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2.学习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需要和快乐,建立初步的任务意识。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4.当别人不愉快时,能学着安慰别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关心的情感。5.创设利用良好的活动环境,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6.对周围事物好奇好问,能观察照顾班级自然角等,并学习做简单的记录。7.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积累自立生活的经验,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会自我保护,遇到意外能寻求帮助。2.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3.具有同情心,当别人有需要时能提供帮助。4.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5.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6.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在大胆尝试新奇、野趣的活动中,获得身体活动经验。7.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探究、操作、试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8.了解生活现实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时间、空间概念。9.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10.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11.接触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文字等,初步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12.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识。8.多种媒体学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工具与材料,进行制作与小实验,并学会做相关记录。9.在生活游戏中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10.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体验合作创作的快乐,并能在集体面前创造性地与同伴合作表演。11.能围绕一个话题与人交往,能在集体或公众场合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12.尝试用图像、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三)课时安排1.制定课时计划的依据每天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运动。随着年龄段的递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逐渐减少,运动、学习活动的时间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