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与甲午战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袁世凯与甲午战争学院:学系:专业: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1袁世凯与甲午战争[摘要]清末,中日爆发甲午战争。而袁世凯在此次战争中的前前后后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壬午之乱的初出茅庐,到初驻朝鲜的锋芒毕露,到甲申之变的强硬出兵,再到作为监国的跋扈专横,最后到甲午前夕的目光短浅,导致甲午战争中清朝的惨败。袁世凯出现在中日在朝利益争夺中的分分秒秒,他积极为垂暮的清廷维护着宗主国地位。本论文旨在讲述袁世凯在甲午战争的重要作为,评论他在甲午战争中的功与过,还原他在甲午战争中的真正形象。[关键词]袁世凯;甲午战争;壬午之乱;甲申之变[背景]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往往留在盗窃辛亥革命果实,与日本签订丧辱国权的《二十一条》,以及后来的称帝事件。汉奸,嗜权,是我们从教科书上对他得到的评价。甲午战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屈辱史,此次战役中,日军全灭北洋军队,最终李鸿章不得已只能与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袁世凯虽没有像丁汝昌、左宝贵等英雄走上前线,可这次战争前前后后却不断闪现他的身影,在此次战争中,他是其中的重要人物。本论文旨在讨论袁世凯在甲午战争中的所作所为,以及通过描述其他人物,论述袁世凯的才能与功过。[主要内容]一、袁世凯少年时代:2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的袁家,属于名门后代。自小调皮,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好武艺、拳法、马术等,小时候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不学无术的人。袁父死后,在其叔父威逼下,每天伏案读书,一年后,参加乡试失败,后去北京。两年后,凭借家人关系,在向督办山东海防庆军统领吴长庆旗下当幕僚。此时,袁世凯20岁。二、事情背景:清末,日本近代化富强后,对东方的中国虎视眈眈。而朝鲜,作为当时中国的外藩,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各国打开中国大门必争之地。日本为了增强在朝影响力,不断培养亲日势力。而中国,为了阻止日本野心,不断加强对朝鲜的控制。朝鲜方面,却想摆脱中日影响,获得独立。三方利用国际势力和军力不断展开角逐。1882年,随着日本在朝势力加强,而朝鲜国内反日情绪严重,最终导致朝鲜民众的反日行动。朝鲜爆发了“壬午兵变”,起义的士兵在兴宣大院君的煽动下进攻王宫,并且挟持了国王高宗,闵妃外逃。而日本驻朝使馆遭到朝鲜人民攻击,日方13人死亡。大院君掌控政权,进行改革。日本借机驻兵朝鲜,要求朝鲜给出解释。清朝便排除丁汝昌、吴长庆为首的清兵,前去逮捕大院君,而袁世凯作为幕僚前行。袁世凯与甲午战争的姻缘由此展开,直到甲午战争结束,袁世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朝鲜度过的,在甲午战争的背后,他为了清朝利益竭尽全力,展示了自己作为政治家的才能。三、袁世凯与甲午战争(1)初出茅庐事件经过:壬午兵变后,清政府阻止日本在朝驻兵野心失败,日本以保护侨民和大使为借口,强制在朝驻兵,并于朝鲜签订《利物浦条约》和《修好条约》。3壬午兵变中,是袁世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登上政治舞台。坐船前往朝鲜时,由于其他幕僚和许多士兵都由于晕船精神萎靡,只有他异常活跃,给吴长庆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而后,在行军过程中,由于庆军(吴长庆军队)军卒掠夺民家,袁世凯当机立断,在未取得吴长庆同意情况下,抓了七个劣迹军卒,取其首级,后再报告吴长庆。、评价:袁世凯此时才23岁,初出茅庐的他,确实有着一颗爱国之心。袁世凯在出征朝鲜初,作为幕僚的他,并没有官位。而他在前去汉城的军途中,取7名士兵人头以威慑全军,十分果断。在小小的事件中,第一次显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干。在当时腐败的清朝官场。军队素质也十分低下,沿途抢掠财富,深得朝鲜民众反感。而由于袁世凯的当机立断,军纪明显提高,在进入汉城后,清军受到朝鲜人民的欢迎。