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DramaTheDevelopment1916—AmericandramabeganwithBoundEastforCardiff1920s—arenaissanceofdrama1940s—thepost-waryears1950s—atemporarydecline1960s—diversityRecentAmericandrama1920sElmerRiceSusanGlaspellCliffordOdetsEugeneO’NeillElmerRiceTheAddingMachine--MotherofAmericandramaSusanGlaspellCliffordOdetsWaitingforLefty《等待老左》TilltheDayIDie《至死不渝》ParadiseLost《失去的天堂》AwakeandSing《醒来高歌》1940sTennesseeWilliamsArthurMillerEdwardAlbeeSamShepardDavidMamet1960sSamShepardDavidMametBuriedChildEugeneO'Neill(1888-1953)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评论界曾指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Earlyyearsandeducation1.BorninaBroadwayhotelroominNewYorkcityonOctober16,18882.Hisfather,JamesO'Neill,wasoneof19thcenturyAmerica'smostpopularactors3.In1906heenteredPrincetonuniversitybutwassoonexpelled4.In1909hemarried,hadason,andwasdivorcedwithinthreeyears5.By1912,hehadworkedasagoldprospectorinHonduras,asaseaman6.Thatyearhebecameillwithtuberculosis,andwasinspiredtobecomeaplaywrightwhilereadingduringhisrecoveryFamilylife1.UnhappymarriagesKathleenJenkins1909to1912AgnesBoulton1918-1929CarlottaMonterey2.suicideofoldestson3.drugaddiction&mentalillnessofyoungerson4.daughter’smarriage5.Parkinson’sdiseaseO'Neill'scareerasaplaywright1912-1920Beginwritinginanaturalisticvein1920-1934Becomesomewhatobsessedwithdevicessuchassymbolismandexpressionism1934-1953TurnbacktothenaturalisticspiritHismajorplaysTheEastforCardiff《东航卡迪夫》标志着奥尼尔常青而成功的创作生涯的开始,也标志着现代美国戏剧时代的到来。BeyondtheHorizon《天边外》(1920)1936年获诺贝尔奖AnnaChristie《安娜·克里斯蒂》(1921)StrangeInterlude《奇异的插曲》(1928)普利策奖LongDay’sJourneyIntoNight《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1956)TheEmperorJones琼斯皇(1920)把人物精神世界外化为舞台形象,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之一TheHairyApe毛猿(1922)AllGod'sChillumGotWings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1924)DesireUndertheElms《榆树下的欲望》(1924)TheGreatGodBrown大神布朗(1926)LazarusLaughed拉撤路笑了(1927)Ah,wilderness啊,荒原(1933)TheIcemanCometh送冰人来了(1946)LongDay’sJourneyIntoNight自传体剧本,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又使用了大量象征主手法Amoonforthemisbegotten月照不幸人(1957)此剧实际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续集Atouchofthepoet诗人的气质(1958)作品主旨面具理论:奥尼尔在《关于面具的备忘录》中写道:“一个人的外部生活在别人的面具的缠绕下孤寂地度过了。”在奥尼尔笔下,美国是一个虚伪的王国,人与物都戴着面具,在其剧作中不少人物都戴着面具演出。他感知到他那个时代的“不和谐的、令人失望的、不可信的音律”,从而努力寻求人类欲求及挫败感的根本。他悲观地认为现代人是脆弱无的。代表作:《毛猿》《毛猿》(1922)是一部兼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戏剧。主人公扬克是一艘远洋轮船上的司炉,以身强力壮得到同伴的敬畏而自豪,但遭到旅客中一个有钱的女人的侮辱,便到去寻找他的生活地位,最后只好与动物园的一只大猩猩结交朋友,结果却死在它的大力拥抱之中。剧本表明在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象扬克这样的工人只能忍受非人的待遇。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会遭到更加悲惨的结局。TheIcemanCometh1939年,奥尼尔写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剧本《卖冰的人来了》(1946),写一群失业者终日喝酒聊天,无路可走,充满幻想,等待着一个五金推销商的到来。有一天他终于来到他们中间,却劝他们放弃幻想,面对现实,以得到平静。剧本反映了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之后所出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及作者的消极悲观的态度。这个剧本于1946年上演,打破了作者自1934年以来在美国剧坛上的沉寂状态。但这时他已在经受疾病的折磨,生活不能自理,几乎无法创作。LongDay’sJourneyIntoNight《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剧中的父亲蒂龙曾经是一位演员,因成功地饰演了基督山伯爵而跻身于富豪之列,但却为人吝啬,在家中独断专行。母亲玛丽由于丈夫的演员职业遭受社会偏见,与朋友和家庭断绝交往,多数时间独自一人呆在廉价的旅馆里虚度光阴,无处倾诉自己的心声,长期的精神郁闷,加上庸医曾经用吗啡为她治疗病痛,使她逐步染上了吸毒的恶习。