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第三讲视听语言20160220视听语言影像声音剪辑画面造型语言:景别、角度、景深、构图、光线、色彩镜头语言:运动、场面调度人声音响音乐连贯性剪辑非连贯性剪辑二、角度镜头角度就是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产生的几何角度,包括水平方向的角度和垂直方向的角度。1、水平角度水平角度:摄像机和被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根据镜头拍摄方向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镜头角度。(1)、正面角度概念:拍摄获取的主体形象画面面积较大,横线条平行于边框。特点:、介绍人或物的全貌,再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是表现面部表情和脸部特征最有效的角度,也成“表情角度”②、显得庄重肃穆、和谐对称,但有些呆板,不适合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马达加斯加2》(2)、侧面角度分为正侧面角度和斜侧面角度①、正侧面角度:摄影机在被摄物体的正右面或者正左面,在与主体呈90°的位置拍摄。正侧面角度能够充分呈现主体的正侧轮廓线和动作形态。②、斜侧面角度分为前侧面角度和后侧面角度。前侧面角度是指摄影机在主体正面与侧面之间的任何位置上,拍人像,既能表现面部特征,又能矫正人物面部缺陷。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后侧面角度是指摄影机出在主体正侧面与背面之间的任何位置。更为疏远,通常表现人物的不友善。无论是镜头的前侧面还是后侧面角度,主体的透视感都很强烈,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侧面拍摄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外部轮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还适合表现人物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流。(3)、背面角度概念:摄像机在被摄主角人物或物体的背面位置拍摄。特点:①、通过镜头背面角度,观众不仅能看到主体背面的轮廓线,更能看见主体所关注的背景画面,体察到主角心理感受和内心感情。②、演员表演所呈现的信息几乎为零,引发观众想象空间,可以制造悬念。2、垂直角度垂直角度:是指摄影机与被摄主体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摄影机垂直方向上高于或者低于主体产生的不同镜头角度。(1)、平拍摄像机与被摄物体角色或物体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也就是以观众的正常视点进行拍摄。平拍角度没有透视角度关系的变化,画面显得平等和谐,客观公正、冷静亲切。(2)、仰拍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角色或物体,由下而上拍摄。仰视角度镜头拍摄物体时,由于透视关系,能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仰视角度镜头更多的用于拍摄主体角色,使主角显得高大威猛,有时也会用来刻画独裁者、暴君的形象。仰拍有利于增强垂直高度感,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度和气势,常被用来表现崇高、庄严、伟大的气概和情绪。在表现正义角色是,有歌颂赞美的意思,在表现反面角色时,突出主角的危险性、威胁感。仰视镜头常被用来表现宗教建筑中的神像、人民领袖、拥有特殊能力的超人或者巨大的怪物。仰拍还能够净化背景,使构图简洁明了。《东邪西毒》仰拍慕容燕的画面仰拍天空,表现天空的深远。(3)、俯拍摄影机高于被摄主体角色或物体,自上而下拍摄所获得的画面。因为透视角度的变化,俯视角度镜头可以拍摄更多的场面和景物,产生更广阔、更宏伟的画面。在俯视角度中,画面空间的纵深感强烈,可以表现多个角色的位置关系,推进剧情。俯拍会压缩垂直方向的高度。俯拍地面时,有利于表现开阔的场面;俯拍人物时,人物会变得萎缩、低矮,有贬低、蔑视的意味。《东邪西毒》慕容燕在没有等到黄药师后的无助。求助未成主人公坐在地上,无助的垂着头。俯视镜头的极端——鸟瞰摄影机完全处于被摄主体角色或物体的上方。鸟瞰镜头一般用于拍摄宏大的场景,表现场面的广阔无垠。正面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介绍人或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也称“表情角度”水平侧面镜头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度左右的夹角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也称“运动/动作角度”夹角背面与正面相反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地引发观众想象,是一种用来制造悬念的角度平视镜头与被拍摄对象在同一水平高度典型的新闻摄影的角度,表达平等、平静、客观、公正的态度垂直夹角仰视镜头高度低于被拍摄对象被摄物体显得高大,有从上往下倾轧的态势.