这与袁世凯功劳是分不开的。而袁世凯的举动,也为后来他被引荐为留朝“庆”字营的营务处将领铺垫道路。(2)、驻扎朝鲜事件过程:壬午之乱平定后。袁世凯被眼光上佳的李鸿章所器重,并以“治军严肃,剿抚应机”,荐以同知补用,赏戴花翎,清廷准奏。袁世凯正式成为清朝的五品官员,成为庆字营将领,接替回国的吴长庆任总理营务处,兼会办朝鲜防务,驻扎朝鲜,并负责训练朝鲜新军。从小学兵法,并且久居军营的他,对于训练新兵有自己特有的方法。他对士兵要求十分严格,严格遵守军规,这在军如匪的清末是十分罕见的;他积极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加强军队军事设备;选将方面,他提拔自己信的过的人才,把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一年时间里,这只新兵进步神速,朝鲜国王检阅后称他训练之有法。另外,袁世凯在外加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本领。在这一年中,袁世凯经常与朝鲜各层次人士接触,经常和他们往来,门庭若市,积极培养亲情人士,在朝鲜留下了不错了人脉。评价:壬午之乱的袁世凯,第一次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回国后,吴长庆把袁世凯的功绩上报,李鸿章一眼就看出这年轻人的才干,直接上荐书,袁世凯顺利地当上了官员。而袁世凯在朝鲜期间,更加发挥出自己的军事才能,新兵的培养成果让对他怀疑的人无从挑剔。另外,袁世凯还充分培养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他培养的新军,重要岗位都是与自己亲近的人担任,这是受末清军队私有化的影响,有军队,才有资本。政治方面,4袁世凯积极与朝鲜官员接触,增加自己在朝的影响力。同时,袁世凯在朝鲜学到了很多,他深知私有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也是他日后创建北洋军阀的原因。不论怎样,袁世凯慢慢成为清末腐败官场一颗难得的新星(3)、甲申之变事件过程:1884年,政局动乱的朝鲜,又发生了甲申政变。在日本方面的积极策划下,日本驻朝大使竹添进一郎,朝鲜“开化党”主要人物,亲日派金玉均和朴泳孝策划发动政变,在庆祝汉城邮政总局大厦落成的宴会上,“开化党”放火制造骚乱,并借机劫持国王和闵妃,杀害了几个重要亲情派成员。日本、军和亲日派军队占领了王宫。清朝方面,袁世凯收到消息后马上带兵前往政变第一现场邮政总局大厦,可现场早已人去楼空,日军方面已经顺利控制朝鲜宫廷,袁世凯只得带兵折返营地。回营后,他积极收集各方面情报,想方设法,召开会议。清营中,袁世凯坚决出兵平乱,可其他官员们怕日本有援兵,坚决与他国领事给朝鲜政府施压,再想方设法平息动乱。但袁世凯坚持己见,第三天,袁世凯率军1500人攻击宫廷,经过与开化派和日军激战后,救出了朝鲜国王,重新控制了朝鲜。事变之后,袁世凯严厉镇压“开化党”,并且进一步培养亲清势力,最终控制了朝鲜政局。事后,他上书李鸿章,要求在朝鲜选派大员,设立监国,宣告朝对清的藩国地位。不过另一方面,袁世凯的出兵杀害了不少日本人,日本方面要求交出袁世凯,李鸿章为了避免舆论,只好把袁世凯从朝鲜派回。而后,日本政府向清朝施压,要求清朝交出袁世凯。而一方面,清朝软弱,不想与日本政府硬碰硬,另一方面,李鸿章想维护袁世凯。各方势力下,中日签订了关于朝鲜事项的《天津条约》。这条约也为后来的甲午战争埋下伏笔。评价:日本制造的正常政变显然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阴谋,当时清朝被中法战争缠身,无法顾及朝鲜。因此,日本方面认为清军不会派兵阻止,可以趁机控制朝鲜,为下一步举兵入清做好准备。袁世凯在事前就以敏锐嗅到日本方面的异常,政治嗅觉极佳的他在事变之前积极练兵,并且积极培养情报人员。以至于在事变之时能够快速获得情报,作出反应,消灭叛乱军,粉碎日本方面的阴谋。在当时的清廷,由于中法战争的影响,清廷官员均选择退缩,他们认为日本控制朝鲜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朝鲜承认是藩国就行,清朝仍过着天朝大国的梦。只有袁世凯,他意识到了朝鲜的重要战略地位,知道这是中国的东大门,所以一定要据守,5于是年轻气盛的他顶着压力,独自带兵平定了叛乱。事后他却受到了各国和清廷内部的攻击,清廷官员为了缓和与日本的关系,一度想把袁世凯交与日本,但爱才如命的李鸿章出面阻止了。而袁世凯在甲申之变的举动,使日本看到了清朝方面的强硬,不敢对朝鲜做出进一步的举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袁世凯在甲申之变的举动,推迟了甲午战争的到来。(4)、驻朝监国事件过程:甲申之变的第二年,即1885年,朝鲜形式复杂,各国势力虎视眈眈。