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与结合作者:刘宇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第23期摘要:社会科学领域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研究方法范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哲学基础、研究目的、研究依据、研究路径和表述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由于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具体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因果关系推断的确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需要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关键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结合方法社会科学领域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范式。一种范式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它模仿自然科学,主张依靠归纳法去发现新知识,用“假设—演绎”模式来检验理论,用数理统计工具来分析可量化的经验观察,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具体化,它侧重于对数据的数量分析和统计计算,包括实验法、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另一种范式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它从人文科学衍生而来的,注重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和诠释。人文主义方法的具体化就是定性研究,它偏重于文本分析或叙事表达,强调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说明和诠释,包括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围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孰优孰劣,有过大量的对话和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通过比较和争论,研究者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不同定量研究秉承实证主义的观点,实证主义是以经验的确切资料为科学基础的哲学系统。所以,定量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强调客观性、操作化和概括化,要求研究者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定性研究以本体论、个人主观意义及经验为主体的知识论和价值理性为哲学基础,认为对于社会现象的理解取决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很难做到价值中立。定性研究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类自觉的或经过反思的行为”。1.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研究目的不同龙源期刊网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主观感受,旨在解释社会现象,着眼于从整体上理解和诠释被研究对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而定量研究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社会规律,旨在确定被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更多地注意个别变量和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指导实践。1.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依据和研究路径不同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研究路径上,定量研究通常从既有的理论出发,提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问卷等工具收集经验证据来验证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突出的是对既有理论的验证或推广。而定性研究更偏向于一个创立理论的过程,通过访谈和个案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挖掘和把握,从许多不同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论题、论断或理论,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1.4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表述形式不同定性研究主要是叙述性的说明,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的形式比较灵活,通常包含了多种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强调标准化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用数字或测量而不用文字来描述事物或现象,主要通过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说明统计结果,表达研究结论。2、定性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作为社会研究过程的两条途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然而,与发展迅速并日益成熟的定量研究方法相比,定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却存在更多的阻碍,发展相对迟缓,举步维艰。作为定性研究方法主要特征的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威廉·狄尔泰(Wilhelm·Dilthey)认为,社会现象具有特殊性,由于人具有遭遇意识,所以人的行为没有规律性,并且难以预测。而社会历史事件也是偶然的、独一无二的,并不存在普适的历史规律。狄尔泰强调人的直觉和心理因素,否定19世纪兴起的用历史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和其他人文科学的做法,反对以马克思·舍勒尔(Marx·Sheler)为代表的强调证据、强调事实的实证主义方法。狄尔泰指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其中,研究者不可能撇开参与和解释社会的人,只能依靠主观方法和定性研究从整体中来把握社会现实。对于定性研究,社会学家推崇实地研究方法,认为只有通过日常生活的直接观察,才能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有效知识,并构建有效的社会理论。这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其局限性,它的缺陷在于定性分析是依据典型、少量个案的资料得出结论,使结论不具备普遍性,且由于人和社会的特殊性使其信度不高。定性研究由于这些自身性质,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2.1所选取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龙源期刊网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等等。在定性研究过程中,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研究者一般只能从少数对象上取样,那么选定的研究对象能否能代表这些对象来自的整体呢?这一点存在较大的疑问。众所周知,很多实地研究中并不存在抽样的情况,研究者只能对选取的及其有限的对象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描述,这就难以避免让人们对研究者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代表性产生质疑,从而整体上对这项研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产生质疑。这种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和案例的选择确实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而影响其所具有的代表性。这些因素包括:选取研究对象、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便捷性,研究者自身的主观倾向性等等。具体来说,研究者在对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个体进行研究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更容易介入的研究对象,这样既节省研究时间和成本,又降低了研究难度。这些研究对象可能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能够代表整体的,也同样有可能是具有特殊性、只有较小的代表性甚至完全没有代表性的。另外,研究者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还可能会有一种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主观倾向性,即潜意识里选取一些能够证明自己设想或结论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研究对象和第一手资料必然缺乏足够的代表性,大大降低研究的真实性。2.2具体的研究方法相对缺乏统一性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所以,定量研究采取的是相对明确和统一的研究方法,提出研究假设、采集数据、定量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步骤都基本按照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而定性研究采用实地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更多地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亲身体验。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等方法。这更多依靠研究者的参与和对情景的分析,主观的成分相对较大,方法也很不统一。2.3因果关系的推断存在相对较大的不确定性由现象到本质的推断过程是一个理论构建的过程。定性研究所取得的资料与定量研究中所取得的数据相比,用于推断变量间关系的难度更大,即其理论的构建要更加困难。定性研究中主要是关注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等不可量化的信息,这样就难以提供明晰、有力的证据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现象和本质之间的推断关系。另外,定性研究的推断过程对于研究人员的经验、能力、灵感依赖性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推断过程的不确定性。3、如何做好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随着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交织与融合不断扩大,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不断发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出现了兼容和整合的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使用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新的发展趋势,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始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结合的方法,以改善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提高研究的质量。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要做好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龙源期刊网迅速提高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水平,有意识地推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与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无论在定量研究还是在定性研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定量与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还停留比较初级的层次上,两种方法之间缺乏借鉴与交流。在定量研究方面,许多社会调查问卷设计的严谨性不足,对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管理也不够科学,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不少定量研究还停留在百分比等描述性分析的水平上,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经分析等高级统计分析手段使用得不够。在定性研究方面,有的研究者对定性研究方法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定性方法的操作规范和操作程序掌握得不够准确,使用定性方法时随意性比较大,很难做到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为此,国内高校应该加大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法相关课程的重视,增加这方面的师资和投入。另外,需要建立多元化、多层面的社会调查方法体系,有意识的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3.2合理把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在国外,不少研究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尝试使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方法首先是服务于研究问题的。不论是选择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或者是混合研究的方法,首先要考虑是否具备了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条件。对于具体的研究方法,除了充分理解其理论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在实践中具体运用。如果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缺乏必要的了解,就很难完成高质量的社会研究,甚至可能会出现误用或滥用研究方法的情况。3.3必须认识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具有不同的主观性成分,避免研究的主观性过大。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都追求客观性,但是它们有不同的主观性成分。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解释社会现象,主观成分相对较大,研究过程也难以避免主观性,但是应该防止将所有个人感想、个人观点统统都看作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虽然更加强调客观性,但是在研究假设的提出、资料数据的选择、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推论上,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所以应多以中性证据为依据,重视研究的规范性、精确性,力求客观。3.4在积极推动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为了“用方法”而“做研究”结合的方法使我们可以采取不同方法收集不同的资料,实现了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但是应该认识到,发展方法是为了推动研究,必须甄别什么样的研究问题有必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不是在确定了结合方法以后,再选择具体的研究问题。另外,在运用结合方法时必须格外注意数据的整合。两类方法收集到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数据,兼用两类方法就意味着兼用两类数据。正确判定两类数据的重要性和权重,才能使两类数据更好地起到相互补龙源期刊网充的作用。总之,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来进行研究设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元方法的优势,为社会科学提供更灵活、更实用的研究架构。参考文献[1][英]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28.[2][美]Krathwohl,D.R..Methodsofeducationalresearchandsocialscienceresearch:Anintegratedapproach.[M].NewYork:Long-man.1993:p740.[3]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