表达景仰、崇敬的态度俯视镜头高于被拍摄对象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3、拍摄角度的作用(1)、叙事的作用。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角度,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更完美地刻画人物、叙述情节,能不能把场面表现好。随着叙事的展开,选择最佳的角度,并且不断调整角度,对于完成叙事至关重要。(2)、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3)、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4、视点镜头视点是指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1)、客观镜头客观镜头是指代表摄影机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镜头。客观镜头代表着创作者的眼睛,它全知全能,且无处不在,类似于小说中的第三人称叙事。(2)、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是指代表剧中人物视线或心理活动,如回忆、想像、幻觉的镜头。主观镜头往往带有特定人物独特的心理感受、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鲜明的情感色彩,因此,主观镜头用来作为人物心理刻画的主要手段。(3)、正反打镜头它模拟剧中人对话时各自的视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观看说话人,并因此不断变动对话双方的视点。不出现听话人、以听话人的视点看说话人的主观镜头(内反打)框住听话人的肩部或头部,从听话人背面看说话人的客观镜头(外反打)5、倾斜镜头故意将摄影机不放在平面上,银幕上的地平线是倾斜的。倾斜角度拍摄的人物会显得似乎站立不稳,将向一边倒去。倾斜镜头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意向,这种主观意想显示为无所适从、迷乱和茫然。倾斜镜头是充满心理动感的镜头,这种镜头的心理运动方向是下滑的。也就是说,倾斜镜头预示着更坏的局面、即将来到的危机等等。倾斜镜头使观众感觉焦虑、紧张并希望能够采取某种心理动作稳定下来,但观众又明白采取任何心理动作都是徒劳的,因为无法弄清所要面对局势的复杂程度。常被用于表现被殴打后的角色、饱饮而归的醉汉、正被强暴的妇女、刚刚遭到重大事业打击的工作者等等三、焦距与景深1、焦距(1)、概念:即焦点距离,指光学透镜的中央点至焦点之间的距离。衍伸概念:变焦:焦点和焦距的相应调整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摄物位于焦距内,成像清晰失焦:被摄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选焦:选择景深中某个层面清晰对焦,其他层面成像模糊(失焦)跟焦:改变焦点,使移动的人物位于焦距之内拉焦:焦点由一处重点移到另一处,速度相当突然(2)、分类根据光学镜头焦距的可调和不可调,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3)、定焦镜头定焦镜头中,根据镜头焦距长短,分为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①、中焦镜头(又称标准镜头)焦距接近或等于画面画幅的对角线长度的镜头,通常指35-50mm的镜头拍摄的画面。②、长焦镜头(俗成“望远镜头”)焦距长于50mm的镜头,通常为50-250mm。视野较窄景深较小,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或让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毕业生》《我的父亲母亲》③、短焦距镜头(俗成“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的镜头。视野开阔。景深较大,适合呈现大范围的视域和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像风格。《公民凯恩》《堕落天使》(4)、变焦镜头①、前伸/伸进:由短焦距调整为长焦距②、后缩/缩出:由长焦距调整为短焦距变焦摄影①、焦距推向或离开一个静态对象(摄影机和被摄对象位置不变,景别、景深改变)②、拍摄运动中的对象(摄影机位置不变,被摄对象处于运动中,调整角度和焦距避免失焦)③、摄影机移动的同时变焦(机位、焦距不断相应调整,难度较大)变焦摄影的速度①、正常的变焦速度②、慢速的变焦(借景抒情)③、快速的变焦(制造震惊的视觉效果)《闪灵》《毕业生》2、景深距离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镜头),又称“深焦距、全景深”。