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凯恩斯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货币学派学说,但又超脱与古典学说之外,以其大胆的假设与精辟的见解独创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说”凯恩斯明确提出了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能,因此,他所说的货币需求既有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也有作为投资资产形式的需求。这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下,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关于利率与收入的二元函数。Md=ay-bi。几即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同时,分析该函数时还必须注意,利率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不能无限上升,同时,货币需求量一定不能小于零。研究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就不能不提一下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假说。即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公民对货币的需求量变为无穷大。即当I下降为某一足够小的值时,货币需求曲线与X轴平行。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凯恩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个人的需求动机引入经济分析中。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战后经济复苏时期。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凯恩斯的理论以及经济政策主张已经不复生效。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持有货币的成本2,持有货币的受益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弗里德曼得出了复杂的关于货币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对不起,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打出那个方程式)。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得出:货币需求与实际恒久收入Y和利率有关。且与Y成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弗里德曼的主要结论是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即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又极为稳定的相关关系。1.不同点:首先,两种观点的前提假设不同。在凯恩斯的分析中,主要分析的是短期内的经济现象,故凯假设价格是一个定值,在短期内不改变。但弗里德曼着重于长期分析,在长期内,价格不但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实这种假设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两种理论产生的背景不同。凯恩斯理论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量资源闲置,故即使大规模扩大生产也不会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价格比较稳定。而弗里德曼理论产生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时期,各国基本上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故此时如果扩张经济就有可能出现“胀滞”状态。其次个人想法不同:凯恩斯认为:A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B货币的投机需求量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因此,凯恩斯推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为:Md=aY-bi认为货币需求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成正方向变化,而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收益所影响。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比较复杂:Md/P=f(Yr,w,RmRb,Re,gP,u)其中,与P,Y,成正方向变化,与gP,Rm,Re,Rb,成反向变化。简化为:Md/P=f(Yr,I)由此,凯恩斯与弗里德曼有了分歧点。MV=PY,V=Y/Md/P凯恩斯认为V=Y/f(Y,I),认为V是频繁变动的,而弗里德曼认为V是恒稳定的,根据是V=Y/f(Yr).最后,两种理论关于货币的定义不同。凯恩斯研究的是M1层次的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将货币定义为M2层次。1、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方面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利率的变化;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经常变动,货币需求量是不稳定的。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利率的影响很小;恒久收入的影响大;恒久收入的稳定决定货币需求的稳定。2、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方面凯恩斯的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影响国民收入,但是,它是通过利率作用来影响的,是间接的。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从长期看,它不影响国民收入;从短期看,利率影响甚微,它是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3、对货币政策的选择方面凯恩斯的理论认为重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张采用“逆经济风向”行事。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淡化财政政策,重视货币政策;主张“规则”的货币政策。3最后,两种理论贡献不同。凯恩斯把货币需求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并由此提出了“流动性陷阱”假说。弗里德曼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摈弃了古典学派视货币为纯交易工具的狭隘观念。在一般均衡的资产组合中特别强调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严格地将名义量与实际量加以区分。在货币需求函数中,首先设置了预期物价变动率这一独立变量,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