李鸿章为了巩固清在朝势力,不得不再次派出袁世凯前往朝鲜处理事务。这一年,袁世凯被任以“钦命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加三品衔,其实是监国的身份。袁世凯被召回国后,仍然通过各方面关系关注朝鲜的事态变化。当接到李鸿章的任命时,他火速回朝鲜,处理朝鲜各项事务,加强清朝对朝的影响力。此时,日本进入改革,发展军力。这时期,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欧美国家。朝鲜方面,经过甲申之变的朝鲜当局,仍然希望获取独立。朝鲜利用国际势力,与清廷和袁世凯打迷魂阵,利用各方面的关系,想让国际认可朝鲜是一个独立国。这时候,俄国势力开始渗透,朝鲜内部出现亲俄派,并派密使躲过清廷眼睛与朝鲜争取密约,但是,密约一事被消息灵通的袁世凯知道了,他对朝鲜政府施压,要求捉捕相关人员,朝鲜迫于压力,只得接受。朝鲜希望通过出使大使等方法,间接让各国承认朝鲜独立国地位,可都被袁世凯一一粉碎。其次,袁世凯在朝时,还拼命为在朝华人争取商业利益。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商人力量不断加强,三年时间便超过日商,他还开设中朝新航路,把持了电信事业,控制了朝鲜财政,等等。评价:袁世凯身为驻朝监国,出色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他维护着清朝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与朝鲜当局盘旋。但是,同时,他在维护清朝利益的同时却损害了朝鲜当局的利益,使朝鲜当局对他恨之入骨,他在朝鲜跋扈专横的行为,甚至让朝鲜要求清廷更换监国使。袁世凯在朝的所作所为,以一个监国的身份是极其出色的,他的强硬使各国没法过强硬地干涉朝鲜内务,朝鲜在国际也得不到独立国的承认。但是,清廷自身的腐败和对待外国势力的软弱,使得他的出色成为竹篮打水。袁世凯在朝,为中国商人谋取的利益也是不容小觑的,他为中国商人和清廷的商业利益,不断向朝鲜施压,和朝鲜签订了不少条6约,为中国商人在朝鲜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方便。(5)、甲午战争事件经过:鲜官场腐败,军官收刮民脂,迫害百姓。被压迫的朝鲜人民,忍无可忍,爆发了一场革命-------东学起义。他们凭借着人民的支持,朝鲜军一败再败,东学党迅速占领了全州等地。朝鲜阁僚会议上,亲清派提出借助清兵镇压,大臣们虽一至反对,可最后迫于无奈,只得派官员前往天津请求清政府派军队镇压东学党.清军方面,李鸿章犹豫着是否出兵,出兵的话则可以声明清朝的宗主权,但又介于与日本签订的《天津条约》,于是,李鸿章一面派清兵驻于朝鲜边境,一面派袁世凯打听日本方面的态度。日本方面,经过10年的维新,日本的军力已得到飞速发展,而日本对中国的野心也日渐膨胀,想成为帝国之一的日本渴望侵略朝鲜中国,实施大陆政策。朝鲜的东学党起义让日本看到能派兵前往朝鲜的借口。于是,日本境内,军队加紧训练,进入战时状态。另一方面,日本派外交官在朝鲜蛊惑袁世凯,向他表达中日友好的意愿,以求迷惑住清政府。袁世凯方面,由于缺乏国际视野以及国际法相关知识,袁世凯对国际形势判断不准确也不敏锐。日本外交官接近他时,他信以为真,被蒙蔽了的他以为日本方面真的有中日友好的意愿。于是他上报李鸿章可以出兵朝鲜。日本方面,在清军确定出军的时候,日本已悄悄派先遣部队,以保护外交官的名义驻扎汉城。而此时,袁世凯才明白日本的不良动机。而后,受东学党和日本仇恨地他不得不连夜赶回中国。接着,日军借机挑起与中国的战争,侵入中国东北。北洋军队也在这次战争中全部毁灭。清朝方面,由于官员软弱,腐败,清朝军队无法挡住现代化的日本军,节节败退。袁世凯被李鸿章派去东北担负补充给养的任务。而在朝鲜看过兵强马壮的日本军队的他,已经看到了清朝必败的可能。随后,日军入侵山海关,清政府为维护清朝统治,签下了丧辱国耻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评价: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袁世凯对战局的影响已逐渐缩小。当时,日军经过明治维新7后已十分强大,帝国野心日益膨胀;清政府却日益腐败,本应拨款强化海军的军费被慈禧太后私自挪用去当六十大寿的费用,清政府内钩心斗角,每个人还在为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相互搏斗着,清军日益衰落。两军实力的明显对比,使战争的爆发成了必然。袁世凯由于缺乏对国际形式的正确审视,被日军蒙蔽,使清朝错失了出兵的最佳时期,日军率先进入汉城,占据了战略主动地位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