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中学历史课堂教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一、课题提出(一)提出背景21世纪初,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案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案,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案中仍居主导地位。呆读死记、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的做法依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搀一步,挪一步,教师是辛辛苦苦工作,不敢放松一步。学生是“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占据讲台滔滔不绝,充分扮演“演员”的角色,学生则充当忠实的“听众”和“看客”。这种一个教师牵着几十个学生鼻子走,也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是否愿意听的“填鸭式”教法,严重忽视了天真活泼的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扼杀了学生智力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在新形势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的提出,教育工作者们纷纷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中,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有些教师仅注重“表”,而不注重“里”。一堂课上,大量的师生互动,眼花缭乱的学生活动,让我们质疑课堂教案2/11的有效性。难道方法、手段多了,有效性就高了?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教案,找到有效的教案策略,还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话题。当前的历史教案中,仍然有些教师停留在“我怎样能讲请楚”、“我如何完成教案任务”的阶段,没有从根本上思考历史课堂的教案策略,这使得历史课堂教案的有效性离新课程标准相差甚远。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它最关键的几个词是“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样的理念,无疑是丰富的。在短短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体现这样的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课堂教案有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教案现状分析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案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案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案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案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逐步有效的推进。因此,进行中学课堂有效性教案策略的研究,对提高教案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11从我校的现状来看,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教育薄弱。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教育落后,在上初中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英语。他们的父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教育环境跟不上。他们相对于城市孩子在起点上就落后。如何让这样的“二等苗同样能结出一等果”,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成才,提高教案质量是关键,而教案质量来自课堂的高效率。在我们这样的学校进行历史课堂教案有效性的研究是势在必行(三)课题研究现状为了了解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案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案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虽然,许多学校和教师接爱了课改新理念,改革了传统的教案模式和方法,但教和学的有效性还不高。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案的案例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当然专业人员的参与不可或缺。也需要提炼总结出有效性教案的一套策略。有效性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案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案才是有效的?”“我的教案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案,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4/11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价值国家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教案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案过程”,“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案途径,改进教案方法和教案手段,组织丰富多采的教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此可见,当代的教育要求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历史课堂上,虽然学生是主角,但能否做到有效学习,取决于老师的水平。我们历史教研组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搜集和丰富课堂教案有效性策略的教育理论,为历史课堂教案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一些实证性资料。三、课题提出的实践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案观念也随之更新。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历史课堂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我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充分挖掘教案资源,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从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课题内涵的界定及内容研究(一)课题内涵的界定:(1)“有效”汉语词典中“有效”指有作用、有效果。而我们课题中的有效主要是指对学生有效果、有作用。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案之后,5/11通过一系列方法、手段来提高效率,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教案目标。它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2)“教案”: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3)“历史课堂有效性教案”什么是课堂教案的有效性?教育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这样的解释“课堂教案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案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当然,有效的历史课堂教案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毕竟是人的主动性活动的产物,历史包括大量的不会重复的特定事件。所以在教案中要有对历史过程最低限度的讲授和具体历史知识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才有保证。(二)有效教案的具体内容:(1)有效教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明确“教案”是如何“教”,学生是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2)有效教案关注教案效益。6/11要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教案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多少内容。(3)有效教案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4)有效教案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案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案才是有效的”,“我的教案有效吗?”“是否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案?”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初中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案平台。(2)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案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3)在课堂教案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4)研究各种课堂教案形式,使之行之有效,构建相应有效教案模式。(5)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2.研究内容:7/11(1)影响课堂教案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案行为的表现及原因(2)教师有效教案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的研究。针对师生低效教案行为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对学生而言,学生有效主动参与的策略,主要有探究、合作、活动策略。对教师而言,主要有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价策略等。(3)开展设问式学习对课堂教案有效性的研究。其中包括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有兴趣的问题,如何排列这些学生面对的循序渐进的设问等,以及创建设问式学习的一般教案模式。(4)《中学历史教案参考》旗帜鲜明地引导老师们:反思让新手成为专家型教师。本课题研究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教案反思来提高课堂教案的有效性。(5)时代呼唤具有开拓创新、善于合作等品质的新型人才。在历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六.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观点:学生发展与否是衡量教案效益最重要的指标。新课程的教案内容或资源是开放的,多元的,不再是过去的“唯教材论”。所以,我们现在的教案最主要的不是研究只讲什么史实不讲什么史实,最主要的通过这些具体的史实让学生获得什么意义和价值。学生通过学习,能过获得:客观真实的历史态度、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8/11借鉴反省的自我意识、全面真切的人文关怀,这就是历史学科的基本价值所在。可能创新之处:本课题“历史课堂教案的有效性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背景下,并立足于我校展开的,这是区别于以往“有效教案”研究的最关键的特征。七.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1、研究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提倡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紧密结合,积极参与。(2)发展性原则。一切有效教案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均以学生积极的终身的发展为前提。(3)整合性原则。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案策略,必须对各种先进的教案理论(如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进行整合、对传统的教案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等。(4)主体性原则。有效教案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5)可操作性原则。有效教案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教案策略属性的本质规定。2、研究方法(1)文献借鉴法:通过借鉴《教育学》、《历史教案研究》、《中学9/11历史教案参考》、《中学历史教案》等文献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对学生的想法、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法: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意个案的分析和积累。(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案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尝试把学习和研究得到的有关历史课堂有效教案的理论成果及时应用于教案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注意总结。(4)对比实验法。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对比实验,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搞好包括分层教案、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实验设计和实施。同时记录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成效,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随时总结改进提高。(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八.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本课题研究,拟定用4个月时间(2014年2月2014年6月),分三个阶段进行。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2~2014.3)召集本课题组人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对象、时间依据以及保证措施,进行研究分工,明确各自任务,统筹安排。10/11(1)建立组织,学习文献,制定和完善实验设计。(2)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现状,针对几个典型的学案,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出现效率低的原因。(3)组内开展研究课,就课堂某一环节出现“无效教案”展开讨论,找出原因。(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和职责,撰写课题的实施计划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4~2014.5)(1)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就出现的问题,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努力构建合理的课堂教案模式。(2)组内开设研究课,实践新的教案手段和方法,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不断完善,并注意积累资料。(3)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