景深大小取决因素光圈、焦距、物距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光圈越大,景深越短短焦距镜头景深长于长焦距镜头物距越短,景深越浅;物距越长,景深越长景深空间指通过一定焦距的镜头拍摄到的、具有一定景深的画面空间,主要分为浅景空间和深度空间浅景空间:浅景深、焦距较长,表意单一景物清晰的范围控制在有限距离内,只对被摄的几件物体对焦,吸引注意深度空间:深景深、焦距较短,表意含混前后景之间较大范围都在焦距内,诸多物体被对焦,讯息同时包含在各层面景深表现现实的多重性和丰富性;景深的处理拓展了空间;景深镜头可以起到对比或暗示的作用四、光线(照明)光线是摄影艺术的必备条件和灵魂。世界著名的摄影大师维多里奥·斯托拉罗说:“摄影师也是作家,只不过他是用光写作。”“当导演给我阅读剧本时,我主要是竭力考虑怎样用光写这个剧本。用文字写一部电影剧本有它的素材,而用光写也有它不同的素材,如颜色、阴影、光线。若改变一部影片的光的基调,便能改变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也会影响影片的情节。”1、光的认识历程(1)、无光效阶段所谓“无光效阶段”指的是电影诞生的初期。其时,光线对于创作者来说只是实现影像生成的技术要素,体现为一定程度的照度,它是完成摄影曝光的基本条件。由于当初普遍实行的是自然空间的实景拍摄,所以基本采用的是自然光源,即日光,摄影师的采光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实现“看得清”的“还原”。(2)、戏剧光效阶段戏剧光效阶段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即默片成熟期,鼎盛于30年代。当时正值戏剧电影的黄金时代,戏剧照明的方法在电影中得到普遍的运用。电影的拍摄已经由真实的自然空间转向室内即摄影棚内,创作者开始突破简单的“还原”效果,追求光的美感。好莱坞的电影摄影师和照明师在舞台布光方式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著名的“三点式”布光方法,通过主光突出被摄体的重要部分或细节,通过辅助光弥补主光造成的阴影,通过轮廓光分隔主体和背景,并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3)、自然光效艺术化阶段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巴赞的纪实美学产生后,人们对艺术与生活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尊重客观、追求真实成为一种时代的美学风格。与此相适应,电影创作界也开始寻求与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相匹配的新的用光理念。一方面,摄影用光再次重视自然光源,提倡尊重现实生活实际光照情形,突出作品的纪实风貌。即使是人工布光,也以模拟生活真实为标准,而不是一味以造型用光的漂亮为目的。另一方面,这种自然光效不同于“无光效阶段”的简单还原,它是以创造“真实的艺术美”为追求目标的;“自然”呈现为一种自觉的艺术风格,而不是不加创造的、无序的天然状态。2、光的类型及画面造型特点(1)、按光源划分:①、自然光主要来自太阳和天光,亮度强、范围广而均匀,色温也比较一致。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自然光效会不同。早晨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比较低,光线柔和,中午的太阳位置比较高,强度大,画面比较凌厉,明暗的对比度较大。晴天主要以直射光为主,阴天、雨、雪天气则主要以散射光为主。②、人工光主要指灯光照明。人工光源由于选用灯的种类不同,色温也会不一样。人工光提供的创作自由度比较大,能够对人物形象和场景气氛进行某种造型处理,达到需要的戏剧效果。(2)、按光线的方向划分①、顺光顺光又叫平光,正面光。光源从摄影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其影子直接投在背光面而被遮没,被摄对象表现均匀受光,画面上看不到较暗的调子,及由暗到亮的影调变化,能较好地表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构成一种平调照明。顺光照明由于能防止多余的或干扰性的阴影,因而用以表现人物面部,能掩饰皮肤皱纹和松弛的部分,能使人物显得年轻。顺光用来处理杂乱的场景,可使画面背景显得较为干净和明亮。顺光照明,由于不能通过光线形成影调变化,因而不适于用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现质感。它不适宜表现大气透视现象、被照明对象的立体感,并且空间感不强。②、侧光侧光又叫侧面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成左右90度角时,被摄对象受光面和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于一侧。被摄对象(特别是圆柱体)会形成由亮面到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次暗面和暗