她的长子杰米无固定职业,整日游手好闲、酗酒赌博逛妓院,放荡落魄,成了百老汇的艺术游民。小儿子爱德蒙身体却体弱多病,身染顽疾肺结核,对前途悲观失望,沉湎于不切实际的想象之中。这个剧本就是他生命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的一生以及他的思想,都深受他早年生活的影响。奥尼尔描述家庭悲剧的自传式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原本是交付给他的独家出版社兰登书屋,务必于他死后25年才可发表,但奥尼尔逝世后,卡罗塔接手此稿交由耶鲁大学出版社立即出版。CommentonO’Neill•1953年12月的《泰晤士报》上,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约翰·加斯纳教授称:“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院;奥尼尔以后,美国才有了戏剧。奥尼尔是美国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卓有成就的戏剧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并使之赶上世界水平。奥尼尔的戏剧师承斯特林堡和易卜生的艺术风格,把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和现代的表现主义技巧结合起来,开掘人类心灵的底层。奥尼尔严肃地对待戏剧事业,他一贯反对美国商业性质的戏剧,对于美国的戏剧改革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奥尼尔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十分关心美国的社会问题,力图通过戏剧形式加以反映,因而他的戏剧创作获得高度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Arthurmiller(1915-2005)OneofAmerica'smostdistinguishedplaywrights,hehasbeenhailedasthefinestrealistofthe20thcenturystage.作为美国最有名望的剧作家之一,他被认为是20世纪戏剧舞台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家。ArthurAsherMiller阿瑟·艾许·米勒(1915年10月17日-2005年2月10日)是一位美国剧作家,生于纽约市,《推销员之死》使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和玛丽莲·梦露的婚姻使他成为最受娱乐关注的剧作家。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被誉为20世纪良心的代表。其中《推销员之死》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在战后美国的十年中,阿瑟·米勒,和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一起,不仅统治了美国的舞台,使百老汇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使他们的戏剧流行到整个世界。2002年1月30日,同年5月1日,米勒成为西班牙亚斯都利亚亲王奖文学奖得主(PrincipedeAsturiasPrizeforLiterature),誉为“毋庸置疑的现代戏剧大师”。这个奖项之前的得主包括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君特·格拉斯(GünterGrass)、卡洛斯·富安蒂斯(CarlosFuentes)等。米勒生于波兰犹太移民家庭,父亲是成衣制造商、母亲是家庭主妇。除亚瑟·米勒外,还育有克密特(Kermit)以及乔恩(Joan)。直到父亲在大萧条中去世前,全家居住在曼哈顿一幢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阁楼中。他经历父亲生意失败,做过各种各样劳工大众所做的工作。毕业于密歇根大学。Familylife1.1940年时,米勒与在大学中结识的女友玛莉·史拉托利(MarySlattery)结婚。婚后育有珍妮(Jane)与罗伯特(Robert)二子,而因为他曾经在美式足球赛中受过伤,有幸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免除兵役。1956年时,与妻子仳离。2.同年6月,美国众院非美行为调查委员会调查演艺圈有无共产党颠覆活动,被伊利亚·卡赞指称参与了共党集会,米勒1953年创作的《炼狱》因反对美国的极右翼麦卡锡主义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1957年3月31日,米勒因为拒绝提供参与共党集会者的姓名,被控藐视国会,之后在1958年8月8日由美国最高法院给予平反。同年,发表《戏剧集》(CollectedPlays)。3.在1960年月底(6月29日),他迎娶了八年前透过卡赞所结识的玛丽莲·梦露。他在1960年创作出长篇小说《不合时宜的人》,继而改编成电影脚本,成为梦露出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在1961年1月24日时,他与梦露离婚。隔年2月17日另娶摄影师英格·莫拉丝(IngeMorath)。米勒和莫拉丝是在拍摄电影《花田错》(TheMisfits)时结识,育有瑞贝卡(Rebecca)与丹尼尔(Daniel)二子。不过由于丹尼尔是先天性痴呆患者,米勒将他安置在罗克斯伯的一家医疗机构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他,为了自己的名气不受影响,竟对外界刻意隐瞒了40年之久。阿瑟·米勒去世两年后才被美国媒体曝出。莫拉丝逝世于2002年1月30日。2004年12月时,89岁的米勒宣布他与34岁的艺术家阿格尼斯·巴莱(AgnesBarley)自2002年起已经同居两年,并且计划结婚。在2005年2月10日深夜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病逝,米勒因心脏衰竭过世,享年89岁。Hismajorplays1.Themanwhohadalltheluck《吉星高照的人》1944第一部作品2.Allmysons《吾子吾弟》1947第一部重要作品,很好地成就了他作为易卜生式戏剧家的名声。3.Deathofasalesman《推销员之死》1947赢得了托尼奖和普利策奖,更毫无疑问地成就了他天才剧作家之名。4.Thecrucible《严峻考验》19535.Aviewfromthebridge《桥头眺望》19556.Collectedplays《戏剧全集》19577.Afterthefall《堕落之后》19648.Incid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